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西南政法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社会学概论
考试范围:社会学导论;社会与文化;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
婚姻与家庭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895年,在《原强》一文中首先介绍了斯宾塞及其社会学的学者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章太炎
D.谭嗣同
2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A.社会以群体为基础
B.社会以人为主体
C.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D.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 )
A.社会属性
B.群体属性
C.资源属性
D.价值属性
4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模式
B.文化集丛
C.文化特性
D.文化特质
5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现为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两方面的是( )
A.反功能
B.价值功能
C.社会导向功能
D.整合功能
6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 )
A.价值观念社会化
B.思维社会化
C.思想社会化
D.文化社会化
7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 )
A.语言
B.符号
C.规范
D.价值观
8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
A.社团型
B.传统型
C.法理型
D.礼俗型
9.属于教育制度的显性功能的是( )
A.社会控制功能
B.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C.文凭功能
D.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功能
10.在文化的结构中,一辆马车是(D)
A.文化特性
B.文化模式
C.文化从
D.文化特质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社会化
17.文化冲突
18.代沟
19.社会互动
20.再社会化
三.判断分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6.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并共享的精神文明成果。
()
分析:
17社会化研究的内涵是少年儿童如何学习社会文化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分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21.简述同类婚及其功能。
21.简述集合行为及其特征,以及如何预防具有破坏性的集合行为
20.简述社会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试论述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24.试论述社会学理论视角结构功能主义
六。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
23.材料一: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
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
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
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
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
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
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只有计算机、网络专家,而没有哲学家、艺术家、伦理学家。
对工具理性的重视固然重要,但思想、人文情感、终极关切同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材料二:在我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
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尤其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
学习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这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标准。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出现了“集体自杀”现象:某学校一个班上的学生有六个人成绩不好,竟相约在一起吃毒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试分析材料二说明的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4.在中国,家庭养老既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也是一个古老的制度。
“父母在,不远游”。
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是合二为一的。
据中国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正式公布。
资料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亿人,其中0-14岁少年儿童占16.60%,15-59岁中青年人口比例高达70.14%,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26%。
从本世纪初开始,人们已经预见到了中国人口将提前到来的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趋势。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达到1.78亿,是半个世纪以前老年人口数量的3倍,未来半个世纪,老年人口数量和人口老龄化水平同步快速推进,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4亿,比现在再增加1.5倍,而人口老龄化快速进展,达到31.1%。
在老年人口规模上,我国是目前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
我国老年人口将在目前1.78亿的基础上持续快速扩大,2014年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34年超越4亿,约10年增加1亿老年人口,2050年达到4.4亿,比届时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多约5000万人。
“这样一来,人口总体上变得越来越老,人口年龄中位数从半个世纪以前的20岁上下增加到现在约34岁,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5岁以上,即总人口从半数以上不足20岁增加到半数以上超过45岁,直接影响人口的活力。
”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接近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3300多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家庭还出现了以下两种现象:一是许多家庭有人口外流或外迁现象,子女不在身边,出现了空巢家庭;二是大多数家庭子女婚后不与父母同住。
对我国14省市的一项调查表明,2/3的农村青年婚后一二年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
生育率下降使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
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家庭?
(2)简述家庭的功能。
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目前家庭功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