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关于加快推进x气象事业发展“x”规划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x〔x〕39号)文件精神,为尽快启动我市气象事业发展“x”规划项目建设,结合我市气象事业发展“x”规划项目建设任务,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x年底,按照x气象事业发展“x”规划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将建成我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预报预测精细化和准确率水平的稳步提高、气象综合观测自动化和保障能力的日趋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自动监测工程建设,提高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进一步加强气象观测站网、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市级气象业务平台等系统建设,逐步形成由监测、预警、发布、保障等系统有机组成、相互协调、快速响应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体系。

1.建设监测系统。

布设6要素自动站27个,布设自动雨量站31个;建设一套高山自动气象站和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升级改造x国家一般气象站及综合业务平台。

2.升级和改造地面气象广域网络、局域网络、天气会商、信息安全、应急通信等系统。

3.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风险调查系统;升级改造xMICAPS预报系统。

4.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乡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和支撑平台。

5.建设气象仪器设备运行监控、维修、检定、试验等气象装备保障系统。

6.建设气象综合业务平台。

(二)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体系按照人影作业点、信息服务站、气象观测站“三站合一”模式,进一步加强人影标准化作业点建设。

建设激光测云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监测空中云水资源。

配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传输和指挥平台设备。

新增移动火箭作业设备、固定火箭作业设备。

建设x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检验效益评估系统,配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检验所需的监测设备,配合省统一开发集资料分析处理、作业潜力识别和条件预报、地面作业指挥、作业效果检验效益评估、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业务软件系统。

(三)加强雷电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防雷技术服务
建设雷电灾害监测大气电场仪,开展闪电预警预测服务,为做好短时雷电灾害天气预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配置雷电灾害调查、现场取证设备和雷电灾害调查专用设备、以及现场调查交通设备等。

(四)加强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服务能力,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为基础,积极联合市农业、林业、水利、安监局等部门合力提升全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

配合省建设生态农业气象服务和情报、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系统,开发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预报技术。

(五)加强突发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面为重点,以完善监测预报网络为基础,以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手段为核心,有效建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综合发布体系。

标准化升级改造气象灾害应急值班室,配备应急值班、信息传送设备;建设应急值守突发事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发布平台和舆情监控系统;购置采编设备等。

(六)加强科技和人才保障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培养、引进人才配套优惠政策,培育、扶持创新团队,鼓励、支持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建立市气象局远程培训教育示范点。

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建立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七)加强气象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气象探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服务的基本依据。

近年来,我市气象探测环境已受到严重破坏,探测资料已经失去代表性、真实性和可交换性。

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生活条件,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气象探测基础保障工程任重而道远。

对x气象观测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气象业务附属用房综改,改造市气象局基础实施,建设x气象文化基础设施。

三、实施进度和时间表
从x年起,分2年实施。

x年度建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监测系统、预报预测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人影作业装备建设及更新改造,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等建设。

x年度建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网络信息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建设、各类评估系统,人影作业指挥及效果检验系统,以及雷电灾害防御能力,气象科技和人才保障能力,突发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建设,气象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等建设。

四、部门职责
市气象局要加强与水利、地矿、规划、国土、城建、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络,组织项目实施。

市发改委负责十二五规划气象项目的审核把关。

市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内容审核把关,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

同时,发改、财政、气象三家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
合作,形成推进合力。

要建立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城建、水利、地矿、规划、国土、发改、财政、气象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气象事业发展“x”规划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由气象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将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x国民经济和年度财政预算,并在经费投入上予以保障。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对项目的资金支持,力求减轻市政府财政部门的资金压力。

保证“x”期间我市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到位。

(三)加快人才培养。

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适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科技人才。

(四)加速技术水平的提高。

继续实施科技兴气象战略,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搞好气象科研、气象业务和经济建设的三大结合,提高气象工作的科技含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