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作文教学专题讲座《思维导图助力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专题讲座《思维导图助力作文教学》

思维导图助力作文教学传统的写作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学生在写作上总是犯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毛病,以致思路不明,结构松散。

其实,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都要能掌握信息的结构,才能深入理解内容;才能写出结构严谨的文章,改变应用写作课给学生带来的厌学情绪,适应素质教育的潮流,结合作文写作自身的性质、特点,将思维导图引进初级学生的作文写作中,提高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思维能力,大大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

根据托尼.巴赞的理论,提出了思维导图在作文写作中应用的策略,以及在运用思维导图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与思考等。

一、小学生作文写作现状1.写作兴趣不高学生大部分都是积极向上的,也想提高写作能力,但大部分学生灰不喜欢写作文,没有写作兴趣。

2.写作习惯不良好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要注意平常素材的积累,多阅读一些课外书,能经常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深思,写作前要列提纲,写作完成后要仔细的修改等,这也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但是很多孩子都没有这么多好习惯。

3.立意不够新颖立意新颖,就是强调主题要有新意,突破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新的认识。

就是言别人所未言,能够提供一种新鲜的信息,一种新鲜的感情,让人读之茅塞顿开,深获启迪,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很多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欠缺,这就是造成学生作文立意不够新颖的直接原因。

4.材料积累不够丰富。

学生习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写作素材并不贫乏。

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宝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但为什么作文效果不如人愿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不会选材,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5.文章结构的把握不准确。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

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出现表达混乱、文章组织不够严谨。

通过对学生写作现状的分析,上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作文教学中教师及学生对构思中的一些关键因素的忽略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对构思重要性的忽略,对学生个性心理差异的忽略和对写作思维训练的忽略。

思维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写作是人的综合性的精神活动,是一个“物(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意(思维和情感运动的成果)—文(以书面语言记录和表述)”[1]的转化过程。

在整个转化过程中,思维居于核心的地位,对文章的形成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及其对优化小学生写作思维的意义(一)思维导图的内涵思维导图的作用是对大脑的无限潜力进行深入挖掘的一种革命性方法。

在英国人托尼.巴赞的学生时代就已经被发现了,那时他正在寻找记笔记的有效方法,因而他就把思维导图用作一种学习和记忆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是一个帮助记忆的视觉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和有机的复习工具、时间管理器、记忆激发器。

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存储、组织和优化信息。

它的构成中的每一个关键词和关键图像都承担特定的记忆功能,鼓励新的思维。

它们是记忆激发器,是揭露事实、思想和信息的关键,也是释放大脑潜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有效的前提是它有着动态的形状和形式绘制,最终目的是促进大脑快速、高效、自然地工作。

(二)思维导图对于优化写作思维的意义对于刚刚接触作文写作的学生来说最头疼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作文表达混乱,有的甚至是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还有的写着写着就偏离了文章的主题,这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没有思考基础,二是学生不善于将自己的思维打开和组织,头脑中虽然积存了许多的材料却不能很好的被组织起来。

被誉为“中国当代写作学的一面镜子”的马正平教授认为“提高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应是写作教学的题中之义,并且是首要之义。

”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对此问题却无从解决,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没有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的任务去实施。

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是一种理性认识,它是一种深刻的认识和判断。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品质决定写作质量,良好的思维写作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可见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写作的关键。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人托尼.巴赞提出了一种提高思维能力的工具---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发现对提高学生良好的作文写作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思维导图在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思维中的应用策略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写作时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能够合理的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对于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这些弊病,我们可以在写作当中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出现的困难,它在提高学生写作思维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在组织材料、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烦躁、茫然、思维混乱等现象会随时出现,这时绘制思维导图能把不清晰的想法列于其中,甚至是你觉得行不通的都列出来,以自己的问题为中心、就这个问题想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材料?对材料中的观点自己有哪些看法?都读过哪些材料?等等,把这些都呈现在思维导图中,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

以此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使学生的各人思想有序的表达出来。

下面就介绍一下怎样利用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理论融入作文写作中。

1.利用思维导图组织素材,提升素材价值思维导图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

从而,可以让我们的想法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

其次,思维导图增进我们的记忆,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阅读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主动的找出重点内容,然后以图像的形式把内容表现出来。

