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世界梨都田园综合体总体策划及概念规划
2019-世界梨都田园综合体总体策划及概念规划
1.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05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 村”》行动纲要》
2014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明 确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 的美丽乡村
2017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 振兴战略
2007
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 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全力保障乡村振兴用地,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预留用地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农业建设和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 态和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对盘活存量成效突出的市、县,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鼓励农村土地复合利用, 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 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推进城乡建设用 地增减挂钩试点。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对贫困地区实行差别化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地质勘查等项目和资金向国家级和省 级贫困县倾斜。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及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 试点。
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绿色 发展,优化乡镇功能,推进田园乡 村建设
打造农业“新六产”,将现代农业 打造成十强产业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绿色食 品牌”
打造“一县一拳头”产业。促进乡 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设施能力提升
精准扶贫,提升特色农业、光伏、 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脱贫增收能 力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全力保障乡村振兴用 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支持 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深化农村土地 制度改革
——李锦斌
1.2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02 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 式固化,转型升级面临 较大压力
传统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科技带动能力及发展模式与发 展过程中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使得农业园区新业态、新模式 的转变面临较多的困难,瓶颈 出现。
04 土地管理的强度越来 越大, 寻求综合方式 解决发展问题
国家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 的“双控”,严格节约集约用 地 管理。对土地开发的用途 管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使得 发展休闲农业在新增用地指标 上面 临着较多的条规限制。
01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 发展承担更多的功能
“梨都”
田园综合体总体策划及概念规划
同济.理想空间 201.
“梨都源”
田园综合体总体策划及概念规划
同济.理想空间 201.
规划范围
基地西至宴嬉路,南抵生 态大道,东接S97,北临 G310。规划总面积约 11.29km2。
G310
规划范围
11.29平方公里
4000米
6000米
壹 背景分析
2010
十二五期间各地掀起美 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
2015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32000-2015)国 家标准发布,成为指导 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标 准。
20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 见》提出大力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
政策导向由表及里——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
1.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差异化路径——
实施重点
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国际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 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建设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和幸福美好家园。
积极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行动,实施乡村教育提升行动和健康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重点推进100个产 城融合特色小镇、10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100个省级重点镇及特色镇建设。加强村庄绿化、建筑风貌、田园风光、环 境整洁、污染治理等工作,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水平。
地区差异: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在乡村振兴方面,不同区域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特点制定了不
同的政策。发达省份重点在于乡村发展的精细化和城乡融合;欠发达省份重点关注乡村的产业振兴和扶贫工作。
共同规律:各地均结合了各自的优势资源,鼓励发展优势产业,支持循环农业、乡村旅游、农业自动化、农业
示范区等的发展,与国家支持发展“田园综合体”振兴农村经济的导向相一致。
促进农业产业化,依托丰富的海洋及内陆水生生物资源,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设施,通过人工养殖、增殖、捕捞及后续加工、贸易等行 为,将海洋开发建设成能够持续高效提供水产食物的“粮仓”,实现种粮于海、产粮于海、存粮于海。
打造具有云南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革命”。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01 产业振兴
02 生态振兴
03 人才振兴
04 文化振兴
05 组织振兴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精英回归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五大举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浙江 江苏 山东 云南 广西 山西 安徽
乡村振兴方向
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做大做 强旅游等产业、全面建成“诗画浙 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大力推进“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打造和推广生态有机高端农产品品牌,强化生态原产地 产品保护。发展产地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全产业链。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持续落实好精准扶贫方略,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打造脱贫特色县,巩固提升摘帽县。 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生态脱贫,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和贫困县经济林提质增效,鼓励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与林农开展股份合作 经营;大力实施贫困村产业扶贫提升工程,提高特色农业、光伏、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脱贫增收能力。
1.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按照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因村制宜、分类推进,彰显特色、提升风貌的要求,着 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坚持补齐民生突出短板,围绕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增 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聚焦发力,着力提高农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坚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发掘新功能新价值,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载体新模式,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