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项护理工作制度一、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护理级别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
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1、特级护理⑴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者以及监护室患者;各种复杂及新大型手术患者;各种严重损伤患者。
⑵护理要求:①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②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护理措施,正确执行医嘱,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
③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
(④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⑤了解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各种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适时进行健康教育2、一级护理⑴适用对象:病情危重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如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惊厥、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
⑵护理要求:①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
③按需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
④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
3、二级护理⑴适用对象: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⑵护理要求:①每1—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注意观察病情。
②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了解患者病情动态及心理状态,满足其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③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
④按时记录护理记录单,病情变化时及时记录。
4、三级护理、⑴适用对象:病情较轻,生活基本能自理的患者,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
⑵护理要求:①每日巡视患者两次,观察病情。
②按护理常规护理。
③督促患者遵守院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动态需求。
④做好健康教育。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2、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
主管护士应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开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4、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应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5、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
工作时间内必须按规定着装。
病房内不准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不做私事。
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原则上,工作时间不接私人电话。
6、患者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患者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并做终末处理。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
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8、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1-2次,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医技、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要有处理意见及反馈,不断改进工作。
9、病房内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
值班医生与护士及时清理非陪护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严禁散发各种传单、广告及推销人员进入病房。
10、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11、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
病房卫生间清洁、无味。
三、值班、交接班制度1、护士必须实行24小时连续的轮班制,严格遵守医院规定的工作时数与护士长派班制度,不擅自调班,不得脱岗。
2、值班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严守劳动纪律,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十不”(不擅自离岗外出、不违反护士仪表规范、不带私人用物入工作场所、不在工作场所内吃东西、不做私事、不打瞌睡不闲聊、不开手机、不与患者及探陪人员争吵、不接受患者馈赠、不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3、按时交接班,提前做好接班前的准备工作。
在交接未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4、掌握病室动态及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准确、及时地完成。
5、严格执行“十不交接”:衣着穿戴不整不交接;危重患者抢救时不交接;患者出、入院或转科、死亡未处理好不交接;皮试结果未观察、未记录不交接;医嘱未处理完不交接;床边处置未做好不交接;物品、麻醉药品数目不清时不交接;清洁卫生未处理好不交接;未为下一班工作做好准备不交接;护理记录未写完不交接。
6、认真详细对患者实行逐个床头交接,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材、物品交代不清和患者不在病房时须立即查问。
接班时发现的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7、交班报告在交班前1小时开始书写,内容及格式按统一规定。
8、交接班的内容:(1)病室患者的动态。
(2)患者的一般情况,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各项处置完成情况以及尚待继续完成的各项工作。
(3)查看重症和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基础护理完成情况,检查皮肤情况,各种管道的护理,术后患者病情及伤口情况等。
(4)常规备用的贵重、毒、麻醉、限制药品的数量、保存及使用,抢救仪器及物品的备用状况。
(5)环境的整洁与安全,各项物品的处置情况。
9、交接班形式:集体早交班(医护集中、分开、集中与分开交替等形式酌情选用)、床头交班、口头交班、书面交班。
集体早交班限定在15—30分钟完成。
四、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
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
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
2、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八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效期。
3、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
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开医嘱(不超过6小时)。
(二)、输血查对制度: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
⑴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
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
(2)输血前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如果是再次输血,要查对受血者的第一次交叉合血单的血型记录),并在医嘱单、交叉合血单、输血单上签全名。
(3)输血过程中注意输血反应、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12—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
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病历保存。
(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执行服药、注射、输液等治疗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备药前应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注射剂安瓿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凡不符合要求的药品,不得使用。
(3)药品备后,要有第二个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需做皮试的药物,待皮试阴性后,方可抄治疗卡,如皮试阳性或缺药,应及时记录,并尽快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取消或更改医嘱。
(5)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时应反复核对,使用后保留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醉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全名。
(6)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向病人解释。
五、医嘱执行制度1.医嘱应按时开写和执行。
2.值班护士必须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并确认病人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次数、用法和时间再执行。
3. 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盖章(签名)并注明时间,转抄和整理医嘱必须准确,不得涂改。
4.长期医嘱在1小时内转抄完毕,并在执行栏内填写执行时间,立即盖章。
临时医嘱12小时内有效,在15分钟内执行依次有效。
5.未经转抄的医嘱,如须更改,由医生在医嘱上注明“作废”并盖章。
6.非急救情况,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
如危重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述一遍,在得到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事后应请医生补充下达医嘱。
7.病人手术、分娩或转科时,术前、产前及原科医嘱一律停止,重新执行术后和转科后医嘱。
8.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认真交班并在值班记录上注明。
9.护士执行医嘱时须经第二人认真核对。
每天核对当日医嘱并签名。
每周全面核对医嘱一次。
10.医师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病人做对症处理六、护理文书书写制度1、护理文书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护理文书书写除特殊说明外,应当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
3、护理文书书写应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
通用的外文(目前主要指英语)缩写或无正式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4、护理文书书写应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
书写过程中出现错时,应用原色在错字字体上划双线或作出修改并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5、护理文书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书写,避免重复,并由相应的护理人员签名。
6、实习期或试用期护理人员书写的护理文书,必须经过本科室具有执业资格并经注册的护理人员审阅,双签名。
7、具有执业资格并经注册的进修护士书写护理文书,要先经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认定后方能单独签名。
8、上级护理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护理人员书写的护理文书的责任。
修改和补充时需用红色水笔,修改人员须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修改须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
9、因抢救急、危重病人未能即时书写护理文书的,须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0、护理文书书写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通用外文缩写。
表格内已注明计量单位的,记录时只填数,不必重复写单位名称。
11、护理文书纸张规格与医疗记录纸张规格相一致,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七、抢救工作制度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2、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3、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四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
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
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所有药品空安瓿须经两人核对,补开医嘱后方可丢弃。
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