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交流提问】1.读了大量的文章、著作,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写作?2.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学的主线就是文本阅读(解读),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做考试阅读题?3.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学而低效”、“学而无用”呢?如何阅读才收获大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我们不能单纯阅读,要阅读、品读、摘录、文评、思评、运用、写作,有针对地阅读、摘录、写作。
一、教材文本写作课程从写作的角度认识,写作有以下几种方式:1.独立式写作;2.阅读式写作;3.观察式写作;4.思考式写作;5.感悟式写作;6.模仿式写作;7.心灵式写作;8.应试式写作。
在“文本精读”的各种定义中,一般没有“写作式阅读”这个提法。
“写作中心”阅读教程要求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围绕写作进行阅读和写作。
学校语文教学,一定要先把写作放在首位,以写作为中心。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分为:“写作式阅读”和“阅读式写作”。
“写作中心”阅读课程,简单地说就是解读文章和进行独立的写作。
它们都围绕着写作,以写作为中心,以阅读为基础,进行的相关阅读、文章解读和写作分析,或在阅读中进行相应的写作。
“写作中心”不是要代替阅读,而是要先围绕写作,突破写作,解决写作问题。
接着才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阅读,进行专题阅读,拓展阅读,自由阅读,或考试阅读。
阅读时切忌只作写作方面的解读、分析、总结,停留于方法和概念上。
切忌重在原文解读而忽视语言运用和独立的写作。
阅读过程中进行的写作,又分“片段写作”、“全文改写”和“全文写作”(自由写作)两种形式。
(一)写作式阅读写作式阅读:即为了写作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文本阅读,分一文阅读和多文阅读等方式。
1.写作技巧式解读:读一篇文章,站在写作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学习文章的结构设计、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
2.写作任务式阅读:先带着特定的写作任务或写作专题,先已确定写作的内容、专题、主题和写作要求,再围绕这个内容、主题,再阅读相关的文章,确定写作内容,选取写作角度,确立文章中心,最后开始相应的写作。
3.写作角度式阅读。
【文章设计】A.阅读与构思;含文章引子、背景、线索、主题设计与写作角度。
B.阅读与结构;C.阅读与开头;D.阅读与结尾;E.阅读与过渡;【文章内容】A.阅读与选材取舍;B.阅读与内容安排;C.阅读与生活真实;D.阅读与景物描写;E.阅读与人物描写;F.阅读与事件变化。
【主题思想】A.阅读与情感;B.阅读与思想;C.阅读与主题;D.阅读与感悟。
【语言运用】A.阅读与语言运用;B.阅读与细节运用;C.阅读与语言风格。
【写作技巧】A.阅读与写作技巧;B.阅读与表达效果。
这里的写作技巧与上文“写作技巧式阅读”区别在于,这里只全文分析,细致到段落、句子,“写作技巧式阅读”多指平时对某一点进行总结概括。
写作技巧,比如:烘托(环境烘托、景物烘托)、渲染、衬托、反衬、铺垫、留白、点染、伏笔、对比、修辞、设置矛盾、设置悬念、粗笔勾勒、浓墨重彩、情节跳跃、细节刻画、立体描绘、引用、整散句结合、双线索设置、蒙太奇手法、多点构思、多头推进、虚实结合、“读者笔法”(生活笔法)等。
4.写作式阅读的要求。
现在学生对文章的学习,除了解读外,写作方面多停留于文章写作技巧的总结、概括,往往简单、随意,缺乏具体的运用和写作实践。
其实,写作也是阅读的基础,会写作一定善阅读,但会阅读不一定会写作。
另外,写作本身更是写作的基础。
我们要善于阅读,快速地从阅读中学会写作,把文章阅读的重心从“文本解读”拉回到“语言运用”和“文章写作”上来。
要做好写作式阅读,有以下几个要求:第一,必须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写作为先”,要求我们阅读的别人文章不能只站在阅读的角度,也不能仅仅停留于积累、借鉴和简单的模仿。
我们要把别人的文章当作写作的范例,而不是写作不可跨越的高度,一种不可复制的模式,最后成为束缚写作的藩篱。
学习文章的目的不是停留于简单的欣赏、解读,而是要善于从文章写作的角度进行综合解析,从文章构思、结构安排、内容选材、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积淀、文章解析、文章赏析等方面进行学习、运用和提高。
第二,先设计再阅读文章。
阅读一般是直接阅读,很少思考自己会怎么写。
我们看别人的文章之前,可以先看文章的题目,思考自己会怎么设计、立意、选材、表达,再对照阅读文章,发现对比差异,再参照提高。
第三,必须掌握文章学习的角度。
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文章,结构设计、文章选材、写作角度、主题表达、语言运用、写出细节、生活情调等。
第四,必须做到“一文而知天下写作”。
快速地掌握文章写作的基本技巧,这是学习文章基本的要求,甚至是学习写作的第一要求。
我们必须快速地通过“一文”或“几文”学习写作,在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量阅读,再融入自己的生活、人生感悟,写出更好的作品。
(二)阅读式写作平时作文一般不会有“原文依托”,除非写作时需要模仿。
所谓“阅读式写作”就是带着一定的写作任务、目的,去阅读、分析、解读别人的文章,再根据所阅读的文章去写一篇相近的文章。
解读、分析、学习别人的文章是为自己的写作服务,写作是受到某篇文章的影响、启示而进行的。
但最好不带着特定的写作任务、目的和刻意的要求,最好没有写作内容、主题的限制,虽要“因文造文”,但要争取做到随意自如。
“因文造文”它往往已经有内容的先后安排、写作方法的提示、结构的设计、主题的表达、语言的运用等,会让初学写作的人觉得轻松一些。
