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新高考的思考和实践

关于新高考的思考和实践

关于新高考的思考和实践
新高考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大大增
加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
了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对新高考的一些理解:
一.新高考带来的变化
二.何为三加一加二模式
三.12种选考方式该如何选科
四.我校应对新高考的具体做法
一.新高考带来的变化:
新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选科和录取形式上,不再分文理科,而是6科
选三科,再配上语数外。

目前有两种:“一是6选三模式,二是[2选1]+[4选2]模式”。

从录取的形式来看,高考成绩不再是大学招生的唯一考量,而是改
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学生的能动性发挥余地更多了,高校的招生依据也是更丰富了。

对于学生来说,新高考改革或许是一条更为有益的道路,综合发展成为主流。

二.何为三加一加二模式: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而“ [2选1]+[4选2】”则
是由学生从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门中,分为两步进行
选择,第一步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称2选1。

第二步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门,称为4选2。

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
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者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
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
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三.12种选考方式,该如何选科:
新高考改革在分阶段分省市逐渐启动后,相当于把人生对于未来的选择从大
学提前到了高一,让学生从高一就必须要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

从高一开始,
就要做好人生的规划。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
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提前到了高一,那么选科
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

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其实选科也是有原则的。

选科儿应遵循的原则:一.赋分最大化原则,二.专业报考需求的原则。

三.
兴趣的原则。

下面分别进行阐述:一.赋分最大化原则。

新高考的投档录取原则,第一原则就是分数优先,因此,选科的第一原则是,所选科目要做到赋分的最大化。

由于赋分取决于名次百分比,而且名次百分比不随着选科人数的多寡而变化。

所以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选科的时候要选择自己科目中名次比较好的科目。

二.专业报考需求的原则。

由于选科影响专业填报,所以一定要考虑专业报考需求,
专业选不好会影响未来的大学学习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未来
专业和职业的考虑。

三.兴趣的原则。

不感兴趣的学科,学生难以投入精力和时间。

从未来大学专业来说,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也是容易匹配相应的专业。

反之,
不感兴趣的学科,即使选了,也不利于自己大学专业的选择,反而缩小了专业选
择的范围。

选科不能一蹴而就。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尚未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
自己的学科爱好和优劣势也缺乏完整而科学的评价,所以一次选课难以让学生选
准适合自己的学科,应有有计划的多次组织。

选科中个别学生凭感觉,感觉哪科
容易学就选哪科,而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综合分析自己的优势、未来的高
考和就业需求。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的选科指导。

新高考题难,题活,到底难在哪?活在哪?我们常常说我们上课的时候教的
学生如何包饺子,而高考题考的却是如何烙饼。

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问题解决、情境学习、高级思维就成了新高考的几个关键词。

以往所谓的答
题套路早已经不适合新高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再适合新高考的要求和趋势。

课堂教学必须采用新思路、新办法。

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机械重复
式学习转向主动思维训练。

通过多元、灵活、开放的情境式教学,打破传统的死
记硬背,从静态知识学习转向高阶思维能力训练,以思维为中心,突出思维学习
的重要性。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一切都是新事物,面对挑战,我校是怎样
应对的呢?
四.我校应对新高考的具体做法:
走出去,请进来。

从2018年开始学校分批派送老师到上海,河北,山东,
辽宁等地学习考察。

我于2021年7月赴青岛,大连学习新高考。

在短短几天的
时间里,通过对两省三所高中的考察,我深深体会到在新高考的引领下,每所学
校都在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生涯规划,选科走班,综合素质评价等
方面都在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

我校在2018年就已经做好了新高考的准备,2018年开始,我校就分批派遣
教师接受新高考,新教材的各种培训,让老师提前熟悉了解新教材,对新教材的
整体框架要有通盘的把握,以便做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线图。

经过了三年的准备,在2021年的九月,我们终于迎来了新高考,2021年9
月秋季入学的同学一共是800名。

我校先是进行阳光平行分班,形成了16个班
集体。

在高一上学期我校选了三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给学生上了生涯指导规划课,也做了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试。

课后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效果非常好。

生涯规划课让每个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是属于哪一个类型的,未来适合什么样的专业,为接下来的选科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在高一上学期,我们也多次召开线上的家长会以及培训会,目的
是将新高考的政策在家长中宣传到位,让家长了解到底什么是新高考,与传统高
考有哪些区别,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未来自己孩子选科,做好充分的准备。

接下来就是考试。

在高一上下两学期,我们跟周边市县进行了四次联考,每
次都是统一的网上阅卷,每次考试之后呢,我们会给出每名学生9科的单科排名
以及12个组合每个组合的排名位次。

这样做的好处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看他自己哪科占优势,在哪个组合中比较占优势,以便学生能够定位准确,避免
选科时的盲目性。

在高一7月2日学生进行合格考之前,我们共进行了四次模拟
选科,每次都是由班主任把学年制定的统一选科表发放给学生,学生拿回家和家
长商量,确定结果后由家长签名,第二天交到班主任的手中。

经过我们的统计,
这四次模拟选报,每次都不一样,每次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最终,在合格考之后,我们正式确定下来了学生所选的组合。

这是每个班级选报每科的具体人数和最后
形成的每个组合的人数。

截止到现在,根据学生的选报我们共形成了四种组合,
分别是物化生组合,六个班级;物化政组合,四个班级;物化地组合,三个班级;史政地组合,三个班级。

在选课分班的过程中学校以及学年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比如:教师的调配问题,课时分配问题,课表问题等。

新高考已经向我们走来。

面对新高考,我们要不断学习,大胆尝试,不断反思,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高考,构建我校应对新高考的管理机制和课堂模式。

力争让我校的高考赢在新高考的起跑线上。

教育需要坚守,坚守教育初心,教育
需要情怀,情怀赢得未来,教育需要智慧,智慧撼动心灵,教育者非为以往,非
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让我们一起携手走向未来。

面对新高考,各方面的挑战一
定是巨大的,相信只要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稳中求进的陆续开展每一项工作,就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新的发展和飞跃!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