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说课稿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说课稿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在新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我在本科教学中力求贯彻以下教学理念:大视野的课程观、生本为的学生观、探究式的学习观、对话式的学法观、引领似的教师观、快乐式的课堂观和过程性的评价观。

一、说教材
本课是以秦汉王朝的兴亡为主线,展示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历程。

从西汉灭亡讲到东汉建立,并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再到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清晰地再现了大汉王朝在东汉时期统治的全过程。

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较重,但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需要老师对课本内容进行进行重新整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知道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简述“光武
中兴”的相关事实。

(2)通过阅读教材,史料结合,分析东汉盛衰的原因,
学会初步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是建立在一个健康的和谐国家的基础。

(4)学生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历史。

2、过程与方法: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探究本课的知识要点;阅读光武帝
改革措施的内容,分析其历史作用;通过史料对比研读,
了解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因。

师生对话,感悟东汉兴亡的
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东汉兴亡的基本事实,认识光武帝调整
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培
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东汉
的兴亡;认识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从历史中
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武中兴
教学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科内容特点和我个人教学特色,我决定采用以下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1、整合教材:在整合中明确教学内容。

本课将东汉的兴亡整合为以下环节: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再回首:感
悟历史。

整合本课内容突出关键词。

层层递进,深入浅出。

2、过程:本课的设计强调历史发展的线性化过程和规律性线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3、比较:在比较中拓宽视野。

对比汉朝不同历史时期的改革对比思考,从而凸显出东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

本课设计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感悟历史,让学生充分感悟和思考,总结历史规律。

在愉悦中实现教学目标。

在师生之间轻松、愉快、平等的显性交流互动中度过,有新奇、有欢笑、有感动、有快乐!
六、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法指导。

本课选择的学法主要有
1、信息整合法
2、合作探究发
3、对比法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
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

自主学习
(一)光武中兴:
1.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
学生阅读教材p63页完成下表。

2.光武中兴
展示图片资料、阅读P64页教材分析光武中兴的措施及表现。

(l)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 “光武中兴”的两大特征:
①以“柔术”治天下②注重文治
五大内容:①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②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③提倡节俭,精简机构;④整顿吏治;⑤兴办官学,重视教育。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生阅读P65页材料及图片文字资料填写下面内容,并分析东汉灭亡的原因。

1.时间: 东汉中期以后。

2.表现: 东汉中后期和交替专权。

3.后果: (1)外戚和宦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图片,影音了解黄巾起义。

1.背景: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

2.领导人: 张角。

3.方式:创立,在社会底层传教。

4.时间:184年。

5.过程:起义军头裹,在全国各地同时进攻,东汉政权迅速土崩瓦解,张角病逝,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失败。

6.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撅不振。

:
引导点拨
1、汉光武帝在位期间,仿效了汉高祖刘邦的统治措施,他为什么要这样? (温馨提示:请阅读教材中有关汉光武帝光武中兴的内容,了解刘秀是如何重建汉朝的。

)
2、光武中兴为东汉带来了繁荣的社会景象,然而东汉很快就开始走向衰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汉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四百多年的分裂时期?
4、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汉代历代皇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同时吸取教训。

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东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刘秀采取了一系
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衰败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政治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作业布置:三维练习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