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第三章-肥皂PPT课件

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第三章-肥皂PPT课件

1. 多晶性 2. 吸湿性 3. 水解性 4. 去垢性
2021
5
第一节 肥皂的性质及去污原理
一、肥皂的性质
1. 多晶性 肥皂是一种借助X射线衍射能看到的同质 多晶体。可分为α、β、δ、ω四种晶型,保管 时间越久、越干燥,结晶越显著,但不是变 质。
2021
6
第一节 肥皂的性质及去污原理
一、肥皂的性质
的碱性盐类 .
化学通式:RCOOM,R代表长碳链烷基,M
代表某种金属离子。
具有洗涤、去污、清洁等作用的皂类主要是
脂肪酸钠盐、钾盐和铵盐,其中最常用的是脂肪
酸钠盐 .
脂肪酸的碱土金属盐(钙、镁)及重金属盐
(铁、锰)等金属皂均不溶于水,不具备洗涤能
力,主要作为农药乳化剂、金属润滑剂等.
市场现状及市场前景2021如何?
2021
14
4、一般依据下列几项指标来选择制皂的 油脂
(1)相对密度(Density ratio )
相对密度能反映油脂的分子量及粘度,相对密度 大则分子量大,粘度也高。通常液体油脂在20℃,固 体 油 脂 在 50 ℃测 定 相 对 密 度 , 相 对 密 度 在 0.887~ 0.975之间为宜。
3
近几十年来虽然洗衣粉、合成洗涤剂的产量不 断增加,但是由于肥皂耐用、洗涤衣物干净等特点, 仍是国内洗涤市场的主要用品之一。化妆品中的香 皂,由于使用方便,去污效果好,价格便宜,刺激 性低,花样品种多等特点,在国内外仍然是重要的 皮肤清洁用品。
2021
4
第一节 肥皂的性质及去污原理
一、肥皂的性质
2021
18
1、脱胶
脱胶是指去除油脂中磷酯、蛋白质以及其他胶
质和粘液质。
胶质的存在降低了油脂的使用价值和稳定性,
且在精炼中影响其他工艺,导致肥皂产品质量下降。
现代化的脱胶方法是用磷酸处理油脂,胶质被
磷酸凝聚,同时油中重金属还能与磷酸形成磷酸盐
沉淀。
2021
19
2、脱酸
脱酸是指去除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和色素的处理 过程。
(2)凝固点(Solid point)
油脂凝固点对肥皂质量的影响很大,凝固点太高
的油脂生产的肥皂易龟裂,泡沫少,去污力差;凝固
点太低会影响肥皂的硬度。制皂选用的油脂,其凝固
点在38~42℃之间为宜。
2021
15
(3)皂化值(Saponification number) 油脂用KOH的乙醇溶液皂化,1g油脂完全皂化 时所消耗 KOH的毫克数为油脂的皂化值。油脂用 KOH的乙醇溶液皂化, 1g油脂完全皂化时所消耗 KOH的毫克数为油脂的皂化值。脂肪酸甘油酯的分 子量愈高,皂化值愈低,也就表明制得的皂愈易溶于
加入香料以后即为香皂; 加入苯酚、芦荟等即为药皂; 加入增泡剂松香酸钠后可作为洗涤用皂。
2021
10
第一节 肥皂的性质及去污原理
二、肥皂的去污原理
肥皂的去污原理在于其一端为羧酸离子、 一端为链状烃基;即一段疏水,一端亲水。
2021
11
第一节 肥皂的性质及去污原理
二、肥皂的去污原理
肥皂溶解于水中后,长链烃基见已考范 德华力聚集在一起,形成球状,进而形成胶 束或层状、块状。将疏水的污垢包围在亲水 基里,从而除去污垢。
2021
8
第一节 肥皂的性质及去污原理
一、肥皂的性质
4. 去垢性 肥皂是最古老的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 其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均下降。在水中具有 湿润、分散、乳化、起泡、增溶等性能。
2021
9
第一节 肥皂的性质及去污原理
二、肥皂的去污原理
肥皂是长链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常用 的为脂肪酸钠盐。质地较硬,又称硬肥皂。
水,易起大泡。由皂化值可以计算油脂的平均分子量 及皂化时所需NaOH溶液的质量。
(4)酸值(Acid number)
工业油脂中往往含有游离的脂肪酸。中和1g油脂
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称为酸值或酸价。
根据酸值可以计算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酸值愈
高,游离脂肪酸含量愈多,说明油脂不新鲜,质量差,
第三章 肥皂和香皂
第一节 肥皂的性质及去污原理 第二节 皂基的制备方法 第三节 常用皂类的生产工艺 第四节 肥皂的质量问题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
1
概述
➢ 掌握肥皂的去污原理、皂基的制备方法以 及相应的生产工艺 ➢ 了解肥皂的性质、相关质量问题及处理方 法
2021
2
概述
肥皂(soap)通常指高级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
如果是脂肪酸中和法制皂,油脂要水解成脂肪 酸和甘油,所以水解前无需去除游离的脂肪酸。
但以油脂皂化法制皂,必须在油脂漂白之前除 去游离脂肪酸,否则将影响脱色效果。游离脂肪酸 可以用碱炼法除去,也可以在油脂脱臭的同时蒸馏 除去。
2. 吸湿性 是指肥皂在潮湿环境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主要原因是亲水基的存在,即: 碳链越短,亲水性越强; 碳链长度相同,含有双键的分子较强。
2021
7
第一节 肥皂的性质及去污原理
一、肥皂的性质
3. 水解性 溶于水后,部分会水解:
RCOONa+H2O
RCOOH+Na++OH-
水解后,溶液呈碱性:
普通肥皂pH:11~12 香皂pH:10
会使制得的皂变质、出汗、发臭。由酸值可以计算游
离脂肪酸含量。
2021
16
(5)碘值(Iodine value) 油脂分子中的双键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从加成 反应中所消耗的碘量可以衡量油脂的不饱和程度。碘 值愈高,不饱和程度愈高,制得的皂愈软。 每100g油脂所消耗碘的克数为碘值(或碘价)。 根据碘值的大小,油脂分为干性油、半干性油和 不干性油。
(6)不皂化物(Unsaponifiable matter) 不皂化物是指油脂中所含脂肪酸以外的脂肪成分, 如萜烯类(维生素A等),这些物质不会中和皂化, 以杂质状态存在于肥皂中,通常不皂化物含量大于 1%不可直接制皂。
2021
17
(二)油脂的预处理
油脂的预处理的原因:天然动植物油脂中,除 了含脂肪酸甘油酯外,还含有不少在油脂中呈悬浮 或沉淀状态的沙泥、料胚粉末等不溶性的固体杂质, 以及在油脂中呈溶解或乳化状态的游离脂肪酸、磷 脂、色素、蛋白质等杂质。
2021
12
第一节 肥皂的性质及去污原理
二、肥皂的去污原理
肥皂虽然有较强的洗涤能力,但是也有 一定缺陷。如:
不宜在酸水或硬水中使用; 制造肥皂需要大量的食用油脂。
2021
13
三、用于制皂的油脂
(一)制皂对油脂的要求
1、油脂是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 。 2、油脂主要化学组成:脂肪酸甘油酯 。 3、油脂的质量直接影响所生产肥皂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