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是指以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发达国家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所提出的经济发展构想。

对于基本上处于工业化完成阶段的中国而言,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尤为严重。

我国资源丰富而人均资源占有率少,巨大的能耗也使我国在资源利用上显得更加力不从心,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严重的威胁。

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之意。

本研究就是结合建设“低碳城市”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发展的经验,通过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现状调研,分析目前刚起步不久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BR)组合交通模式以及公共自行车在不同利益群体中的应用模式,探讨发展多元化分等级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模式。

最后,从优化网点布局,优化系统,提高服务品质,以及考虑多元化使用群体的要求,在宣传方式、系统建设、多部门合作等软件管理方面,提出构建多元化分等级的公共自行车的发展模式的建议,使之成为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良方。

以期在体现城市文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合理的公共交通网络、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问题,对策目录引言 (4)一、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概述 (4)(一)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概念 (4)(二)公共自行车收费模式 (4)(三)公共自行车运行的优势 (5)二、国内公共自行车运营的模式 (5)(一)政府投资,国有企业管理运营模式 (5)(二)政府出资,企业运作的服务购买模式 (6)(三)政府主导,企业投资,自负盈亏的完全市场化模式 (6)三、公共自行车的运行现状分析 (6)(一)服务点设置问题 (6)(二)借车还车难,潮汐现象严重 (6)(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6)(四)后期运营费用高 (7)四、解决公共自行车运营问题的对策 (7)(一)优化网点布局 (7)(二)优化系统,提高服务品质 (7)(三)加强与其它交通系统的融合 (8)(四)政府政策和财政的支持 (8)五、公共自行车运营的未来展望及建议 (8)六、结论 (9)七、参考文献 (9)引言吃、穿、住、行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高低的决定因素,而城市居民尤其关心“行”,因此交通出行方便与否显得尤为重要。

而自从十九世纪汽车工业兴旺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机动车。

机动车的发明和发展本来是为了解决出行不便等问题,然而机动车在城市的迅速增长(尤其是私家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仅没有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便利,反而造成了更为拥堵的交通状态,甚至让城市的整体生活和工作环境处于不断恶化状态中。

而传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来解决城市交通和机动车带来的各种问题,而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出现有可能缓解这一难题。

通过对公共自行车所具有的种种优势及从目前实施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国家和城市来看,公共自行车所具备的优势并没有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完全被体现出来,而它所存在的不足却不断显露出来,但是这并不是说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只能说明由于新兴事物刚出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遭受曲折是必然的,我们必须在曲折中前进。

由此,要在我国众多城市中推广公共自行车,首先要借鉴国内外实施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然后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公共自行车服务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把公共自行车顺利的推广下去,有效的缓解人与交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一、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概述(一)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概念公共自行车即公用的自行车,十七大后党中央号召构建“两型社会”之后,指出城市交通与资源及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很多城市都已经推出公共自行车系统。

对于该系统目前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基本涵义如下:政府或组织在大型居住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客流集聚地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车站,随时为不同人群提供适于骑行的公共自行车,并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征收一定额度费用,以该服务系统和配套的自行车路网为载体,提供公共自行车出行服务的城市交通系统。

应用和推广城市自行车系统,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对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状况,减缓城市交通拥挤,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公共自行车收费模式上海以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点自助式公共自行车来看,30分钟内免费,超过后收费1~3元/小时,24小时内60元,每年150元。

使用者可在地铁站与软件园两个存车点间通借通还。

该站点已初见成效,并将增加网点,成为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换乘模式的典范。

北京各自行车租赁公司定价标准不同,以贝科蓝图公司为例。

其租车方式分为长、短期2种,租车费用为每车押金400元。

短期租车5元/小时。

4小时内10元。

每日20元,长期租车每年100元。

那么杭州市的公共自行车就在车辆质量和租还车技术比较北京市有了很大改善,租车站均采用Ic卡电子计费系统和车辆自动锁,大大减少了租还车手续的复杂和人力成本。

租车费用也更低:l 小时内免费,1~2 小时内1元,2~3 小时内2元,3小时以上3元。

(三)公共自行车运行的优势1.不存在大气和噪音污染,可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城市美景,再加之自由开放的交流空间都使得骑行者心情舒畅,有效的抑制了心理和生理疾病的产生。

同时自行车锻炼具有不限时间、不限速度,氧化脂肪能力较强的好处,所以在没有空闲时间来锻炼身体的上班族们可以在上班或出行时间内把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既不会浪费时间,又能锻炼身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与公共汽车相比,自行车有体量小、操作灵活、可达性好和投资少的特点,可作为轨道交通接驳的辅助性工作,最大限度的促进各种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居民多层次的短距离出行以及不同出行目地的交通需求,便捷,高效地集散客流,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

