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防治方法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防治方法
副作用 低血压、体温降低、中枢 受抑、肝功能损害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氟哌利多、 胃复安
嗜睡、乏力、锥体外系综 合征
苯二氮卓类
氯羟安定
嗜睡、乏力、便秘、心悸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消化道溃疡、糖尿、类皮 质醇增多症、水钠潴留 头痛、便秘、轻度的转氨 酶升高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蒽丹西酮、格尼西酮、托 品西酮
目前最好的止吐药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主要用于预防与治疗中、重度致吐性化疗 引起的呕吐,与其它止吐药联用可增加止 吐疗效。 • 急性呕吐在化疗或呕吐之前予以预防性应 用传统止吐药物:胃复安,或5-HT3受体拮 抗剂与地塞米松配合; • 迟发性呕吐尚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多在 发生后予以治疗; • 预期性呕吐常规止吐药物无效,可选用抗 焦虑或抗抑郁药。
注意口腔卫生,治疗口腔疾病,防治口腔感染。
•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 口腔清洁:0.02%洗必泰溶液、生理盐水、5% •
•
碳酸氢钠溶液、1%过氧化氢溶液、冰水等漱口。 局部止痛:选用0.5%~1%利多卡因溶液、或 0.5%~1%的卡因溶液含漱。对于剧烈疼痛患 者,可考虑全身用药,如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或 口服镇痛药。 粘膜保护、修复:硫糖铝、别嘌呤醇、苯海拉 明、维生素E溶液等含漱。
弱致吐药(<50%)
顺铂(>40mg/m2) 顺铂(<40mg/m2)环 环磷酰胺(>1g/m2) 磷酰胺 阿糖胞苷(>1g/m2) (200mg/m2~1g/m2) 阿霉素(>60mg/m2) 阿糖胞苷 氨甲蝶呤(>1.2g/m2 ) (200mg/m2~1g/m2) 丝裂霉素 (>15mg/m2 ) 柔红霉素
功能不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禁用或慎用博莱霉 素等肺毒性发生率高的药物; 严格掌握药物应用量, 博来霉素、丝裂霉素等肺毒性发生率高的药物避 免联合使用或与放疗同时应用; 一旦发生肺毒性应立即停药,应用大剂量皮质类 固醇激素,逐渐减量并维持足够长时间,配合有 效抗生素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以及低氧流量吸入 均有助于肺毒性的治疗。
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化疗不良反应的分类
分类方式
按时间
类别 急性 亚急性
内容
用药后1~2周内的毒副作用 用药后2周至3个月的毒副作用 超过3个月的毒副作用 在停药一段时间后毒性消失,机体可恢复正常 毒性发生后持续存在,机体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受损可能导致死亡 停药或经对症治疗后能够恢复的各种毒性反应 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 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 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肝、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
博来霉素 环磷酰胺 (<200mg/m2)阿糖 胞苷(<200mg/m2) 氟尿嘧啶 氨甲蝶呤 (<100mg/m2)紫杉 醇 阿霉素(<60mg/m2) 长春花碱 氨甲蝶呤 长春新碱 (100mg/m2~1.2g/m 2) 丝裂霉素(<15mg/m2)
药物种类 吩噻嗪类
代表药物 丙氯拉嗪 、硫乙拉嗪
根据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 红热型:沿静脉血管走向区域发热、肿胀及疼痛; 栓塞型:沿静脉走向处变硬,呈条索状硬结,外观皮肤 有色素沉着,血流不畅伴疼痛; 坏死型:沿静脉穿刺部位疼痛加剧,皮肤发黑坏死, 甚至深达肌层。
处理原则
药物渗漏后可局部应用相关解毒剂缓解疼痛, 避免溃疡形成,促进损伤的恢复。 化学性静脉炎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 主要依靠预防。
有症状,心 功能不足 , 治疗无效 心包填塞, 需手术
心包炎
无
有心包积液, 有症状,但 无症状 无需抽水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分型
类型
急性毒性 (急性心肌 炎) 亚急性毒性
发生时间
多在用药过程 中发生,持续 时间短 常发生在第1 或第2疗程给 药后4周内 多在常规剂量 治疗后 6 ~ 8 月 发生
临床表现
腹泻的护理: • 饮食调整: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少渣食物, 避免对胃肠道有刺激的 饮食;避免进食产气性食物如糖类、豆类、碳酸饮料等; • 严重腹泻时,应先进流质,待腹泻停止后逐渐改为半流质直至普食。 • 肛门护理
㈢.口腔炎
引起口腔粘膜炎的化疗药包括:烷化剂、 抗代谢类、植物类、抗癌抗生素等。随着 口腔粘膜炎的加重,口腔粘膜可出现伪膜、 溃疡,伴有疼痛、感染、出血,甚至影响 进食。
治疗: 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 1.5 × 10/L )或粒 细胞缺乏(< 1.5 × 10/L )时用CSF至白细胞数再 次恢复到10,000/mm3。
部分患者用CSF可能引起骨痛,用镇痛药或停药后可缓解。
输注粒胞
粒细胞输注标准: • ANC<500/mm3 伴严重感染应用适当的抗菌素24~48小时 无效; • ANC<500/mm3 伴不明原因发热用广谱抗菌素无效; 骨髓严重抑制时,输注异体WBC可能会出现致命的输血性 移植物抗宿主/tGVHD。
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步骤
