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犹太教教义特色看西方的信仰
摘要:犹太人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近现代,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方面更是取得了超越其它所有民族的非凡成就。
本文试从作为犹太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犹太教教义中探索西方的信仰。
关键词:犹太教教义信仰
正文: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
犹太教对世界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有很大的影响,基督教原本就是犹太教的一个教派。
这两大宗教的很多教义都受到犹太教的影响,其中一神信仰就是很重要的一点。
犹太教提出的一神论是最早的、系统的,而且是彻底的一神论思想。
从多神到惟一真神,是历史和宗教的共同发展历程。
一神思想的出现,将原本无序、纷乱的世界统一为和谐有序的世界,“赋予世界以目的和意义,使得世界从沉迷中醒悟。
”
一神论思想的确立也是犹太教确立的过程,“是犹太民族的独特创造,也是犹太教的本质。
”这种一神信仰即使到后来希腊、罗马入侵巴勒斯坦时也未曾改变。
一神信仰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而又多变的过程,既是耶和华从部落神、民族神上升到世界神的发展过程,也是偶像崇拜与反偶像崇拜的发展过程。
最终确立了惟一的宇宙之神——耶和华,排斥了其他神。
圣经中有许多类似的语句明确表达了一神论思想。
根据犹太教的教义,上帝的本质和特性也是独特的,就已知关于上帝的形象如下:
⑴超验性:上帝超越宇宙而存在,是一种最高的超自然的精神实体,是无形的;
⑵永恒性:上帝自有永有,不生不灭;
⑶全能性: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创造万物,主宰宇宙;
⑷善恶同源性:人们服从他即是善,违背其意志则为恶。
除此之外,犹太教的上帝信仰还是非偶像崇拜的。
“摩西十诫”第二条规定不可制作并敬拜偶像。
在《出埃及记》中严格规定: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
犹太人认为雕刻偶像并加以跪拜是一种邪恶,上帝“自有永有”,具有抽象性,无法具体化为一种普通的形象,制造并雕刻偶像都是虚空的。
禁止偶像崇拜也与犹太人所处的境遇有关:犹太人一直处于强国的夹缝之中,危机四伏,而这些民族都是崇拜偶像的。
因此,犹太人不得不以禁止偶像崇拜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从而保持民族的独立性与统一性。
总之,当周围的人们还处在对木石雕刻的偶像崇拜时,犹太人却已开始信仰一个抽象的理念——上帝,并排斥其他神灵。
这种一神信仰所反映的,正是犹太人追求民族独立与统一的愿望。
虽然犹太教宣称耶和华是宇宙之神,是全人类的上帝,但自身的民族主义观念却与这种“大同世界”的思想发生了抵触。
这种矛盾在以选民观为框架的神学体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选民思想立足于一神信仰,推演出契约论、救赎论等思想,从而构筑了犹太教的神学思想体系。
犹太人认为其先民希伯来人与上帝立约,是上帝的选民,而其他民族不是。
事实上这种选民思想的诞生还是源于犹太民族悲惨的民族境遇: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饱受苦难,这就焕发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渴望并幻想一个能够拯救他们脱离苦难的超自然力量出现。
同时,这种选民思想又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观念色彩。
一方面,宣称耶和华是世界之神,任何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受到上帝的庇佑;另一方面,长期的悲惨境遇又使得他们对异族怀有强烈的敌视态度,产生排斥情绪,充满了矛盾。
犹太教未能发展成为世界性宗
教,与这种选民思想的排他性有直接关系。
选民思想的本质特点就是契约关系。
契约观将上帝与人的关系用“约”的形式确定下来,立约的标志就是割礼。
而且这种关系是一种“双向选择”:既是上帝选择了犹太人,同时也是犹太人选择了上帝。
在犹太教中,人有平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这就改变了长期以来人所处的被动地位,正是在犹太人的要求下,上帝耶和华由残忍、好战之神转变为和平博爱之神。
救赎论与选民观紧密相连。
犹太人认为,虽然犹太人曾背弃了上帝,但上帝并不会抛弃他的选民,犹太人所遭受的不幸是上帝对犹太人所犯罪行的惩罚,救世主弥赛亚会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将犹太人从流亡和苦难中拯救出来,让他们重返“应许之地”,重建自己的王国,并开创弥赛亚纪元,建立起一个让犹太人永享和平、友爱和公义的国度。
犹太教的救赎思想强调犹太人和犹太民族的最终命运是在人间建立自己的王国。
这种救赎思想具有现世性——“千年王国”不是遥不可及的来世,而是现世的,它是犹太民族在颠沛流离中渴望得到解放、回归家园的理想在宗教思想中的折射,赋予了艰难尘世中的犹太人巨大感召力,给予犹太人必将得救的坚定信念。
它对和平、公义之国的描述,让犹太人对未来充满了美丽憧憬。
律法思想是犹太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犹太教的信条和礼仪是通过遵守律法来体现的。
犹太律法虽然包含着道德的成分,但明显的带有强制性,它是通过一种否定的方式来规范人的行为,更加注重人们的外在行为。
犹太教的信仰更注重的是外在行为,而非内在的道德力量,因此,“人们把犹太教说成是‘因行称义’”。
律法是犹太人生活的根本法则,律法中的许多规定不仅有宗教上的诫律,而且涉及民法、刑法等内容,这些也是法律上的主要规定。
犹太律法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它试图借此建立一个公义之国,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在大流散时期,研读与探讨律法的真正含义成为犹太教的一项主要活动,正是以律法为纽带,才使一神信仰历数千年而不衰,巩固了犹太教的神学体系。
律法对于长期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民族的影响不可小视,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人们必须遵照执行的准则。
律法既是实现社会公正、合理的法律准绳,也是犹太民族赖以生存、维系的精神纽带。
结语
参考文献
徐新《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维之,韩可胜《古犹太文化史》经济日报出版社
潘光,陈超南,余建华《犹太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