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
冲击性目标在制定时,尤要注意四个方面 的问题: a、用明确的表示变化的动词描绘冲击性目 标的效果,如减少、加强、提高等。 b、明确受助者改变的数量标准,如:减少 虐老个案30%等。 c、冲击性目标的项目不宜过多,应量力而 行。 d、目标的实现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定。
冲击性目标的制定
项目 一 期望的情况 目标对象人口 改变 时间 测量指数 程度 一年 法院裁定
3、排定问题的顺序 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排出先后、主次,将最 亟待解决和机构有把握解决的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1)列单法 优点:将不切实际的方案立即排除;能对复杂问 题进行较充分较系统的分析; 缺点:因不熟悉,而排除优点不太明显的方案 (2)发表独创性意见——在决策的收集意见阶段 比较有效
2、评估需要 (1)【英】布拉德肖提出四种类型的需要: a、规范性需要: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学者专家 依据专业知识和现有的规范,指出在特定情况下 所需的标准。 民政部《全国示范城区标准》规定,每个街道都 要建有一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服务中心。 b、感觉性需要:从个人受访的自我陈述中可以反 映出个人期望的需求和想要的服务(主观的感受/ 基于客观事实的体会)
青年失业 问题严重
老人面临困难
b、要明确问题的性质 决策者必须回答:发生了什么问题?问题在哪里 发生?问题何时发生?哪些人受到了问题的影响? 问题被感受到的程度怎样? c、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 2002年,安徽省芜湖市某区进行了直选居委会主 任的试点工作,民政局选取了两个社区进行试验 A:高校教师为居民主体的文化型社区 B:普通居民杂居而成的商业型社区
(1)条件分析 分析约束条件、分析边际条件、分析现有条件与 可能条件 (2)措施分析 研究如何争取条件,使可能条件变成现实因素
(3)行动阶段分析 决策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阶段划分是 否合理、准确,不仅直接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会 影响到目标的实现
2、选择最佳方案——“最优原则” 该方案是否符合机构制定的目标及优先顺序? 机构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该方案? 该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被服务对象和社会成员所 接纳? 该方案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是否是机构必须推行的? 该方案所产生的效益是否比成本更重要? 是否能测量出该方案的服务效能? 该方案是否具备可操作性? 在推行该方案时,是否会有严重的危机产生?
4、满足原则 决策不必追求完美、绝对理性,应立足现 实,只要是可行的,能满足目标需要即可 5、权变原则 内外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决策应留有一 定的弹性和余地,随机应变 6、创新原则 决策者要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突破 思维定势
二、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提出并分析问题 a、准确陈述问题,避免使用意义含糊的语句(既 要能清楚界定主要名词的内涵,又能指出问题的 具体表现)
最初的问题陈述
较好的问题陈述
青年失业问题严重性可由下列陈述引 证—(那些只有小学教育程度、年龄 15-20岁之间的青年人失业率达38%, 而成人失业率则有6%) 老人面临困难可由下列陈述引证— (那些身体伤残老人有98%不能做基 本的家务工作,必须依赖别人援手, 而身体没有伤残的老人则只有10%不 能做基本的家务。)
行因素
列因素:哪一个因素对管理效率 影响最大
a b c d e
a、减轻负担
b、畅通信息
c、改革机构
用德尔菲法制订目标的优先顺序
目 标
重要性程度 十分重要 很重要 重要 有些重要 不重要
协助这些老人亲属了解老 人的一般怪异行为
鼓励老人每星期至少打一 次电话向亲人问好 增加老人亲属探访老人次 数,由每季一次增至两次
√√ √√ √√√ √
√ √ √
√ √√ √
√√ √
保证老人每日获得两餐适 当的营养正餐
减少青少年 200名初三程 40% 犯罪 度的退学学生
二
三
改善个人的 适应能力 减少虐老个 案
康复医院的残 70% 疾病人 100位于法定 50% 赡养人关系恶 劣的老人
半年 心理测试
一年 关系指数 测量
2、决定目标的先后顺序 (1)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将许多专家的意见集中起来, 形成决策。 优点:背靠背式的征求意见避免面对面讨论所造 成的不利影响,有助于花较少的时间获取到较为 丰富的信息 局限:决策的信度和效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专 家的素质,对专家的投入程度无法预知;个别专 家富于创造性的建议可能因不合集体的居中意见 而被舍弃。
对服务对象所 产生的积极影响
冲击性目标
实现
支持 过程性目标 后勤性目标
假设机构在老人问题方面的目标陈述是:“为了提 高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减少虐老个案的发生, 机构将聘请两名专业从事家庭治疗的心理学家为 二十位虐老者提供家庭治疗。” 减少虐老个案
实现
对20位虐老者 进行家庭治疗 支持 机构聘请2位专业从事 家庭治疗的心理学家
增加老人认识三种促进身 体健康的运动
√√
√√
√
√√
√ √√ √√
鼓励百分之五十住院老人 每星期至少参加一次集会
√
√
√
√√√
(2)鱼缸法 让所有决策人员围坐成一个圈,并在圈子 的中间放一把椅子。 一是请专家坐在圆圈中间 二是请主持人坐在圆圈中间
(三)确定方案
