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8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7-20页整理与复习、练习四部分习题⏹教学提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整理与复习,也就是说是对本单元学习知识的梳理。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第一部分是知识梳理,构建本单元的网络知识树;第二部分是典题精练。
本课时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知识建构法、典题精练法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和练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技能。
2. 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整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复习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
2.通过整理和理解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3.在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练过程中,学会复习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整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1. 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和练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本单元知识网络树课件、练习题课件(Ppt)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纸、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愉快地学完了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今天老师要检测一下你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精彩吸引学生,往往从一堂课的导入是否引人入胜开始。
本节课采取谈话导入新课,简单直接,直奔主题。
(二)探究新知:一、复习知识师:本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我们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的?(生读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预设)生1:本单元的学习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二是问题解决。
师:好,继续看书,看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包含哪些知识?(生看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预设)生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包含: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
师,同学们概括总结的很准确,下面你能用表格的形式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吗?(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列成下面的知识树)设计意图:每一课时知识点的学习都是散点式进行的,整理与复习的目的不单单是复习,重点是整理,因此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先让学生先把本单元的知识分为计算和解决问题两方面,然后再列举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每一较大的知识点,最后让学生自主构建,在教师引导下整理成网状知识树。
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认识基本上都达到一个同一的水平。
二、例题精练1.找错并改正。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整理和复习”第6题)师:先观察下面的算式,一个一个地判断对错,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预设)生1:第一个算式是错误的。
错误的原因是用32的个位上的2去乘58,忘了加进位;其余的对位准确,十位上的3乘58时计算正确。
生2:第二个算式中第二个因数70个位上的0没有参与计算,但是最后得数需要把0落下来,没有其他错误。
生3:第三个算式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去乘19,进位1占了一位,应该和1×2的积2相加,其余没有错误。
师:好下面我们看课件,三个算式正确地计算是怎样得?(课件动态演示或教师或学生板演)5 8 46 1 9×3 2 × 7 0 ×2 11 1 6 32 2 0 1 91 7 4 3 81 8 5 6 3 9 9设计意图:学生是否掌握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时需要注意的知识点都不是建立在空洞的文字表面,而是依托具体的计算来体现。
因此本环节的第一个练习题就是对竖式计算进行判断和改正,这样可以唤醒学生对竖式计算相关知识的回忆。
2.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20页的第11题、第15题,然后学生板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对于两步计算的乘加问题,教材例题没有安排,因此本环节设置两道问题解决练习题,一是对问题解决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以及解答的逻辑顺序唤起记忆,同时也是对两步计算的问题解决的一个知识拓展讲解。
(三)巩固新知:1.独自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2、5题,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竖式计算和问题解决知识,这样分类的练习更加有针对性。
(四)达标反馈1.教材第18页第3、4、7题,第19页第11题。
答案:3.22×26=572(个)4.28×16 25×69 56×65 36×4020×72 65×56 14×32 75×237.1800 504 1440 1976 496 80511. 25×13+15=340(本)(五)课堂小结1.学生自我评价,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根据不同的数学信息,解答了不同形式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让我们都能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而这些问题都是在我们身边的,希望每个同学以后留心观察,用锐利的眼光发现问题,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好我们身边的数学。
设计意图: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教师随机进行总结,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好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1. 直接写得数。
32×30= 11×50= 20×40= 40×3012×30= 23×40= 25×40= 80×50=30×13= 60×50= 62×0= 45×20=2.连一连。
24×50 561 90×10 18×5018×32 576 15× 60 10×9051×11 1200 74×20 1000+4803.竖式计算32×18 = 61×24= 15×62= 36×25=4.脱式计算。
50×34-230 43×(23+32) 1000-42×175.走进生活。
(1)水果商店运进16筐苹果,每筐25千克,卖出2筐后还剩多少千克? (2)一箱可乐有24瓶,一箱雪碧也有24瓶,现在有12箱可乐和23箱雪碧,一共有多少瓶饮料?(3)明明绕着长6米、宽5米的长方形花坛跑15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4)学校组组织优秀师生参观兵马俑,共46人去参观,其中有18名学生。
票价如下:学生票 28/元成人票60/元团体票40/元①购学生票需要多少元?购成人票需要多少元?②如果按团体票购买,需要多少元??③你会选哪一种方式,为什么?答案:1.960550 800 1200 360 920 1000 4000 390 3000 0 9002.24×50 576 90×10 18×5018×32 561 15× 60 10×9051×11 1200 74×20 1000+4803. 32×18 =576 61×24= 1464 15×62=930 36×25=90032 61 15 36×18 ×24 ×62 ×25256 244 30 18032 122 90 72576 1464 930 9004. 50×34-230 43×(23+32) 1000-42×17=1700-230 =43×55 =1000-714=1470 =2365 =2865.(1)16×25-25×2=350(千克)(2)24×12+24×23=840(瓶)(3)(6+5)×2=22(米) 22×15=330(米)(4)①18×28=504(元)(46-18)×60=1680(元)②46×40=1840(元)③1680+504=2184(元) 2184>1840 建议购买团体票。
⏹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行进了一个小调查。
让大家做了四道题目,老师在这里对这四道题目的完成情况要进行一个统计,我们同桌两位小专家之间可以讨论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在黑板上适当的板书:①进位加法出错;②计算时思路不清;③乘加混杂;④书写误差;⑤数字看错。
师:刚才各位小专家都说的很好,对于我们笔算的答案,我们有没有快速办法去检查呢?引出估算。
并请孩子们估算这四道题目。
在学生的回答的时候追问,你是怎么估的。
师: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我常常利用估算来检测确定准确值的范围。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些同学们昨天的错题,看看你们这些小专家是否已经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备好了吗?(展示错题,学生讲解错误原因。
)师:同学们,这个笔算是如此的重要,那在笔算的过程中,就一定要仔细,一定要认真。
设计意图: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梳理学生的计算错误,这些错误的总结也来源于学生本人的实践,最后再交给学生一种判断对错的简便方法---估算,接着再次实践。
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认识---实践---反思—再实践这一逻辑顺序。
教学资源1.学校校礼堂有坐椅32排,每排38个座位,学校共有学生1150人,这些座位够坐吗?2.育人小学足球队有22名运动员,学校拿出了1500元,准备为每名运动员配备一只足球,每只足球69元,还差多少元?3.下面的不同汉字代表着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
它们各代表什么?有趣×趣有1 0 8 有=()2 1 6 趣=()2 2 6 8答案:1.38×32=1216(个) 1216>1150 这些座位够。
2.69×22=1518(元) 1518-1500=18(元)或69×22-1500=18(元)3.有=3、趣=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