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中职“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中职“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1、辨析语病。

例1:(2004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的最好说明。

...是对这种偏见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解析:正确的选项是C。

A句中“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

应改为“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

B项病因是句式杂糅,可说成“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D项中学生们的种种行为,尽管被认可,但并非正确的做法,与句末的“纠正”的“正”不合。

今年判断病句的这道题目将“结构性错误”和“语义性错误”两种情况组合在一条题目之中,考查方向与往年有了较大的变化,偏重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在典型的语病上做文章,这与考试大纲似乎有点相悖。

例2、(200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C A项犯了不合逻辑的语病,“投资环境好,服务质量优,政府公务人员素质高”才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项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给予”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处罚” D项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删除“对”教师点拨: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

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

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2、修改病句例:下面是某校黑板上的一篇报导,在标点、词语、语法方面都有一些毛病。

读完后完成(1)(2)两题。

(1997年全国高考题)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

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

大家踊跃发言。

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

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

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找出文中的毛病,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横线,并标出①②……序号。

(2)把序号改正结果填入表中。

修改时不能改变原意(将正确处改错要扣分)解析: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①就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②当说话做事前③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④不把这一点重视好⑤应该大力提倡;⑥对不尽人意⑦的地方。

[①处错误是成分赘余,这个病句的特别之处是“到会的”和“与会者”两个短语意思重复。

②处成分残缺。

③处属成分杂糅,可说:“当……之时”,或“在……之前”。

④处“提高”与“意识”不搭配。

⑤处两种句式杂糅,造成错误。

⑥处标点(逗号)使用不当。

⑦处是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性错误。

]教师点拨: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

修改语病时,要注意:(1)明确语言简明的主要内容;(2)要注意汉语表达的灵活性;(3)要注意考题的要求。

即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

修改时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

三、知识点概要及解题指导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详细解说和指导如下:(一)语序不当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练习: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练习: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

(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④这次班干会议对于节约用水用电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广泛”移到“交换”前面)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的位置不对。

例如: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移到“把”字前)(2)介词位置不当例如: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3)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移至“内容”前,“内容很不错”是主谓短语作谓语)(4)虚词位置不正确造成的主客体颠倒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是不陌生的")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的作用。

②这个学校的群众文艺搞得好,一方面利用班前班后、会前会后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各年级组的负责人也很重视、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我不但认识她,我奶奶也认识她。

④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⑤如果我们不趁此机会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的地就锄不好。

(√) 1⑥在那个时候,《润物无声》与我接触的机会很少。

⑦听了奥运冠军的报告,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⑧听说车桥这儿也卖足球彩票了,一大早就有人陆续来排队了。

4、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例: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

(按事理、逻辑次序、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应改为“引人深思,促人猛省,催人进取)①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②如果陈水扁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③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

5、分句位置不当例l: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

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例2:对于自己的路。

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技巧点拨]关于语序不当的语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2.望见修饰语长的句子,即多重状语与多重定语,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3.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

4.望见分句较多的复句,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高考经典试题]1、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2004年高考福建卷)(改为: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而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

)2、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2004年高考湖南卷)(句语序不当,应将“没有”一词调至“把”字前)2、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94年)(“政策”与“理论”换位,对应“规定”和“说明”)3、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95年上海)(应是先“发现”、后“讨论、解决”)[课堂巩固训练]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