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期中试卷

社会学概论期中试卷

上海开放大学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行政管理(专科)、社区管理专业社会学概论试题
2016年10月姓名:学号: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客观存在的实体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聚集到一起
2、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
A、1952年8月
B、1958年6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3月
3、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
A、晏阳初
B、费孝通
C、李景汉
D、孙本文
4、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5、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
A、孔子
B、马克思
C、孔德
D、韦伯
6、社会学家()最先将社会角色一词运用到社会心理学领域。

A、芝加哥学派
B、斯宾塞
C、米德
D、林顿
7、组织、协调志愿者活动的民间组织是:()
A、政府组织
B、非政府组织
C、社会团体
D、志愿者协会
8、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表现社会角色?()
A、角色实践
B、角色期待
C、角色领悟
D、布景与道具
9、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为基础的。

试卷第1页(共6页)
A、血缘
B、业缘
C、地缘
D、姻缘
10、在现代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

A、血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志缘群体
D、业缘群体
11、文化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
A.鲁思·本尼迪克特
B.塞缪尔·亨廷顿 C.玛格丽特·米德 D.博厄斯
12、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
A、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D、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
13、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属于()
A、政治组织
B、经济组织
C、政府组织
D、非政府组织
14、霍桑实验提出了()。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15、下列不属于亚文化的是()
A.自然主义者
B.哥特人 C.计算机黑客 D.一夫一妻制
16、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

A、家庭
B、同辈群体
C、学校
D、大众传媒
17、中国传统社会网络的核心格局是:()
A、面子
B、同心圆
C、团体格局
D、差序格局
18、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

A、儿童期
B、青春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19、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A、大同社会
B、小康社会
C、理想国
D、和谐社会
20、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试卷第2 页(共6 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文化主要具备哪些特点:()
A.象征性
B.复合性
C.传递性
D.变迁性
E.共享性
2、社会的特点如下:()
A、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B、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C、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D、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E、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
3、初级群体的主要类型有:()
A、家庭
B、社区
C、邻里
D、儿童游戏群体
E、非正式群体
4、以下各种称谓在使用中有哪些与“非政府组织”的涵义相近?()
A、NGO
B、非营利组织
C、第三部门
D、民间组织
E、社会团体
5、中国社会学界杰出的代表人物有:()
A、孙本文
B、潘光旦
C、吴文藻
D、费孝通
E、丁克
6、初级群体具有如下特征:()
A、规模小,人数少
B、目标一致,整合程度高
C、群体成员难以替代
D、成员间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E、群体控制靠非正式手段
7、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
A、文化
B、社会组织
C、人口
D、自然环境E.社区
8、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
A、学习生活技能
B、传递社会文化
C、完善自我观念
D、培养社会角色
E、接受同辈群体影响
9、任何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如下哪几个阶段:()
A、角色期待
B、角色感知
C、角色目标
D、角色感悟
E、角色实践
10、社会角色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A、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B、社会角色表明了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
C、社会角色是对某种社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和行为规范
D、社会角色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试卷第3页(共6页)
E、每个人只承担一种社会角色
三、连线题(将以下社会学家与其主要贡献连在一起。

共12分)
社会学家理论或贡献
孔德科层制
韦伯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平民教育
晏阳初社会学的创始人
库利非正式群体
梅奥“镜中我”理论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2、家庭有哪些功能?
3、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
试卷第4 页(共6 页)
五、论述题:(15分)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社会角色?如何扮演社会角色?
试卷第5页(共6页)
六、社会现象解析题(共12分。

其中基本原理6分,运用原
理解析说明占6分)
近几年来“国学热”风靡一时。

幼儿园开始学习《三字经》,小学生读《论语》,大学生研究《道德经》已经司空见惯,于丹、易中天等学者更是火遍全国。

同时也产生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西方人让他们的孩子阅读荷马史诗、阅读圣经,中国的孩子难道一定必须忘记诗经、论语,然后才能做一个现代的、文明的、理性的中国人?通过分析上述两种相反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提示: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
试卷第6 页(共6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