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前经济
1923年的大地震强烈打击了日本经济, 高失业率使日本民众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一个工作岗位往往有大量的人来应聘。 日本为了化解危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 了中国东北,以此掠夺中国的资源,向 东北大量移民,把中国的东北变为日本 重要的工业基地。
4.民用科技的发展。日本在二三十年
代,其科技水平已相当高了,日本芝浦 国产冰箱,广泛应用于民间;日本国产 洗衣机有点像现在的和面机,虽然自动 化不高,但很耐用,效果也不错;吸尘 器,国产收音机进入了普通人的家庭; 民用小型相机和民用大型相机,能拍出 高清晰的黑白照片(比如:佳能相机); 有的小孩子还能骑上电动自行车。
2、对外侵略使日本成为战前日本经
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日本是一个岛
国,由于资源稀少,重要工业来源, 比如煤矿,铁矿,石油等,对外依 赖性很大。日本明治维新后,学习 欧美列强经验,积极走上了对外扩 张的道路,掠夺外国资源,发展本 国经济。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
《马关条约》,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 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 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 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
日本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特点是,其义务教育的 开始早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而美、英、法 各国的义务教育的开始晚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 始。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
的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银全部用在教育 和科研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 全民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 供了人才的保障。明治维新后日本给整 个国家推动的全民教育是战前战后工业 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这保证了他们的 学习能力和恢复速度。
5.人民生活水平。日本在1929年经济
危机前,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思想 相对开放,普通阶层可以跟贵族通婚, 提倡自由恋爱;日本东京有了比较繁华 的街道,比如,银座;人们的休闲方式 多样,去歌剧院听歌,湖面划船,棒球 运动已成为一些群众的喜爱项目;人们 出行可以坐汽车,电车,骑自行车等。
但是1929年至1931年的经济危机及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本战前已经
有了遍布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有了联 接南北的铁路干线,高架列车是日本重 要的运输工具,铁路上已经有了近现代 化的电车机车,城市已经有了地铁。日 本船只可以航行到世界各地,日本有了 先进的飞机制造工业,战前已达世界先 进水平。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凭借轻巧的 性能早已能够压制美国战斗机。
日本战前经济发展
(明治维新到二战前 )
• 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日本,日本 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开始 成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日 本开始了维新改革运动,到1941年 二战前,日本已经步入世界经济发 达国家之列 .
一、日本二战前经济发展的原因
1.日本社会的变革是日本二战前经济发 展的根本原因。随首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政治 制度的变革,日本是其重要的一环,日 本闭关锁国的政治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 形式下日本经济的变化,日本明治维新 后,对政治,经济和社会进行了一系列 的变革,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 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一跃成为亚洲 强国,东方唯一帝国列强。
1931年,日本为转移世界经济危机的影
响,再次发动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 中国东北三省,大量的矿产资源落入日 本之口,成为日本二战期间的重要物资 。第一,引进西方模式,
建立起资本主义教育,但摈弃了西方的教育民主思想, 教育观念是欧洲的集权主义和日本的效忠皇室的封建 主义的汇集。第二,把教育作为促进工业化的工具, 整个教育的任务在于增强国力,强调教育要为国家服 务,国家对教育保持强有力的控制。第三,重视普及 义务教育,把发展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摆在首位,根 据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逐步发展职业技术 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4.重工业的发展成为日本战前经济的
命脉。作为国家的根本大计来说,毫无疑问应该
发展重工业。这和日本的历史有关,而且他们的工 业是以军工为中心的,民用工业还是比较落后的。 经过对马海战,日本战胜俄国,日本发现自己的军 工加军队模式是成功的,于是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 入。中国的赔款以及台湾的割让都让日本有充足的 资金和资源继续发展。一战之后,日本发现自己有 机会取代德俄在远东的地位,更需要增强自己军队 的实力,它的工业就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日本民生还很穷,无法消费大量的工业品, 出口又没优势,因此他的工业发展不是以发展内部 民生需要的,主要是为军国服务。如果要继续往这 些工业投入,就只能大量使用军队,军队掠夺资源 来进行投入和补充。
二、日本二战前经济的概况
1.重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日本汽车工业已经 赶超欧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术的成熟, 成为日产汽车的优势,日本汽车不仅能满足 本国的需要,而且部分工业产品开始销往澳 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日本已经开始了节能 汽车和电动车的研究。日本在汽车工业方面 已经有了品牌,比如三菱。
2.造船业的发展。1915年商船产量为4.9 万总吨,而在1919年时增至61万总吨,仅 次于英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 1914~1922年间,共建造舰艇64艘、共7万 吨。战争结束后,造船工业急剧衰落, 1934年后又重新膨胀,有大中型船厂60家, 船台140余座,职工近40万人,当年舰艇 产量达374艘、共40.8万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