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

”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导图,是用来帮助你替换掉成堆的线性笔记的,思维导图法仅利用一幅思维导图和速成的一稿就可以替代20多页标准纸所记录的笔记或者二稿及三稿,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就会比平常记笔记的效果增加好几倍,大大改善了作文材料积累的现状。

这里还值得一说的是,文字处理器对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补充工具,因为它增加了起草草稿的灵活性。

2.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形成写作逻辑写作起始于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这种认知是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感性直观和理性思维辨证统一的关系结构。

对于每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来说,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即渗透着理性直观的因素,可见,在写作的起始阶段,思维就己介入,然后进行的重组和构想,靠得是作者联想的敏捷性、新颖性和奇特性、丰富性以及思维的灵感与求异。

只有善于联想和想象才能创造出见解高卓、风格奇伟的佳作。

最后定体、选材、缀言成篇,都需要思维活动的参与。

可见由“物”转化为“意”,进而再转化为“文”,思维是贯穿写作活动的始终。

正如纽约大学坤斯学院的唐纳德·姆奎德和罗伯特·爱特温在《写作中的思考》一书中说:“过去大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在的准备活动,而写作是一种外在的语言表达,这自然是不错的。

但事实上,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所以有人说:“没有思维,就没有写作。

”思维导图的创作过程就是帮助你思维的过程,具体的创作过程如下:①跟平常一样,先画一个中央图像,代表文章的主题。

②再选择合适的基本分类概念,把它们当作主要分支或主要的子项。

在这个阶段,你应该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需要写作的主题或者要写的事件上面。

③然后放开思路,增加一些必要的与写作内容相关的事物,或者提出你想说明的观点和对所写文章的态度,只要这些在你的思维导图中看起来最为合适即可。

从基本分类概念衍生出来的主要分支和事项的数目是没有什么限制的。

但是作文的容量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选取与作文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用作构成作文的部分。

④再后,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

⑤现在,可以坐下来起第一稿,把整理选取过后的思维导图当作一个框架。

这样一幅有组织的思维导图应该可以提供给你所有主要的章节片段的内容,以及在每个段落必须涉及的一些主要观点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在这个阶段,你应该尽量快速的往下写,跳过任何引起你疑问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有关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的麻烦。

这样一来,你就会形成更多的思考,而且,你末了总还是可以回到一些“问题区域”,这跟你平常读书的习惯一样。

⑥如果你遇到了“作家的麻烦”,即思维突然僵硬,那么另一副思维导图会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光是画一个中央图就会让文思之泉再一次涌动起来,围绕着文章的主题活蹦乱跳,自由跳舞。

如果又一次感到江郎尽才,可以在关键词和已经画好的图形上再画一条线。

这样,你大脑的天然完整倾向(即整体概念),或者“整体的倾向”就会用新的词汇和图像来填充这个空白的地带。

同时,你应该提醒自己,让自己明白大脑有无限的联想能力,并让你全部的想法自由流动起来,特别是那些被你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念头。

这样一来,思想堵塞很快会消失掉,因为你会意识到,他们的产生不是因为大脑能力不够,而且是因为害怕失败和对大脑工作机制的错误理解。

⑦最后,复习一下你的思维导图,再把文章余下的部分做完,可以增加一些交叉参考的内容,用更多的证据或者引语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修改或者在合适的情况下扩展自己得出的结论。

结束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无限发散思维的工具,充分的对大脑进行挖掘。

发展新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作文写作中所存在的弊病。

尤其是对作文写作的逻辑性有极佳的指导意义。

改变了以往作文以线性思维结构、单一文字表述思想的模式。

它以一种发散的、无限的特点,构思了一个立体多元的思考构架。

对学生作文的逻辑明晰和紧密等方面,都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

对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提高学生个人写作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7]但是在运用思维导图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两个问题:第一,关于学生的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思维模式也是不相同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学生绘制出不同的图形。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给予不同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以便学生能在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其作文写作能力。

第二,关于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差异性需进行调整的问题。

由于思维导图的制作和传统的文字信息的记录有着不同的排列次序和模式,因此学生在最初绘制思维导图时可能会显得十分混乱,并且差异性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