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兰经贸地理概

荷兰经贸地理概

荷兰经贸地理概————————————————————————————————作者:————————————————————————————————日期:荷兰经贸地理概要一、地理环境(一)自然地理环境1、位置与行政区划。

荷兰位于欧洲的荷兰本土与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属圣马丁4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共同组成“荷兰王国”而实质上荷兰是荷兰王国内其中两个地区(Holland,今南荷兰省、北荷兰省),所以古代中国就称之为“荷兰”,荷兰有“风车之国”、“牧场之国”、“郁金香王国”的美誉。

全国划分为12个省,省下设489个市镇(2003年)。

各省名称如下:格罗宁根、弗里斯兰、德伦特、欧弗艾塞尔、格尔德兰、乌特勒支、北荷兰、南荷兰、西兰、北布拉邦、林堡。

另有荷属阿鲁巴和安的列斯两个海外领土。

2、地形、气候与资源。

荷兰国土总面积为41526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

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075公里。

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沿海有1,800多公里长的海坝和岸堤。

十三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

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

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

除南部和东部有一些丘陵外,绝大部分地势都很低。

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

“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部分地区甚至是由围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莱沃兰省的大部分地区。

这些低地都修建了海堤来保护。

荷兰的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月平均气温:1月2~3℃;7月18~19℃。

由于地低土潮,荷兰人接受了法国高卢人发明的木鞋,并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赋予其典型的荷兰特色。

年降水量650~700毫米。

有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蕴藏。

(二)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

2009年估计的人口总数是16,500,156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过400人/平方公里。

80.9%以上为荷兰族。

2、语言。

官方语言为荷兰语。

3、宗教。

荷兰全国人口一千六百万,有一百万穆斯林。

荷兰居民穆斯林约占6%,31%信奉天主教,21%信奉基督教。

荷兰的主要宗教包括天主教(18%,1999年)和新教(15%)。

63%的荷兰人不参加教会。

天主教主要在南部地区,而新教(主要是荷兰革新教会)则在北方较为普遍。

二、经济发展历程与当前经济发展情况(一)经济发展情况简述荷兰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 10 大经济强国之一。

经济属外向型,80% 的原料靠进口,60%以上的产品供出口。

对外贸易的 80%在欧盟内实现。

商品与服务的出口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55%。

电子、化工、水利、造船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技术先进,金融服务和保险业发达;陆、海、空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是欧洲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农业高度集约化,农产品出口额居世界前列。

(二)产业结构1、工业。

荷兰工业发达,自 80 年代以来,荷政府积极鼓励发展新兴工业,特别重视发展空间、微电子和生物工程领域中的高技术产业。

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子、钢铁、造船、印刷、钻石加工等,原料和销售市场主要依靠国外。

近20年来重视发展空间、微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主要是造船、冶金等。

鹿特丹是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

荷兰是世界主要造船国家之一。

2、农业。

荷兰的农业也发达,农业高度集约化,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

丹麦农业生产现代化,乳、肉产品供应国内有余,是世界主要蛋、乳出口国之一。

荷兰人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现已达人均一头牛、一头猪,跻身于世界畜牧业最发达国家的行列,畜牧业仅次于丹麦。

他们在沙质地上种植马铃薯,并发展薯类加工,世界种薯贸易量的一半以上从这里输出。

花卉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

全国共有1.1亿平方米的温室用于种植鲜花和蔬菜,因而享有“欧洲花园”的美称。

荷兰把美丽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

3、服务业。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服务业发展迅速,基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74%,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务、银行、保险和股市等。

旅游业发达,2009年外国人在荷旅游支出为 26 亿欧元。

海岸外小岛、古城、运河风光和花卉种植业吸引国外旅客。

每年旅游者达260余万。

4、交通运输业。

陆、海、空运输均十分发达。

荷兰陆、海、空运输均十分发达。

境内河流纵横,水路四通八达。

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大小水道160多条,桥梁1000多座。

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出海口的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

阿姆斯特丹机场是荷兰和欧洲主要航空港之一,曾多次获世界最佳机场称号。

荷兰人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交通运输业,其陆海空各类运输占欧盟交通市场总额的百分之三十。

(三)对外贸易外贸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2009 年荷兰进出口总额为 5854.6 亿欧元,其中进口 2758.8 亿欧元,出口 3095.8 亿欧元,分别较上年下降 16.9%、17.9%和 16.4%。

