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多选)在下面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有( )解析:选ABD.由图象的物理意义得C 项表示物体静止,而A 、B 、D 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BD.2.(单选)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 取9.8 m/s 2B .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g 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落至同一高度时的加速度都相同D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 越小解析:选A.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 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 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 的值逐渐减小.故选A.3.(多选)(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联考)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可以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解析:选ACD.A 为x -t 图象,图线与t 轴相交的两个时刻即为相同的初始位置,说明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B 、C 、D 选项中的图象均为v -t 图象,要回到初始位置,需t 轴上方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和t 轴下方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显然B 选项中只有t 轴上方的面积,故B 选项表示物体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不会回到初始位置,而C 、D 选项在t =2 s 时刻,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故选ACD.4.(多选)(2013·山西四校联考)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 .前5 s 做匀速运动B .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8 m/s 2C .15 s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 2D .质点15 s 末离出发点最远,20 s 末回到出发点解析:选AB.前5 s 质点做速度是8 m/s 的匀速运动,A 正确;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1=Δv Δt =16-815-5m/s 2=0.8 m/s 2,B 正确;15 s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2=Δv Δt =0-1620-15m/s 2=-3.2 m/s 2,C 错误;质点在0~20 s 内一直沿着正方向运动,20 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 错误.故选AB.5.(单选)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 -t 图线.已知在第3 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两个物体出发点的关系是( )A .从同一地点出发B .A 在B 前3 m 处C .B 在A 前3 m 处D .B 在A 前5 m 处解析:选C.两物体在途中相遇,但v -t 图象的面积表示的位移并不相同,说明两物体出发点不同,两物体位移差Δx =(12×3×4-12×3×2) m =3 m ,即B 在A 前3 m 处,故选C. 6.(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 =4 m ,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B .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C .乙车的速度不断增大D .两车相遇两次解析:选CD.由题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甲车在前6 s 内做匀速运动,以后处于静止状态,B 错误;乙车的x -t 图象虽为曲线,但这不是运动轨迹,且图象只能表示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A 错误;由于乙车图象的倾斜程度逐渐增大,即其速度逐渐增大,C 正确;在x -t 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故两车相遇两次,D 正确.故选CD.7.(单选)有一长为L 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也为L ,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时的速度为v 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 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 .2v 1-v 2B .2v 2-v 1C.2v 21-v 22D.2v 22-v 21解析:选D.从列车车头过桥头开始,车头过桥尾时,列车位移大小为L ,车尾过桥尾时,列车位移为2L ,设列车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v 3,由v 22-v 21=2aL ,v 23-v 21=4aL ,知v 23-v 21=2(v 22-v 21),可得v 3=2v 22-v 21.故选D.8.(单选)(2013·绍兴高一检测)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15 m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g 取10 m/s 2)( )A .31.25 mB .11.25 mC .20 mD .25 m解析:选C.设物体下落总用时为t ,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Δh =12gt 2-12g (t -1)2,代入数据求得t =2 s ,故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h =12gt 2=20 m ,故选C. 9.(单选)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 ,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 ,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A .1 mB .1.25 mC .0.4 mD .1.5 m解析:选B.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 =x /t=5 m/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 =v 22g=1.25 m ,故选B. 10.(单选)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 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解析:选B.由题中车身总长为4.5 m ,从题图中可以读出每一个格表示约1.5 m ,每一小格表示0.3 m ,则第一次和第二次拍摄小车之间行进的距离为x 1=8×1.5 m =12.0 m ,第二次和第三次拍摄之间小车行进的距离为x 2=(13×1.5+2×0.3) m =20.1 m.由公式Δx =at 2得a =Δx t 2=20.1-12.022 m/s 2=2.025 m/s 2≈2 m/s 2.故选B.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 的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打点计时器打出3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打点计时器打出3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v =x 242T =8.56-3.302×0.10cm/s ≈0.26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x 36-x 039T 2=(15.82-5.68)-5.689×0.12 cm/s 2≈0.50 m/s 2. 答案:0.26 0.50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2.(14分)在一次救援当中,为了救助伤员,直升机需要悬停在800 m 的高空,用绳索将伤员从地面拉起,假设在某一次救助伤员时,悬绳以0.4 m/s 2的加速度将静止于地面的伤员拉起,达到4 m/s 的速度时,变为匀速上升,试求:(1)伤员加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2)伤员从地面到直升机需要多长时间.解析:(1)设加速运动时间为t ,由v =at 知t =v a =40.4s =10 s ,(3分) 加速上升的位移为x =12at 2=12×0.4×102 m =20 m .(3分) (2)伤员匀速上升的距离为x ′=(800-20) m =780 m ,(3分)匀速上升时间为:t ′=x ′v =7804s =195 s .(3分) 伤员从地面到直升机需用时t 总= t +t ′=205 s .(2分)答案:(1)10 s 20 m (2)205 s13.(16分)汽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 m/s 2的匀减速运动,恰好碰不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解析:两车位移关系如图所示.由题意知,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速度相等.(2分)设汽车关闭油门后经t 秒追上自行车,则v 汽′=v 汽+at (3分)且v 汽′=v 自=4 m/s.v 汽=10 m/s ,a =-6 m/s 2(3分)故t =1 s(1分)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x 汽=v 汽t +12at 2=10×1 m +12×(-6)×12 m =7 m(3分) 自行车的位移x 自=v 自t =4×1 m =4 m(2分)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x =x 汽-x 自=7 m -4 m =3 m .(2分)答案: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