3.缓解交通压力,“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份《杭州市自助式公共自行车运行状况及实施效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杭州市自助式公共自行车70%的使用者在1970、1980年出生:常住人口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比例远高于暂住人口;使用人群教育水平集中在高中到大学本科等较高阶段。

另外,44.7%的使用者收入在2000-5000元:逾60%使用者月交通费用在100元以下;约67%的使用者出行习惯为乘坐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中家庭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比例不容小视,占26.6%。

而这部分人群,恰恰是未来杭城“汽车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汽车大潮”来临前,杭州能建设好公共交通体系,一定程度上并能留住上述人群的公共交通习惯,从而缓解未来的交通压力。

二、国内公共自行车运营的模式在国内,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主要采取这三种运营模式:(一)政府投资,国有企业管理运营模式杭州模式:政府直接授权国有企业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租赁系统的经营权,公交集团和公交广告公司成立国有独资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公司承担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系统建设资金由杭州市政府投入,主要用于硬件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资金的来源是多渠道筹资,包括政府投入、广告收入、车辆使用适当收费等,营运亏损纳入公交系统经营亏损补贴范围。

该模式由政府投资主导建设和管理,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有保障,推行速度快、效率高,实施效果好。

但是相对的前期投资较大,后期运营管理费用高。

1(二)政府出资,企业运作的服务购买模式上海模式: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在控制成本、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以及政府在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

企业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也有助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从而吸引出行者使用。

该模式政府前期投入较小,风险较低,项目推进速度快、见效快,且能够保证获得可靠的设施配备、运营管理与维养保障。

但需要政府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网点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由企业负责,如市场不景气,收益回报率不高,运营商提供的设备设施质量及服务质量会大打折扣。

(三)政府主导,企业投资,自负盈亏的完全市场化模式武汉模式:武汉市采取纯企业投入模式运作,政府在项目启动阶段几乎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在项目启动阶段无资金投入,仅在网点的广告资源开发和土地的租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2通过招标,龙骑天际公司获得青山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经营权。

鑫飞达公司获得武昌区、江汉区等公共自行车租赁经营权,两家企业均全面负责系统的建设、运营、维护,通过后期运营的车辆租金以及广告运营收回前期投入资本,以维持系统的发展。

该模式利用社会投资,政府财政负担相对较小,对于作为投资和运营主体的企业要求非常高,合作企业如果不具实力和发展规模,技术、产品、服务都很难达到要求。

如果合作企业太注重商业利益,公共自行车服务极有可能沦为形象工程,很难保证质量。

企业在补贴或收益达不到盈利预期时会选择退出服务,民意舆论给政府造成很大压力。

3三、公共自行车的运行现状分析(一)服务点设置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设置并不合理,据烟台市公共自行车现状调查和分析表明:该市两个区公共自行车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设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导致很多站点经常无车或者无空位停车。

4(二)借车还车难,潮汐现象严重部分站点潮汐现象严重,导致供需失衡。

一些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和居住区都存在明显的早晚高峰和方向二不均衡,这将导致车辆调度难度的提高和车辆。

使用率的降低。

由于轨道站点大部分客流量为通勤交通,早、晚高峰系数较高,车辆到发方向性较强,另外一些企业集中的地方自行车借车还车就比较难,因此对于车辆调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1钱俭,郑志峰,冯雨峰:《杭州公共自行车设施现状调查与思考》,规划师,第1期,2010年2戴菲、刘建、胡建双:《全国第一个设立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华中科技大学,城市篇,2006年3张杰,赵雪娇,张志芳,林吉盛:《城市公共自行车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武汉、广州及郑州的实地调研》,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2012年4覃玮玲、任雪丽、王泽东等:《烟台市公共自行车现状调查分析和对策》,科教导刊,第7期,2013年自行车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在事故损失承担方面,各种交通工具之间是不公平的。

自行车承受的死亡受伤比例相当高,但其中2/3是由其他交通工具造成的。

有些非机动车道路过窄,并且存在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的现象,非机动车道上摩托车和电动车的超速行驶等都给自行车使用者的出行带来危险。

(四)后期运营费用高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的后期运营和维护费用比较高。

比如说“政府购买服务”的运营模式1,由政府主导,企业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运营和维护,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政府充分利用企业在控制成本、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以及政府在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但是作为一项公共产业,而企业作为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无法从城市交通战略的层次上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