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肖邦钢琴曲《降E大调夜曲》---大学生毕业论文

浅析肖邦钢琴曲《降E大调夜曲》---大学生毕业论文

•上1记录O返風。

下載❻打E卩O E前別•下1记录【标题】浅析肖邦钢琴曲《降E大调夜曲》-- Op.9 No.2【作者】瞿杨【关键词】肖邦钢琴曲夜曲降E大调【指导老师】余静【专业】音乐学【正文】一、浪漫时期音乐风格特征在整个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的时代创造了一种自由的风格,它发展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以与诗歌和剧本的双重形式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而传播。

音乐突破循规蹈矩的古典表现形式,热衷于用音响描绘的文饰特征。

其中艺术歌曲、钢琴小曲、规模宏大的交响乐与戏曲等众多的音乐文献,表明了19世纪欧洲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

在浪漫主义音乐中,作品的题材、体裁多种多样,个性得到极度张扬。

另外写作方面对乐曲主题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作了实践探索。

浪漫主义音乐旋律委婉动听,富于诗情画意,甚至为表现内容而忽视理论上的结构,以表达个人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的目的。

而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Op. 9No. 2),更能作为浪漫时期最优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降E大调夜曲》以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景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

肖邦在《降E大调夜曲》中,以独特的钢琴织体,完美的表达着他内心深处的那份激情。

二、肖邦生平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 ), 1810年出生于波兰华沙近郊的热拉估瓦?沃拉,父亲是法国农民的儿子,年轻时迁居波兰,母亲是波兰人,爱好音乐并擅长弹奏钢琴和歌唱。

肖邦的童年时代深受母亲的音乐熏陶,这使得他从小就热爱波兰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肖邦6岁学习钢琴,7岁出版了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 岁时因卓越地演奏捷克作曲家吉罗维兹的钢琴协奏曲而震惊乐坛,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16岁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

在1816 —1819年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逐渐成为波兰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29年,19岁的肖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学院院长爱斯涅尔在肖邦的毕业鉴定上称其为“音乐天才”。

肖邦自幼接受爱国思想的熏陶,十分崇拜领导波兰起义的民族英雄柯斯丘什科。

他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有着强烈的印象,尤其对当时沙皇尼吉拉一世加紧残酷镇压波兰极为不满。

1826年他亲自参加了华沙反抗沙俄统治的爱国示威游行。

三、夜曲以及肖邦夜曲的风格特点(一)夜曲夜曲不同于小夜曲,小夜曲是黄昏、夜晚或清晨在恋人窗下演唱的情歌,器乐的小夜曲往往是带有吉他或曼陀铃伴奏音型的器乐小品,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

而夜曲是浪漫乐派音乐独特的体裁,通常是指一种具有安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抒情器乐短曲,具有宁静、沉思的抒情特色,旋律富于歌唱性,是作曲家抒发夜间印象和感情的钢琴曲。