1.因文写作(仿写改写):带着写作的任务去阅读一篇文章,从写作的角度解读、分析,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可以选取文章的部分内容、添加自己的内容,进行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组合或相关的写作。
2.循文写作(自由写作):带着写作的目的去读一篇文章,容易产生写作的灵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结合自己的生活过程、人生经历进行一次完全自由的写作,写作中不带有太多目的,尽可能不受所读文章的影响,替换完原文的内容。
写作时,根据原文的某个点(如题目、内容、语言、某句话),或借鉴文章结构、思路、开头、结尾、中心、抒情等,再确定写作的主题、标题、内容、角度。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案例【课文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课文。
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都属于写景散文。
【写作目标】学习文章设计、选材方法、景物描写、写作方法、语言表达。
【课程分析】景物描写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功,也是以论文写作的基本功,更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我们选择景物描写开发“文本写作”课程,就基于这几点。
一、自由写作:构思、立意优先我们都写过有关春天的文章,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
但为什么写不出别人那样的味道呢?很多时候找不到写的呢?如何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春天呢?除了写景物之外,赞美春天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写作春天呢?我们读别人的文章,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分析、写作的模仿,而写得要有自己的味道,有自己独到的表达,首先要设计自己的文章,做到立意优先,植入自己的主题;其次,在阅读文章前只看题目,接着进行独立的构思、选材、立意,再进行独立的写作(心写);在对比文章,发现异同,对比分析、提高。
立意优先,无论是立意、内容,还是表达角度,会让我们的写作与所读的文章不同,意思是我们不读、不学习《春》这样的文章,也能写出好文章。
[示例一]:1.拟题巧取角度:《春的旋律》,通过拟题,巧取角度,用“音乐的旋律”的角度去写春。
2.构思立意优先:(1)(青春)用心去倾听,春天就会奏响寂寞的青春;(2)(爱)最美的春天也会逝去,一如那心中最美的爱,只有那旋律还在耳边轻轻奏响;(3)(母亲)母亲老了,无心去欣赏春天的旋律,她的心中只有儿子的歌声;(4)(离别)离别在春天,落花在雨后,我们还会重逢,在另一个春天,落花奏响的春之曲里依风聆听;(5)(时间)时间会老去,春天也会变老,而那旋律不会改变,一如你的笑声;(6)(长大)春天也在悄悄生长,经历曲折的过程,演奏生命的绝唱。
3.选材要有层次:我们围绕“旋律”选取材料,可以选择“风、雨、落花、归鸟、流水”等角度(内容)去组织文章材料。
4.写作切口要小:拟写文章的写作角度、写作的线索(物或事),把它作为文章选材围绕的中心或表达围绕的中心。
5.添加生活味道:写一处具体的地点,几个具体的景物,一件具体的事情和看见的人。
6.大胆写出感受:春花会在春风吹拂下,演绎一场盛大的生命之筵,把纯的颜色铺满大地的每个角落;嘀嗒的雨滴,会在春花落尽之时,演奏一场哀婉的春之曲,从枝头到窗前,从白鹤坡的小路到盛马大道的大桥(生活味道),从泛绿的叶子到急匆匆的脚步,一直到郪江(生活的真实)布满皱纹的江面……“雨脚如麻三春地,流水东城寻落花。
”你平平仄仄地念出来,那声音里,有了花的颜色,也有了爱的温度……[示例二]:1.拟题巧取角度:《春的文字》。
用“文字”的角度去写作,可以选择“春花为封面”、“春雨为文字”、“春风在阅读”、“月光在谱曲”、“春鸟在演唱”等角度去组织文章材料,再去表达。
2.构思立意优先:(1)(爱)最美为封面已经撕碎(花凋谢),残留的文字(枝头的雨水、露珠)里有我的感情的流动,涨满田野里的小河;(2)(故乡)故乡已经远去,春天的记忆里保存了无数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定格,是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3)(生命)春天的花朵是文字,写满大地的枝头,写满人们的心;(4)(田野)田野是春天的大书,我们去书写最美的春天吧;(5)(寻找)春天在哪里?在枝头、流水、天空、大地,还是人的内心?春来了,春的文字写满了世界;(6)(陪伴)请陪伴春花,凋落的不是落花,而是枝头的文字,春天的心。
这样,你写的春天就会与众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味道。
二、“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有目的地阅读别人的文章,先批注、解析,再围绕文章内容进行写作实践。
如阅读写景散文,我们围绕文章的结构、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等进行与例文有关的阅读,从中再次学习、掌握、完善“文章设计”、“文章选材”、“景物描写”、“材料安排”、“语言表达”。
“阅读式写作”分为两个阶段:批注解析、写作运用。
(一)朱自清《春》文章说明《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充满诗情画意,语言轻松活泼,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阅读时我们对原文批注、解析,再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写作”,或“模仿写作”。
(二)“阅读与自由写作”案例:摆脱原文束缚,自由构思、写作。
春朱自清[评注]文章题目,简洁明了。
比如拟写题目为《梅花的春天》,以梅花为中心景物来写作,写的应该是早春。
【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