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实施细则

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实施细则

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和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林资发〔2009〕214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辽宁省境内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适用于本细则。

第四条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国家级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

第二章区划范围和标准第六条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范围。

(一)江河源头: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

我省境内重要江河干流源头有大凌河,辽河一级支流源头有浑河、太子河和绕阳河(详见表1 重要江河概况表)。

(二)江河两岸: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河长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 公里以内丛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我省境内重要江河干流两岸有辽河、鸭绿江和大凌河;重要江河一级支流两岸有辽河流域的老哈河、招苏台河、清河、秀水河、柳河、绕阳河、浑河、太子河;鸭绿江流域的浑江、叆河、大洋河;大凌河一级支流两岸有小凌河、老虎山河、牤牛河、西河;滦河流域的青龙河(详见表1 重要江河概况表)。

表1 重要江河概况表单位:公里、平方公里(三)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林地。

我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其它非林业系统所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自然遗产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产等。

(四)湿地和水库:重要湿地和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1.重要湿地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标准的湿地:——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重要湿地名录和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

——面积在8万公顷以上的湿地。

——有林地面积占该重要湿地陆地面积50%以上的湿地。

——流域、山体等类型除外的湿地。

2.重要水库包括(详见表2 重要水库概况表):(1)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含400毫米)的地区库容0.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建平白山水库、朝阳阎王鼻子水库、北票白石水库。

(2)年均降水量在400 -1000毫米(含1000毫米)的地区库容3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抚顺大伙房水库、葫芦岛乌金塘水库、辽阳汤河水库、辽阳参窝水库、铁岭柴河水库、开原清河水库、本溪观音阁水库、桓仁桓仁水库、大连碧流河水库、庄河市朱家隈子水库、庄河市转角楼水库、普兰店市刘大水库、东港市铁甲水库、凤城市土门水库、绥中大风口水库、绥中县龙屯水库、盖州市石门水库、彰武县闹德海水库、铁岭县榛子岭水库、开原市南城子水库、建昌县宫山咀水库、新城子石佛寺水库、阜新佛寺水库、瓦房店松树水库、瓦房店东风水库。

(3)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宽甸水丰水库。

(五)边境地区陆路、水路接壤的国境线以内10公里的林地。

我省陆路、水路接壤的国境线地区分布在鸭绿江沿岸的宽甸县、东港市、振安区、振兴区和元宝区等。

(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防风固沙林基干林带(含绿洲外围的防护林基干林带);集中连片30公顷以上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我省荒漠化严重地区分布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康平县、昌图县。

涉及的乡镇有:彰武县的阿尔、城郊、大德、大冷、东六、丰田、二道河子、冯家、哈尔套、后新丘、两家子、满堂红、平安、前福兴地、双庙、四堡子、四河城、苇子沟、五峰、西六、兴隆堡、兴隆山、章古台。

康平县的八家子苗圃、北四家子、东关屯、东升、二牛所口、方家、海洲、郝关屯、两家子、柳树屯、三台子分场、沙金台、山东屯、胜利、孙家店林场、西关屯、县种畜场、小城子、新生农场、张家窑林场、张强。

昌图县的长发、付家、古榆树、后窑、七家子、三江口。

(七)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我省沿海县(市、区)有:东港市、庄河市、普兰店市、金州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长海县、瓦房店市、鲅鱼圈区、盖州市、老边区、大洼县、盘山县、凌海市、天桥区、连山区、龙港区、兴城市、绥中县。

第七条凡符合多条区划界定标准的地块,按照本细则第六条的顺序区划界定,不得重复交叉。

第八条按照本细则第六条标准和区划界定程序认定的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分为三级。

(一)属于下列范围的,划为一级。

1.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江河源头的林地。

2.山体坡度36度以上江河两岸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3.在重要水库周边和山体坡度36度以下江河两岸,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标准确定)内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4.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5.边境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二)属于下列范围的,划为二级。

1.山体坡度36度以上江河两岸的疏林地、未成林地。

2.在重要水库和山体坡度36度以下江河两岸,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疏林地、未成林地,不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3.国家重要湿地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4.边境地区的疏林地、未成林地。

