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附与离子交换课件

吸附与离子交换课件


吸附与离子交换
23
吸附等温线
兰格谬尔吸附等温线
1. 吸附位点在吸附剂表面,且每一位点 可吸附一个分子,亦即被吸附成单一
基本假设: 分子层,
2. 所有吸附地址,对被吸附分子具有相 等的亲和力,
3. 被吸附分子并不影响其余吸附位点的 吸附效应
吸附与离子交换
24
吸附等温线
兰格谬尔吸附等温线
吸附与离子交换
吸附与离子交换19吸附过程理论基础吸附量q
达到吸附平衡时,单位重量的吸附剂(g)所 吸附的吸附质的重量(g)
qV(C0 C) W
衡量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
吸附与离子交换
20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吸附等温线
在一定T下,q随平衡浓度C变化的曲线 (q=f(C))叫吸附等温线。
亨利吸附等温线

费罗因德利希吸附等温线
(2)化学吸附:溶质与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形
成牢固的吸附化学键和表面络合物。
(3)交换吸附:溶质的离子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聚
集在吸附剂表面的带电点上,并置换出原先固定在 这些带电点上的其他离子。
吸附与离子交换
8
固体内部分子所受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对称的,而固体表面 分子所受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内部分子的作用力 较大,而表面向外一面所受的作用力较小, 因而当气体分子或溶液中溶质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碰到固体 表面时就会被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
25
吸附等温线
吸附与离子交换
26
吸附等温线
BET吸附等温线(多层吸附)
吸附与离子交换
27
几种常用的吸附剂
吸附剂必须满足下列要求:①吸附能力强;②吸附选择性好;③ 吸附平衡浓度低;④容易再生和再利用;⑤机械强度好;⑥化学 性质稳定;⑦来源广;⑧价廉。 一般工业吸附剂难于同时满足这八个方面的要求,因此,应根据 不同的场合选用。

兰格谬尔吸附等温线
BET吸附等温线(多层吸附)
吸附与离子交换
21
吸附等温线
亨利吸附等温线
q= K C
吸附与离子交换
22
吸附等温线
• 费罗因德利希吸附等温线
基本假设:
固相表面具有不同的吸附位置,需有不同的吸附能量
q KC1/ n
常用于表面非常不均匀的吸附剂在一定浓度范围 对单一溶质系统的等温吸附
17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比较
理化指标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吸附作用力 吸附热 选择性 吸附层 吸附速率 可逆性
范德华力 接近于液化热 低 单或多分子层 快,活化能小 可逆
化学键 接近于化学反应热 高 单分子层 慢,活化能大 不可逆
吸附与离子交换
18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吸附平衡
吸附速率=解吸速率(即V吸附=V解吸), 即在单位时间内吸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则吸附质 在溶液中的浓度C与在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都不再变 时,即达到吸附平衡,此时吸附质在溶液的浓度C叫 平衡浓度。
吸附与离子交换
No Image
吸附与离子交换
1
概述
• 吸附(定义)
一种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外一相的现象称为吸附
物质从流体相浓缩到固体表面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
吸附与离子交换
2
典型的吸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待分离的料液 通入吸附剂
吸附质被吸附 在吸附剂表面
11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 物理吸附力的本质

定向力 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静电力

诱导力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引力(瞬间偶极)
作 用
氢键力 介于库仑引力与范德华引力之间的特殊 分子间定向作用力
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范德华 力
吸附与离子交换
12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氢键
吸附与离子交换
16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
范德华力增大,但当分
子间距离非常接近时,
就明显地表现出斥力。
•当距离大于OB时,吸
引力未表示出来。
•当吸附表面和分子间的
距离减小时,其吸引力
的能量逐渐增加,
•当距离减至分子半径
OA时,达到最大值。
•当距离再减小时,推斥
力急剧增加。
吸附与离子交换
吸附与离子交换
28
•吸附剂通常应具备以下特征:
表面积大、颗粒均匀、 对被分离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机械强度高 再生容易、性能稳定 价格低廉。
常用的吸附剂有极性的和非极性的两种。
吸附与离子交换
29
几种常用的吸附剂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有 •有机吸附剂 •无机吸附剂
有机吸附剂有活性炭、球性炭化树脂、聚酰 胺、纤维素、大孔树脂等;
吸附质解吸 吸附剂再生
料液流出
吸附与离子交换
3
吸附: 典型的表面现象
吸附质
吸附剂
脱附:吸附的逆过程
吸附与离子交换
4
吸附与离子交换
5
概述
• 吸附的特点:
(1) 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 (2) 操作简便,安全 (3) 生产过程pH变化小 (4) 从稀溶液分离溶质 (5) 吸附剂对溶质的作用小 (6) 吸附平衡为非线性 (7)选择性差
无机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硅藻土、 分子筛等。
活性氧化铝(Al2吸O附3与·n离H子2交O换)
30
几种常用的吸附剂
• 活性炭
木材、煤、果壳
高温炭化
炭渣
隔绝空气,600℃
活化,800~900℃
活性炭
活化剂:ZnCl2
吸附与离子交换
31
几种常用的吸附剂
活性炭吸附非极性有机物
脱色,去热原
解吸: 从活性炭柱上洗脱被吸附物质时,溶剂的洗 脱能力将随溶剂极性的降低而增强。
图21-1界面上分子和内部分子所受的力
吸附与离子交换
9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 吸附的类型
(1) 物理吸附: 放热小,可逆,单分子层或多 分子层,选择性差
(2) 化学吸附: 放热量大,单分子层,选择性 强
(3) 交换吸附: 吸附剂吸附后同时放出等量的 离子到溶液中
吸附与离子交换
10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吸附与离子交换
吸附与离子交换
13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吸附与离子交换
14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吸附与离子交换
15
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介于库仑引力与范德华引力 之间的特殊定向力,比诱导力、色散力都有大
吸引力
距离
B
0
A 推斥力
推斥力 吸引力
合力
两种原子电负性越大,半径 越小,H键就越能形成,作用 也就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吸附与离子交换
6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 基本概念
吸附剂: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 吸附物:被吸附的物质 多孔吸附剂:外表面与内表面组成 非多孔吸附剂:比表面取决于外表面 吸附作用:物质从流体相浓缩到固体表面
吸附与离子交换
7
吸附过程理论基础
吸附的分类
(1)物理吸附: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范德华力
而产生的吸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