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单病种管理制度

医院单病种管理制度

医院单病种管理制度
医院单病种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要求,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单病种管理制度。

(二)定义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要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通过单病种质量管理,对疾病诊疗过程及终末质量进行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诊疗技术水平,评价和规范医师诊疗行为。

(三)基本要求
1.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第一原则。

2.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原则。

3.信息数据上报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原则。

4.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达标率持续改进原则。

5.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二级管理。

(四)具体细则
1.院级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1)研究制定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制度。

(2)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组织
实施(3)制订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计划。

(4)督导、检查各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5)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p 。

2.科级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为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组长为临床科室主任,成员由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履行下列职责: (1)负责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

(2)负责上报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

(3)提出科室在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讨论研究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改善措施,持续改进单病种医疗质量。

(5)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p 。

3.单病种选择原则(1)医院实行单病种管理的首选病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分批下发的单病种管理的病种。

(2)选择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选择覆盖率较大的病种。

(3)选择最能代表临床科室医疗特色的病种。

(4)所选病种能对应一个明确的疾病分类编码或一定的编码范围 4.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管理(1)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作为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2)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目标为:单病种的过程(核心)质量控制指标总体达标率应达到所在省市同级医院较好水平。

5.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前应当进行相关培训(1)医院通过讲座、业务例会、院刊宣传等对单病种质量管理进行全员培训。

(2)临床科室开展内部讲座学习本专业单病种质量管理内容,充分理解单病种质量管理具体实施方法。

(3)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医护人员应通过自学掌握本专业单病种质量管理内容会具体运用开展临床工作。

6.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流程(1)单病种患者入住临床科室后,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诊疗规范进行诊治。

并在病历中如实记录每一个质量控制节点是否按要求执行。

科室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时应认真审查每份病历的诊疗过程是否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督促、指导下级医师诊疗工作,不断强化各级医护人员的自我监控意识。

(2)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定期对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认真进行调研、分析^p 、评估。

在科室内讨论未达到标准的相关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医院医务部门或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进行。

(3)医院医务部门应持续追踪单病种质量管理改进效果。

7.临床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应定期组织活动,分析^p 本科
室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衡量本科室的诊疗能力与质量水平。

研究落实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规定的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应有活动记录。

8.各医技科室做好配合工作,保证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完成。

9.医院医务部门负责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日常监管。

定期监督、检查相关临床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相关职能部门反馈。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纳入全国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病种信息报送范围的,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