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综述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综述摘要: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能否得以合理和科学的开发利用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如何开发旅游资源的核心内容和前提是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全面科学的评价。
评价又是编制旅游规划的重要基础,正确认识旅游资源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是能否编制好规划的前提。
在目前阶段下,评价往往看似定量科学,实则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很难进行较为科学的、量化的评价,往往会出现不同专业的规划专家,得出不同的旅游资源评价结果。
所以,正确认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价值的意义重大。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识别资源类型特征,分析资源组织结构,确定资源价值,评估资源影响,其分类和评价的真正意义是为了科学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评价;技术性评价。
引言:旅游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旅游的基础,而编制旅游规划的重要基础是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评价,正确认识旅游资源,是编制好一个规划的前提。
旅游资源评价工作极其复杂,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旅游资源本身包罗万象,难于用统一标准衡量;二是人的主观因素,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
不论新的还没有被开发的旅游资源,还是老的已被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都存在一个开发和再开发的新课题。
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再开发都离不开资源评价,用以决定开发方向、开发项目和投资意向能否适应旅游市场。
旅游资源无限化已经成为目前旅游资源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类对世界了解程度的加深,很多原本并没有被认为是旅游资源的东西如今己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资源,而不少以前是不错的旅游资源如今其品质和价值己变得无足轻重"因此,用发展、动态的观念来进行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是时代的必然。
旅游资源评价特征:长期以来,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风景园林界经过规划的实践和景观研究的积累,对景观质量评价形成了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等主要流派。
旅游学者们对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单体或者单要素评价、旅游资源组合评价、旅游承载力评价、旅游资源区域评价、旅游资源地域旅游吸引力评价、地域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综合评价等。
无论是旅游资源的主观评价还是客观评价(供给评价和需求评价),都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两类方法常规的旅游资源评价理论方法,过于注重评价的物理技术,都没有进行景观与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价值评价,抽象的、非物质的、隐性的旅游吸引物在分类体系中难以体现。
由于缺乏计划的支持,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的建立缺乏持续可信的长期研究数据支持与实际验证分析,指标体系缺乏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指标选取的层次、尺度不一,缺乏评价结果的区域对比性和实用性。
容易出现为评价而评价,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的内容模式化、套路化的倾向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的基础,也是休闲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休闲经济中,旅游资源成为休闲资源,其内涵、分类和评价体系表现为以下三方面新的特征:1、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特征融为一体。
在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下,旅游地和景区景点在城市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区域,旅游城市划出固定的区域为游客提供服务,注重短期和直接收益。
而休闲城市的规划则要求满足游客和居民融合的需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休闲度假空间来设计,并充分考虑社区本地人口和外来游客的交往需要。
一个城市或地区成为一个旅游资源单元,其中的城市形象、社会形态、民风民俗、生态环境特征甚至产业结构特色都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2、与相关产业具有更强的关联性。
作为休闲资源的旅游资源涉及到房地产。
信息以及通信、出版、娱乐、餐饮、酒吧、茶馆、咖啡厅、社区服务、教育、体育、展览馆、广播电视业、影剧院、艺术场馆、集邮、花卉、宠物等,也包括为休闲服务的轿车、金融、保险、道路交通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相关行业或产品。
因此,休闲产品的生产需要将传统的旅游资源与上述休闲要素进行整合包装,休闲资源的分等定级需要综合考虑上述诸多要素的质量,而且根据休闲地特色对不同的要素给予不同的权重。
3、客源市场的本地性特征突出,对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依赖型强。
休闲产业市场更多表现为地域性消费,因此,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评价中独特性和本身的特质所占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而当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能力和配套水平成为旅游资源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这一转变为传统旅游资源弱势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应适应休闲经济时代的要求,探索新的内涵和标准。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和技术:主要有视觉质量评价、人类文化遗产价值评价、货币价值评价、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等方法和3s技术、因特网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
旅游资源评价三个显著特点:指标数量化、评价模型化、标准科学化。
我国的旅游资源评价工作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是适应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最初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传统的经验法,凭观察和直觉判断,以定性描述为主。
近年来,旅游学界开始探索更具有科学性的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法。
旅游资源评价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
