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1.寒热错杂型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饮食不调,内伤生冷,或者感受寒湿湿热而发病。

湿浊不化,下注大肠,凝滞气血,蕴结化热,化腐成脓,伤及肠络则出现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与里急后重等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时,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张仲景《伤寒论》)与四神丸(王肯堂《证治准绳》)辨证加减。

用黄参、补骨脂各12g,半夏、山茶根各10g,北五味子8g,炙甘草、黄连、肉豆蔻、吴茱萸各6g,干姜3g,大枣5枚,用水煎服,或者水煎浓缩做丸散服。

中成药可以用纯阳正气丸或者香连丸,每天服三回,每回3g。

2.脾胃虚弱型
病久不愈,反复发作,或者脾胃素虚,不能胜湿,脾病和肾,湿从寒化,则出现面黄、神疲无力、腹痛、腹胀、五更腹泻、泻下黏冻与里急后重等。

治疗采取健脾、益气、助运化湿之法。

可以选用参苓冬术散加减:黄参、炒眉豆、地榆、云苓各15g,炒冬术、炙甘草、柴草、迎阳子各10g,淮山药、莲子肉各20g,生苡米仁、黄芪各30g,橘皮、砂仁各5g;肚胀腹疼甚者加蜜香、炒川根朴各10g行气止疼;腹泻甚者加乌梅10g涩肠止泻。

每天一剂,用水煎服,早晨、晚上分服,连续服用2月。

中成药可以用补脾益肠丸,每回5g,每天3回。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中药煎汁,等温度适合时,直肠给药,接下来保留大约30分钟。

灌肠用的经常使用中药有以下几类:敛疮生肌类,如珍珠、牛黄、冰片、琥珀、儿茶、白及、赤石脂、枯矾、炉甘石与诃子等;活血化淤与凉血止血类,如蒲黄、红根、三七、地榆、怀花、狼牙草、血竭、柏叶与云南白药等;清热解毒类,如青黛、黄连、黄柏、白头翁、梣皮、黄花龙牙、苦参、金藤花、鱼腥草与白蔹等。

其它如药菖蒲、锡类散等。

锡类散2支、云南白药3g、白及粉10g,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氢化可的松混与后作保留灌肠,效果更佳。

成药结肠宁(灌肠剂,主要成份蒲黄、丁香蓼)能活血化淤,清肠止泻。

灌肠法:取药膏5g,溶于50至80mL温热水中,放冷至约37度时保留灌肠,每日大便后一回,4星期为1疗程。

中药保留灌肠必须要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

溃疡性结肠炎是种慢性病,需要长时间治疗,所以营养和饮食的调配非常重要。

总的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饮食。

避免食用刺激性与纤维多的饮食,如辣椒、芥末等辛辣饮食,及白薯、心里美萝卜、芹菜等多渣食物。

病患发作的时候,要忌食生水果、蔬菜和带刺激性的姜、葱、蒜等调味品。

尽可能限/制食物纤维。

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物和油炸食物,烹调各类菜肴要尽可能少放油。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要减少过敏食物和损伤肠道药物的摄人,减少精神负担与精神创伤,避免感染性病患的发生,这样可保持比较长的治疗效果,减少溃疡性结肠炎再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