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

第七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


《生化分离工程》
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 第7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

生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离过程的一般流程:
原料液 细胞分离(离心,过滤) 路线一 路线二 清液-胞外产物
细胞-胞内产物 路线一B 包含体 溶解(加盐酸胍、脲) 复性
细胞破碎
碎片分离
料液 流出
Step3
吸附质解 吸附
Step4

7.1.2吸附的类型
(1)物理吸附: 由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间引力即范德华力所 引起。放热,可逆,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选择性差。 (2)化学吸附: 由吸附质与吸附剂间的化学键所引起,是吸附剂表 面活性点与溶质之间发生化学结合、产生电子转移的现 象。放热量大,单分子层,选择性强。 (3)离子交换吸附: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待分离 组分,依据其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然 后利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从而 达到分离的目的。吸附剂吸附后同时放出等当量的离子 到溶液中。
表7-4 主要离子交换基团及其结构(1)

表7-4 主要离子交换基团及其结构(2)

常用于蛋白质离子交换的离子交换剂:
表7-5 部分市售离子交换剂的离子交换容量和蛋白质的离子交换容量

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
● ● ● ×●
凝 胶 型

7.1概述
7.1.1什么叫吸附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 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吸附过程通常包括: 待分离料液与吸附剂混合、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 面、料液流出、吸附质解吸回收等四个过程。
料液与吸 附剂混合
Step1
吸附质 被吸附
Step2

大 较小

难 难


粉末活性炭
锦纶活性炭
图7-1 粉末活性炭和锦纶活性炭的构造

活性炭对物质的吸附规律 活性炭是非极性吸附剂,因此在水中吸附能力大于有 机溶剂中的吸附能力。 针对不同的物质,活性炭的吸附遵循以下规律: ①对极性基团多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极性基团少的化合 物; ②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 ③对相对分子量大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相对分子量小的 化合物; ④pH 值的影响 ; 碱性、中性吸附,酸性洗脱; 酸性、中性吸附,碱性洗脱。 ⑤温度 未平衡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大孔吸附树脂常用的解吸方法 • 低级醇、酮或水溶液解吸 原理:使大孔树脂溶胀,减弱溶质与吸附剂间的相互作 用力。 • 碱解吸附 原理:成盐,主要针对弱酸性溶质 • 酸解吸附——原理同上 • 水解吸附 原理:降低体系中的离子强度,降低溶质的吸附量。

7.1.4.3常用离子交换剂

物理吸附力的本质 • • • • A B C D 定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氢键力
范德华力
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静电力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引力(瞬间偶极) 介于库仑引力与范德华引力之间的特殊分 子间定向作用力

7.1.3吸附的特点

表7-1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比较
备注:a. 大,对化学键的形成与破裂同化学反应相似;
b. 任何表面上均能吸附各种吸附质,整个表面吸附情况相同; c. 在吸附剂表面,存在有比一般吸附量更多的吸附点; d. 很快达到平衡; e. 只依赖于吸附质的物理化学特性; f. 依赖于吸附质和吸附剂的物理化学特性。

(2)大孔网状吸附剂 • 优点:脱色去臭效果理想;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选择 性;物化性质稳定;机械强度好;吸附速度快;解吸、 再生容易。 • 缺点:价格昂贵,吸附效果易受流速以及溶质浓度等 因素的影响。
图7-2 打孔网状吸附剂的微观结构

大孔网状吸附树脂的种类 • 非极性吸附树脂:苯乙烯交联而成,交联剂为二乙烯苯, 又称芳香族吸附剂。 • 中等极性吸附树脂: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而成,交联剂亦为 甲基丙烯酸酯,故又称脂肪族吸附剂。 • 极性吸附剂:丙烯酰胺或亚砜经聚合而成,通常含有硫氧、 酰胺、氮氧等基团。
交联度数值 顺序号 骨架代号 分类代号
001×7:
交联度为7% 顺序号为1 0-苯乙烯系 0-强酸性 001×7-交联度为7%的苯乙烯 系凝胶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路线一A
粗分离(盐析、萃取、超过滤等) 纯化(层析、电泳) 脱盐(凝胶过滤、超过滤) 浓缩(超过滤)
精制(结晶、干燥)

7. 吸附与离子交换
7.1概述 7.2吸附过程的理论基础 7.3分批与连续吸附 7.4固定床吸附和膨胀床吸附 7.5离子交换吸附 7.6离子交换吸附的应用 7.7其他类型的吸附

7.1.4.2常用吸附剂
表7-2 生化分离中常用的多孔吸附剂

(1)活 性 炭(Active carbon) 表7-3 三种活性炭相关项目的比较 颗粒大小 表面积 吸附力 吸附量
活性炭种类
洗脱
粉末活性炭 颗粒活性炭
锦纶活性炭
小 较小

大 较大

大 较小
(1)处理能力较小; (2)吸附过程对溶质的作用较小; (3)可直接从发酵液中分离所需的产物; (4)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的平衡关系通常是非线性关系。

7.1.4吸附剂与离子交换剂
7.1.4.1吸附剂与离子交换剂通常应具备以下特征 – 对被分离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 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 机械强度高; – 再生容易、性能稳定; – 价格低廉。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机理 非离子型共聚物,借助于范德华力从溶液中吸附各 种有机物,其吸附能力与树脂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以 及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通常遵循以下规律: – 非极性吸附剂可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溶质; – 极性吸附剂可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 中等极性吸附剂兼有以上两种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