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4板块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4板块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东湖四景其一[元]杨载朝来千骑出城,为向东湖踏早春。

素练幂[注]林云气薄,明珠穿草露华新。

山花献笑开檐畔,海鸟忘机戏水滨。

记取当年贤太守,及时为乐与斯民。

【注】幂:罩。

1.“海鸟忘机戏水滨”中的“忘机”是指____________,借以表达诗人____________的情感。

答案:忘却追名逐利之心闲适(淡泊、愉悦)2. 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答案:①运用比喻,将云气比作素练,将露华比作明珠,表现了迷蒙清新的早春之景。

②运用拟人,将山花和海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明媚、充满生机的东湖春景。

③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云气罩林,新露穿草,山花献笑,海鸟戏水,使景物有动态感。

④借景抒情,描写了早春明快之景,表达了诗人游玩的愉悦之情。

⑤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想象、联想),由眼前的春景想到了当年贤太守(欧阳修)的游玩,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情感。

二、(2019·嘉兴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欧阳修风迟日媚烟光好。

绿树依依芳意早。

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

柳眼未开梅萼小。

尊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

3.“池塘隐隐惊雷晓。

柳眼未开梅萼小”这两句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景。

答案:动静结合(或听觉、视觉结合) 绿意即将萌发、万物复苏的初春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和概括。

答:解析:注意结合诗歌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烟光好”“年华凋零”“春色少”“物新人渐老”分析诗歌的情感。

答案:①对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喜爱。

②由春景引发的伤春之情。

③对春色苦短,人生年华易老(青春年华易逝)的感慨。

④万物复苏,循环往复,然而人生却非如此,引发词人对年华逝去即不可再得的感叹。

三、(2019·金华一诊)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5~6题。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5.“余襟良已殚”以________口吻交代了诗人________时的状态。

答案:自述为欢作乐6.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平:语言浅近,场景普通。

诗人用直白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结伴出游,开颜畅饮的场景。

奇:思想超脱,见识高迈。

诗人能看破生死,安然享受当下,有超出常人的了悟与见识。

(意思对即可)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注]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7.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________________,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其中“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东风指春天。

答案:含蓄而有韵味借代8.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

试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江畔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将楼台层层遮掩。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

五、(2019·湖州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次韵尹潜①感怀陈与义②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尹潜:即周莘,是陈与义的诗友。

②陈与义:宋朝诗人,少即有才名。

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避乱襄汉,转徙湘湖之际。

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9.首联诗人以________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__。

答案:用典忧国情怀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才不得展的愤懑。

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

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六、(2019·金华六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除夜宿石头驿[注]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

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

1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形象。

解析:“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独自寓居旅馆,只有一盏寒灯相伴;“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这个“夜”是“除夕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可见塑造了一位羁旅游子形象。

答案:羁旅思乡者12.试赏析尾联“又”字的妙处。

答:解析:尾联诗人用了一个“又”字,有点出人意料。

仔细玩味其意义,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的希望。

一个“又”字加重语气,表达诗人面对人生暮年、际遇难变的无奈之情。

答案:①又,再一次。

②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③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七、(2019·杭州一中高三预测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蒙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3.“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用________手法,含蓄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用典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慨不平14.与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相比,同为渔父,本词“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

通过诗歌内容及意象特点可知,这里表现的是壮志未酬之时隐居的无奈;而张志和的词则体现出自然的意趣。

对比可知两首词感情的不同。

答案:①同样是退隐,张志和做渔父,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

②本诗通过描写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出的是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巴西①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杜甫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

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

②万井:指巴郡。

舂容:江水冲激之声。

15.诗的首联从________描写江水涨高,颈联主要从________来描写江涨之景。

解析:可从写景的角度、写景的手法等角度分析。

首联正面描写江水高涨,水中远峰的倒影被摇乱;颈联侧面描写江面变宽,江水变急。

答案:正面侧面16.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及对诗人观点态度评价的能力,本首诗歌前三联重在写景,尾联抒情,抒发观景之后的复杂情感。

本诗表现的情感,有浪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

答案:本诗表现的情感,有浪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

身在天边,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诗人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

九、(2019·东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酒楼秋望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7.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为____________,《过零丁洋》尾联为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艺术手法。

由题干可知主要考查抒情方式,两首诗比较阅读,选取最突出的、最明显的两种手法分析。

《过零丁洋》尾联直接抒发诗人慷慨赴死的大义;本诗尾联则是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共用。

答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结合直抒胸臆1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

答:解析:此题分析颔联的写景,“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借助“碧”“红”等内容分析。

可从空间层次、色彩描绘、景与情的关系三点进行分析。

答案: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

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

②色彩鲜明艳丽。

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

③以乐景写哀情,以美丽壮阔的秋景反衬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十、(2019·浙江省六校联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9~20题。

水村闲望俞紫芝①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

官场失意后,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

②赊:语助词。

③绷:布幅。

19.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______________为动景,____________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

答案:酒旗飘飘渔屋酒家20.有人说,整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对水村景物的生动刻画,但末句提到“京华”,显得有些突兀,你如何看待这一点?请简要阐述。

答:答案:这种说法不妥。

诗人在前三联中描绘了一幅恬淡静谧的水村图,呈现出一种安宁朦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的情怀。

尾联写可惜这一幅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以此来劝说那些朝廷中人远离官场、归返自然,抒发了诗人鄙弃混浊官场的情怀。

前后情怀是一致的,所以不显突兀。

专题强化训练18(建议用时:40分钟)一、(2019·绍兴十一校跨区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