通过对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的评价,可以对旅游资源的品位、特质、开发条件等有一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从而明确该旅游资源在同类旅游资源或在所处区域中的地位,确定不同旅游资源的开发序位,为制定旅游开发规划等提供科学的判断标准或理论依据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对旅游资源的资料、数据的需求量正在迅速扩大,对其准确、客观、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评估、排序、储存和有效运用,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有了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如何在一地去推广使用,并尽快建立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的动态系统,是目前摆在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头等大事。
1、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种类、组合、结构、功能和性质的评价,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评估其在旅游地开发建设中的地位,以便为新旅游区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旅游地的性质: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规模水平鉴定,确定旅游地的性质(类型),既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列资料和判断标准,又可拟定未来旅游地中旅游资源结构(主次关系)和新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
3、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通过区域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条件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整体宏观效应提供经验,为确定不同旅游地的建设顺序!步骤和重点等准备条件,为制定旅。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旅游资源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旅游资源包罗万象,其评价涉及自然、历史、地理、气候、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使旅游资源评价做到公正、客观,其结果准确、可靠,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全面系统原则:旅游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价值和功能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
就其价值而言,有观赏价值、历史价值、科考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就其功能而言,有观光、度假、娱乐、健身、休憩、探险、科考等功能。
旅游资源开发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投资、客源、市场等问题。
这就要求在旅游资源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对资源本身的成因、特色、质量、功能等方面的评价,而且要把旅游资源所处区域的区位、环境、交通、客源、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现状等开发利用条件,作为外部条件纳入评价的范畴,综合衡量,全面评价,准确地反映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
2.动态发展原则:旅游资源的特征!开发利用价值及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旅游资源评价工作不能只局限于现状,陷于僵化和形而上学,而应该用发展和进步的眼光看待变化趋势,从而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做出积极、全面、正确的评价。
3、客观实际原则: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其价值表现、特点、内涵、功能也是客观存在的,评价时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本质、属性、价值、功能等核心内容,做出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能任意夸大也不能低估,要做到恰如其分。
4、综合效益原则:旅游资源评价是为其开发利用服务的"开发利用的目的既要取得经济效益,也要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所以,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评价时,要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保证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要做到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一种有利身心健康的空间场所,为旅游地提供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和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
5、力求定量原则。
6、高度概括原则。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旅游资源本体价值评价:1、美学观赏性2、历史文化性3、科学性4、奇特性5、规模与组合状况6、旅游功能7、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区位条件2、客源条件3、自然环境4、经济环境5、社会文化条件6、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评价法:三大价值是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后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是指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一般体验性评价:一般体验性评价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对于一系列旅游地(旅游资源)进行一般体验J胜评价,其结果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序列。
这种评价多由传播媒介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且局限在已经接待游客的旅游地,评价的目的多着眼于推销和宣传,评价的结果可以使得某些旅游地提高知名度,客观上会对旅游需求流向产生诱导作用。
美感质量评价:这是一种专业性的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评价。
旅游资源的景观美学质量是吸引旅游者注意的首要因素。
旅游审美研究为旅游资源的景观质量评价打下了理论基础。
通常是在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指标。
其中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视觉美评价技术已较成熟。
美感质量评价法是国外学者总结出来的,目前较公认的有四个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经验学派(亦称现象学派)和认知学派(亦称心理学派)。
旅游资源的人类文化遗产价值评价社会地理学对旅游资源的人类文化遗产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利用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广泛探讨,主要包括:1、在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组织和个人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旅游资源,它包含哪些人类文化遗产价值。
2、具有人类文化遗产价值的旅游资源,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是否用不同的方式来评价旅游资源的人类文化遗产价值;4、旅游资源的人类文化遗产价值如何表达等。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