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市一元路片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武汉市一元路片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武汉市一元路片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
征集文件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年月
前言
武汉市是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为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遗存、展现城市文化特色,《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两个层面、三个层次”的保护内容体系,其中个历史地段(含拟报的历史文化街区个)是整个保护规划体系的核心层次。

在此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制完成了《武汉市城市紫线专项规划》。

近年来结合全市重点功能区的建设推进,我局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其中的青岛路片、首义片、青山红房子片等个历史地段的保护和利用规划。

年我局组织编制的《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通过对旧城风貌区、历史地段和历史文化街区(拟报)的梳理和增补,以及对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保护更新控制引导体系的构建,初步建立起总体规划层面和详细规划层面之间的有机联系。

与此同时,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也已全面编制完成,细则的试点片编制正在推进。

为落实总体规划、体系规划中的内容和要求,在扩大历史地段保护规划覆盖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历史地段所在编制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编制方法和形式,我局拟于今年开展一元路片等个历史地段(含拟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新编工作,并诚邀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当实力的规划设计及研究机构参与。

一元路片位于汉口原租界风貌区内,地段内保存有德国领事馆旧址、原美最时洋行大楼等多处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并包含有反映
武汉地方特色的优秀里分,是武汉市历史文化发展演变中居住文脉和商贸文脉的重要代表地段,也是总体规划中个拟申报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随着周边过江隧道的通车和轨道、号线的建设,该片区域内的人口、交通和开发建设增长迅速,为保护带来压力,也为再利用带来机遇。

项目简况
规划范围及要求
一元路片紫线保护范围北至三阳路、南至车站路、西至中山大道、东至沿江大道,面积约公顷,紫线建设控制地带约公顷,详见附图。

规划范围原则上与紫线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一致,具体边界可根据实际用地情况作适当调整,研究范围需与已编制完成的青岛路片、正在编制的“八七”会址片、京汉大道南片、京汉大道北片等保护规划衔接统一。

研究目标
贯彻落实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中的内容和要求,在《汉口一元片区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探索适应于汉口原租界风貌区的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控制体系,并为《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规程》的研拟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撑,以更好地服务规划管理。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年)
、《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年);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试行稿)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年)》;
、《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
、《武汉市城市紫线专项规划》(年);
、《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报审稿))
、《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号令)》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汉口一元片区保护规划》、《汉口原租界风貌区保护规划》、《汉口原租界风貌保护区优秀里份保护规划》、《江岸沿江商务区规划》等武汉市目前已编制完成的相关规划;
、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规划设计内容
、现状研究
对已批复的《汉口一元片区保护规划》实施及规划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本次实际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空间尺度、道路格局、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进行重新调查
和评价,总结存在问题,分析主要原因。

现状调查的深度落实到逐栋建筑,从自身价值、保存现状、管理状况等方面,对本历史地段建立评价档案,完成其核心特色与保护要素的认定。

、保护规划控制与引导要素研究
明确本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重点,细化保护目标和原则。

严格依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要求,细化历史地段的保护紫线,提出不同层次规划控制和引导策略。

重点要提出各建(构)筑物和历史环境要素修缮、维修、改善与整修的规定,调整用地性质,制定建筑高度控制规定,进行重要节点的整治规划设计。

、规划图则编制
完成本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各项图则,主要包括:分区控制与引导图则;新增历史建筑紫线图则;建(构)筑物修缮、维修、改善与整修图则;历史环境要素修缮、维修、改善与整修图则;用地性质调整图则;建筑高度控制图则;道路交通整治图则;市政设施整治图则;重要节点整治规划设计图则等。

并依照《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要求,完成本历史地段控规细则法定文件和指导文件。

、实施策略研究
提出分期实施建议,并建立多种形式的保障手段,运用灵活的诱导和转移机制,以有效实施规划图则中强制性和引导性要求。

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应包括文本、图纸、说明书及附件。

规划成果形式应符
合《武汉市规划编制成果提交管理规定(试行)》要求。

时间安排
年月至年月完成。

第一阶段(前期组织):年月,确定编制单位。

第二阶段(启动):年月-月,完成现状调研和初步规划设计方案。

第三阶段(中期检查):年月上旬,组织专家会对规划设计方案中期成果进行检查,就下一步方案深化提出指导意见。

第四阶段(成果预审):年月下旬,成果上报市局预审,项目组根据预审意见修改完善成果。

第五阶段(验收审查):年月下旬,组织召开评审会验收规划设计成果,准备上报市局技委会审查。

报名要求及机构评选
(详见征集公告)
版权
此次征集活动征集到的所有规划研究成果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归主办单位,主办单位有权使用应征成果,包括组织展览与公共发行等。

未经主办单位同意,应征单位不得将主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用作与本规划无关的其他任何用途。

在征集活动结束后,须按主办方的
要求将有关的基础资料归还主办单位。

所有报送的参赛文件均不退回。

主办单位与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联系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三阳路号,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室。

邮政编码:
联系人:姜涛刘李琨
联系电话:
传真:
邮箱:
网站:
附图:规划范围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