夜曲的织体通常右手弹奏出优美动听,有时甚至有些华丽的旋律,左手弹奏出分解和弦的伴奏加以衬托。

(二)肖邦夜曲的风格特点肖邦的《降E 大调夜曲》中继承了这种形式,又极大地发展、创新了这种形式。

肖邦所创作的夜曲极其富有歌唱性,低声部以和声形式组成伴奏织体,高声部奏出优美抒情的主旋律。

他的夜曲与向情人表示爱慕的小夜曲不同,多为作曲家在夜深人静时以音乐表达的内心独白。

格调高雅,感情真挚,气氛宁静、安逸,一扫那种矫揉造作的贵族沙龙气息而富含浓郁的诗情画意。

那月影花丛中的情侣幽会,夏夜里情人温存的怀抱,星星眨眼的妩媚,以及夜间的狂风暴雨拍打着门窗,夜幕中的冥想等等都折射出肖邦人生经历中的浪漫情怀。

他的创作在感情的充实、思想的丰富、织体形式的多样化、结构的扩展、音乐的多样性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在内容上,一方面融入了柔情似水的表白和对大自然中谜一般夜幕景色描绘,借助优美动人的旋律呈现作曲家内心丰富而汹涌的感情,如诗一样得到了流露与倾泻;另一方面,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肖邦创作个性的进一步成熟,一种新的情感因素逐渐渗透和反映到他的夜曲创作中来,即一种戏剧性力量的悲愤和反抗的音调的出现,在他的音乐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使夜曲获得了更新的性质上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一点上,肖邦的夜曲充分表现出气势磅礴和滴滴入微的戏剧性、悲剧性矛盾;中突的叙述,艺术形象既有火一样的激情,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同时,在内心深处还含有复杂的惶恐不安和如歌如泣的表达,所有这些,都使得他的夜曲更加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前所未有的细腻情感刻画和雄伟壮阔的史诗性描写,无疑把夜曲推向了顶峰。

在形式上,肖邦的夜曲在表现情感的音乐语言处理上更具特色。

在他的大部分夜曲中,他选择了慢板的速度来表现情与景的交融。

因为这样十分有利于表现舒展、悠长的旋律线条,能够充分展示音乐语言的回转起伏,使人听起来不禁产生出流连忘返的艺术效果。

四、降E 大调夜曲(一)创作背景肖邦《夜曲》op.9 no.2 ,作于1830-1831年间,是肖邦在1831年9 月到巴黎之前就已完成的作品。

夜曲与向情人表示爱慕的小夜曲不同,多为作曲家在夜深人静时用音乐写下的内心独白。

是他献给玛丽。

普列埃勒夫人的作品之一。

他在沙龙和朋友聚会时,经常喜欢演奏op.9 其中的这首《降E 大调夜曲》,而这首夜曲也成为现今最通俗、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哈聂卡认为,此曲应以“纯粹的触键”来演绎。

(二)音乐风格肖邦在写《降E大调夜曲》时,肖邦年仅20岁,生活在波兰,《降E大调夜曲》以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景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

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主要的特点。

1. 乐曲的主要构成形式乐曲的构成为回旋曲式,行板,12/8 拍。

右手在装饰音中始终保持着华彩的咏唱,左手是节奏相同的伴奏型,自始至终保持同样的形态。

2. 乐曲的主要特点另一特点是节奏上比较宽松、带有船歌似的荡漾感,加之独特的Rubato 用法,使作品张弛适度,又不散乱。

本曲音乐形象较为单一,没有戏剧性的冲突,是一首优美、明朗、乐观、充满诗意和春天气息的作品。

在织体结构上,右手始终保持优美的带有装饰性的歌唱旋律,左手是船歌似的和声性的伴奏,像是一首寓意高雅、表情丰富的无词歌。

全曲有三个主题素材以行板速度呈示的第一主题,犹如表情丰富的花腔女高音般的歌调,这一主题在整首乐曲中反复了三次,情绪连贯,但旋律的装饰性变化很大,具有较强的即兴色彩。

在第二主题中则注重于速度的变化,接着再现的第一主题,其即兴特点增强整个乐句的装饰性变化,使旋律成为斩不断的情丝,诉说着内心的甜蜜和辛酸。

前两个主题重复一遍后,出现了第三主题,形成临近结束的气氛,第三主题变化重复后,出现富于热情的华彩段落,最后,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这首夜曲的旋律主题多次出现,而每一次出现都有一点变化。

不是在旋律上加一点花,就是在节奏上稍稍作点对比。

基本上是一种变奏的手法,而且是一种简单的变奏的手法。

就有一点像我们的民间音乐旋律加花的一种手段,所以要把旋律弹奏好听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首夜曲左手的伴奏音型又不同于其他的夜曲,它不是运用的分解和弦,而是用的一个低音加两个柱式和弦的音型,从谱面来看,就像是圆舞曲的伴奏织体。