• 立即停止注射,制动并保留针头 • 尽量回抽残留药物 • 注射糖皮质激素,并拔出针头 • 在渗出药物局部多点注射止痛药物,相应
解毒剂,避免按压 • 根据所用化疗药物进行冷敷或热敷,并抬 高患肢 • 出现溃疡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二.造血系统毒性反应
• 白细胞或(和)粒细胞减少 • 贫血 • 血小板减少及出血
三.胃肠道毒性反应
• 恶心、呕吐 • 腹泻 • 口腔炎
WHO分级
胃肠道
口腔 恶心、呕吐 腹泻
0度
无 无 无
Ⅰ度
红斑、疼痛 恶心 短暂性(<2 天)
Ⅱ度
Ⅲ度
Ⅳ度
不能进食 难控制的呕 吐 血性腹泻
红斑、溃疡、 溃疡,只进 可进食 流食 暂时性呕吐 能耐受(>2 天) 呕吐,需治 疗 不能耐受, 需治疗
>4.0 白细胞 (×109/L) >2.0 粒细胞 (×109/L) >100 血小板 (×109/L) 出血 无
㈠.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肿 瘤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 。 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下降的程度与所用抗肿 瘤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患者的一般状态以 及以往接受治疗的情况等许多因素有关。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化疗后发生 感染的危险性呈正相关,最常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多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部位主要为消化道和 呼吸道。
治疗原则
• 防止出血 • 应用造血生长因子 • 输注血小板
能口服的药物尽量不要注射,如必须进行注射,常用棉球按压针眼 直至出血停止。特别是当血小板≤1.0×109/L时,输液结束拔针后一 定要压迫血管2~4min。
应用造血生长因子
IL-3、IL-6、IL-11、TPO具有升高血小板的 作用,其中IL-11和TPO已进入临床应用。
粒细胞数>500/mm3或感染控制即应停止输注粒细胞。
输注粒细胞可能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用消炎镇痛药 可缓解。
㈡.贫血
原因: 失血、缺铁、维生素缺乏、化疗、内照 射、干细胞受损、溶血、脾亢、药物毒性、 肿瘤侵犯骨髓等。增加化疗剂量、多疗程 重复化疗,较常规化疗更易损伤干细胞, 引致贫血。
治疗原则
㈠.恶心、呕吐
类别
急性呕吐 迟发性呕 吐 预期性呕 吐
内容
应用抗癌药物后24小时内 发生 应用抗癌药物后超过24小 时发生
特点
多发生于用药后1~2小时 特别多见于初次化疗者
有时可持续数日
下次应用抗癌药物之前发 生
是一种条件反射 易感性由多种因素决定
强致吐药(>75%)
中度致吐药 (50%~75%)
动图、心脏核素扫描等,特别注意左室射 血分数(LVEF)。 • 改变给药方法
五.肺毒性
• 博来霉素——肺损伤 • 丝裂霉素——肺纤维化 • 卡氮芥
WHO分级
0度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肺
无
症状轻微
活动后呼 吸困难
休息时呼 吸困难
需完全卧 床
• 用药前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高龄、肺 • • •
博来霉素
• 肺损伤是博莱霉素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 临床表现:干咳、呼吸困难、发热等; • X线、CT等可见肺底或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 必要时做肺活检以明确诊断。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及防治方法
化疗药物作为细胞毒的药物,选择性不 高,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增生活跃的骨 髓、胃肠道粘膜、生殖细胞、毛发和肝、 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因素
种类
治疗因素
内容
抗肿瘤药物(种类、剂量、应用方式) 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组成、用药顺序等)
患者因素
以往治疗情况(用药总量、治疗次数、合并放疗等) 与末次治疗的间隔时间 全身状况、年龄
㈡.腹泻
氟脲嘧啶、氨甲喋呤、阿糖胞苷等常常 引起腹泻,更生霉素、羟基脲、去甲氧柔 红霉素、紫杉醇等引起腹泻亦相当常见。 持续性腹泻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脱水等。
治疗原则
出现腹泻应及时停用化疗药物,给予止 泻药物。同时要注意监测血生化,及时纠 正水、电解质紊乱。对怀疑有合并感染的 病人应进行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检查, 治疗肠道感染。
处理原则
•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或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预防及治疗粒细胞减少。 • 必要时考虑输注粒细胞治疗粒细胞 缺乏症。
使用CSF
预防: 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或临床估计会出现明显 白细胞( WBC )下降,开始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SF至WBC再次恢复到10,000/mm3时停止。
血小板低于(40~60)×109/L并有可能继 续下降时,可考虑使用IL-11或TPO;
输注血小板
输注血小板标准: • ≤5,000×109/L; • 6,000~10,000×109/L,伴有出血倾向或发 热38℃或急性感染; • 11,000~20,000×109/L,伴有出血; • >20,000×109/L,伴有威胁生命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