1、拟定备选方案 a、备选方案应整体详尽,尽量把各种可能 性都考虑在内; b、备选方案的内容尽可能具体详实; c、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处理,并做出初步 筛选;
4、社会工作行政决策方法 方法是信息到达决策之间的桥梁 5、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结果 与决策主体的水平、决策客体的具体情况、 决策信息的准确全面与否以及所使用的决 策方法都有内在联系 追求社会效益,伸张社会正义,促进社会 公正
(三)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理论基础 1、西蒙的决策理论 (1)决策的两大前提:价值前提、事实前提 (2)决策的过程四个阶段: a、情报活动阶段;b、设计活动阶段;c、抉择活 动阶段;d、审查活动阶段; (3)西蒙反对传统决策追求所谓的“完全理性” 的倾向,主张以“满意原则”作为选择决策方案 的依据
决策回路图
对问题或 行动的理解 明确问题并 对其细化 分析可能的 方案和结果
信息反馈
执行决策
选择方案
2、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内涵 指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在制定社会政策 及其执行方案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一 定的理论和方法,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做出决定。
评估需要→确定目标→选择方案→评估方案 (一)评估需要 了解社会大众的福利需求,做出体现服务对象需 求的决定,以确保社会福利资源及时、有效地传 输——“问题的存在是一切决策活动的发端” 1、识别问题 决策者应当根据组织目标和职能有目的地收集信 息,确认问题。 (1)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 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因素,获取问题背景资料的方 法
4、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指面临确定的环境和条件,各 备选方案也只有一种确定结果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指决策时客观上存在一些不可 控制或不可预知的因素,一个方案执行下 去可能会出现若干不同的结果。所占比重 较大
(五)社会工作行政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1、信息原则 决策来源于信息,信息服务于决策 全面系统、准确可靠、及时适用 2、目标原则 注意决策的系统性、注意目标系统主次分明、注 意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3、可行性原则 这是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志 研究决策面临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发展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变化,预测决策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 论证评估,最后得出可行性方案
第六讲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
决策是社会行政组织中最经常性的活 动。没有决策,就没有组织目标的确立, 更没有组织目标的实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决策是 社会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优化社会 工作行政的先决条件。
一、社会工作行政决策概述
(一)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涵义 1、决策的含义 决策,即作决定,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 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 赫伯特· 西蒙,认为决策就是在多种方案中做出选 择的行为。 广义:作决定的全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收集 信息、拟定方案、评估方案等若干环节 狭义:在若干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的行为
(二)制定目标
目标必须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层次分明 (整体局部、长中短) 1、界定目标层次 总目标:机构在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一些 总体规划与设想; 子目标:对总目标的具体化、明确化
子目标通常可分为三类:(互相关联) a、冲击性目标(功能性目标),机构所确 定的旨在影响和改变受助者的目标。 改变人的技术有两种:人自身/环境 b、过程性目标(服务性目标)为实现机构 的功能性目标而采取的若干服务方案。 c、后勤性目标,为实现机构的服务方案而 提供的支援性服务,能够为过程目标的实 现提供现实支持
3、A· 艾佐尼的混合扫描理论 理性决策与渐进决策的融合 决定分为根本性决定和非根本性决定 渐进方法适合于非根本性决定,理性方法 适合与根本性决定 两颗高空气象卫星—— 广角镜头(类似理性决策) 窄角镜头(类似渐进决策)
(四)社会工作决策类型 1、高层决策:战略性、整体性、长期性; 中层决策:策略性、局部性、联接性; 基层决策:操作性、技术性、短期性; 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常规性决策),在行程序化决策(非常规性决策),管理活动首次 或偶然发生,难以预料,没有事先规定好的程序, 只能在问题提出时进行特殊处理(应变性、不定 型化) 存在过渡性的链条——注重经验和理论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