但是从音乐和演奏方法上看又大大不同于圆舞曲。

在圆舞曲左手伴奏的演奏中,踏板只保持一拍半,最多不超过两拍。

也就是说第二拍和第三拍应靠左手的保持来完成时值得饱满,听起来稍稍有一点断开的感觉,这样的演奏就更能体现出圆舞曲的舞蹈性。

而这首夜曲就不那么演奏,踏板一直将三拍踩完,再下一拍时用切分踏板的方法进行演奏,使得低音饱满和弦柔和,在这样一个地毯上面飘逸美妙的音乐。

(三)曲式结构这部作品采用回旋曲式结构,行板在左手伴奏下,右手在装饰音中始终保持华彩咏唱。

(四)作品分析作品9之2这首明朗的夜曲有着宽广如歌的旋律,摇摆、荡漾而新颖的和声伴奏,犹如一首无此歌。

曲子为降E 大调,节拍为12/8 。

全曲旋律由右手声部进入主题,缓缓表达出悠扬、柔和的情绪。

左手则在12/8 节拍的基础上分为4拍,每拍3 个音,运用双音的柱式和弦跳进,营造出流动的氛围。

整首曲子大致分为三部分,在三个无对比的主题上变化反复而成。

首先,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题。

第1-4 小节为第一主题;这一优美的主题在整个乐曲中反复出现三次,以行板的旋律,恰似华美,犹如表情丰富的花腔女高音般的歌调:第5-8 小节为第一主题的加花重复,运用了倚音和颤音的演奏手法,丰富了主题,使旋律更柔美动听。

这一主题的旋律采用了大音程跳进的演奏手法,给人以宽广的感觉:而第9-12 小节的第二主题则采用小音程急进,音域集中在中音区,使得第二主题在音色上明显和第一主题形成对比,其旋律更安静、平稳。

第12 小节中的几个8 分音符的渐慢渐强,引出了曲子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由第一主题的一个加花再现(13-16 小节)开始,旋律在保留主干音的前提下进行了旋律填充,使音乐更富有流动性,音响更丰富:第17-20 小节是另一个主题,可称之为第三主题。

第三主题仍采用小音程急进的演奏手法,整个乐句的装饰性变化使旋律成为斩不断的情丝,诉说着内心的甜蜜和辛酸。

由弱——极弱——强——极强。

强弱变化显著,使旋律起伏较大、较明显,给人情绪上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引出了乐曲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同样也由第一主题的加花再现开始(21-24 小节)第25-28 小节则是第四主题,由弱到极弱,并运用了回音的演奏手法,更为曲子增添了浪漫忧郁朦胧的色彩:第29 小节开始是第四主题的加花重复,也是全曲的高潮所在部分:经过一串16 分音符的推进(30 小节),旋律上扬至高八度。

第31 小节的一串八度8 分音符渐强奏出,将情绪带到最高点,所有激情在这小节全部爆发:随后在一个2 分音符的三拍延长音后,曲子进入一个华彩乐句,快速32 分音符由弱——强——弱,轻柔地、缓缓地进入曲子的尾声部分。

尾声又回到了曲子刚开始的情绪,也由前面的高八度音域回到了中高音区,将激动的情绪重新抚平,全曲由极弱结束:整首曲子采用大调的基调,简单的旋律充满了民族气息。

作曲家不时地采用波音、倚音、回音、颤音以及半音阶式的快速16 分音符琶音等演奏手法,还有曲末的华彩乐段,都使得曲子既华丽又不失柔美。

乐曲的构成为回旋曲式,行板,12/8 拍。

结语肖邦的每一首夜曲都是一首抒情诗,但请别忘了这些夜曲并非只是一味抒情而已,肖邦的音乐中也是有英雄气概的,舒曼曾经称肖邦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就是此意。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肖邦的夜曲是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最重要的原因。

肖邦的夜曲之所以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肖邦用其毕生的精力去创作和歌颂人类所普遍追求的爱和美感,他超越了自我这个小我,而达到一个大我的境界,肖邦用他那一颗纯洁的心灵为我们留下了艺术圣地,这个圣地是一个净化情感、升华灵魂的圣地。

在这个圣地里,只有爱和对美感的追求。

•上1记录o返回Q下載◎打E卩<3 E罚胡•下1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