进口主要是工业原料、原油、半制成品和机械等;出口主要是石油制品、电子产品、船舶和农产品等。

荷兰为世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之一,2005 年对外直接投资 960.55 亿欧元,其中约一半流向欧盟成员国,美、日是其欧盟以外投资的重点。

近年来荷加强了对东欧和东南亚国家的投资。

(四)荷兰主要港口及城市1、阿姆斯特丹。

荷兰首都,荷第一大城市,第二大港口。

人口73.6万。

阿市位于荷兰西北部,濒临爱塞尔湖,西部通过北海运河与北海相接。

阿市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

最初是位于阿姆斯特尔河口的一个小渔村。

相传1270年左右,人们在这里筑起了一道堤坝,“阿姆斯特丹”即得名于此,意思是“阿姆斯特尔河堤坝”。

十七世纪上半叶,随着荷兰经济实力的壮大,阿市发展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港口、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之一。

阿市的钻石加工和呢绒制造业闻名于全世界,也是当年著名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的所在地。

阿市市区运河纵横交错。

总长150公里的102条运河把阿市分割成90多个岛屿,由1286座传统拱桥和现代化开合桥相连,用16座水闸调节水位,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

运河上,3000余座“船屋”点缀其间,成为阿市一景。

现在阿市仍然是荷兰最重要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

这里既有造船业、食品加工业、服装加工业、印刷业等传统工业,也有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现代经济部门,还有若干全国重要的科研机构。

阿市还是荷兰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

有珍藏着世界著名油画大师伦勃朗等人传世之作的国立博物馆,还有近代世界著名画家凡高的绘画博物馆,并拥有荷兰最大的艺术史图书馆、亚洲艺术品陈列馆及荷兰历史陈列馆等。

全市各种博物馆、展览馆40余处。

1928年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曾在这里举行。

2、鹿特丹。

鹿特丹(Rotterdam)位于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口地区新马斯河两岸,距北海28公里。

该市现为荷第二大城市,人口60万。

市区两部分由四条河底隧道相连。

鹿特丹原是一个小渔村,后逐渐发展成为海港,二战时被德军几乎炸为平地,仅剩市政府、邮电局和贸易中心底层三个建筑。

战后重建,荟萃了一批颇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如鹿市图书馆、地铁站及一些独出心裁的建筑,如“铅笔楼”、“魔方楼”等。

位于市中心横跨马斯河的“伊拉斯谟斯”大桥1996年建成,长802米,高139米,是鹿特丹标志性建筑之一。

鹿特丹港自1961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雄踞榜首42年之久。

鹿市籍港口之利,发展起发达的炼油、化工、造船等工业,拥有先进的港口建设和管理的经验。

荷兰一些大的公司,如联合利华、壳牌等,均在此设有总部和分部。

该市每年举行船节和马拉松比赛,吸引了不少游客。

1960年为迎接鹿特丹国际花卉展而建的高塔“欧洲桅杆”,高达185米,塔上可鸟瞰全市。

3、海牙市。

海牙(The Hague)位于荷兰西海岸,距北海3公里,人口45.8万,是荷兰的第三大城市,荷兰政府所在地,议会及外国使团也都设在这里。

“海牙”意为“伯爵的森林”。

1248年,荷兰伯爵威廉二世在此修建城堡。

十四、十五世纪时,在城堡周边逐渐成形的城镇不断发展。

十六世纪,海牙成为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运动的中心。

1559年,海牙为反抗运动领袖威廉的首府。

1580年,荷兰首次议会在海牙召开,海牙自此逐渐发展成为荷兰政治中心。

在勃艮第公爵及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由于政治中心南移而渐趋衰落。

由于历史原因及平衡南北势力的考虑,荷兰在推翻了拿破仑的统治后,决定将阿姆斯特丹定为首都,海牙为荷兰政府所在地。

目前,海牙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工业包括造纸、印刷、出版、服装、家具、电子、医药、食品加工等,有不少大银行和大公司的总部设在海牙。

海牙是荷兰著名的文化中心,有国际法学院、皇家造型艺术学院等学术机构;同时也是一个旅游胜地,附近的斯赫弗宁根是著名的海滨浴场。

市内的和平宫是国际法院的办公地。

荷兰女王的办公地设在市中心,并在市郊设有行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