5.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年均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三)一级、二级以外的划为三级。

第三章区划界定第九条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统一组织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和申报工作。

县级区划界定必须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基础上,由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要求和内容将国家级公益林落实到山头地块。

要确保区划界定的国家级公益林权属明确、四至清楚、面积准确、集中连片。

区划界定结果应当公示。

第十条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县级人民政府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省、市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相应的森林资源档案进行及时进行林权证林种变更登记。

第十一条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经省政府审核同意后,由省林业厅会同财政厅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函,全省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等情况详细说明,林地权属情况,认定成果报告,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省级区划界定统计汇总图表资料。

第十二条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应当兼顾生态保护需要和林权权利人的利益。

在区划界定过程中,对非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凡已签定过禁止或限制采伐协议以及林权制度改革中签订过《集体公益林家庭承包经营合同书》和《集体公益林转让合同书》的,视为林权权利人已经认同自身承包经营森林的公益林性质,原有协议和合同书继续有效,可代替管护协议。

过去没有与林权权利人签订禁止或限制采伐协议且没有林改合同书的需要补充签订管护协议。

第四章区划调整第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补充申报国家级公益林。

(一)符合本细则第六条规定,新批准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努鲁尔虎山、海棠山及待批准的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未列入的需要补入。

(二)新建或在建重要水库符合本细则第六条规定,尚未列入的需要补入。

(三)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中退耕土地还林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符合本细则第六条规定,已完成土地性质变更登记,并征得林农同意的,尚未列入的需要补入。

(四)除前三条外,其他需要补入的,本着“保持集中连片、接近生态区位、争取林农同意、签订管护协议”的原则,由各地自行掌握,以2004年区划界定漏划名义补入,须按照以下条件并靠合到本细则第六条规定的7条区位标准上分别填写。

1.各地现有地方公益林中与国家级公益林生态区位接近、生态功能相近的,林农愿意升级为国家级公益林的。

2.东部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的三类蚕场,接近国家级公益林生态区位,准备采取封育造林措施治理的,在征得林农同意后,可以补充申报为国家级公益林。

3.以辽西地区为主的全省大规模造林规划中落在地方公益林宜林地(包括无立木林地和荒山荒地)上,并靠近国家公益林生态区位的造林地块,在征得林农同意后,可以补充申报为国家级公益林。

4.东部九县天保工程中的地方公益林中靠近国家公益林生态区位的地块,在征得林农同意后,可以补充申报为国家级公益林。

5.各地矿山生态恢复工程纳入林业部门作为林业用地管理,需要划入国家级公益林的。

补进的国家级公益林填写附表1。

其中“补进原因”栏按如下简称填写,即“新批保护区、新建水库、退耕防护林、地方公益林、三类蚕场、大规模造林、东部天保、矿山生态恢复、其他”等。

第十四条在不影响整体生态功能、保持集中连片的前提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调出国家级公益林。

(一)不符合第六条7个区位标准规定的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护路林划出作为地方公益林。

(二)除前一条,按照“严把出口、量入为出、增减平衡、略有增加、积极争取”的原则,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已确权到户的国家级公益林,林农要求调出的。

具体包含:1.果树经济林(苹果、梨、桃、李子等)调出划为商品林。

2.不符合第六条7条区位标准规定的自留山、板栗林,林农不同意划入的可以调出作为商品林;虽符合7条区位标准但矛盾较大、存在不稳定隐患的自留山、板栗林,地方政府要采取妥善措施处理。

3.对已经封育成林的原柞蚕场,不应调出再恢复为蚕场,应继续严格按照公益林管理;对不符合7条区位标准、矛盾突出、没有完全按照公益林管理且按照蚕场经营的,由地方政府商林农,决定是否调出作为商品林。

4.各地工程项目需要征占用公益林林地的适当调出,不需要占用整个小班的需要重新划班。

5.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无法恢复公益林条件的予以调出作为其他林地。

6.项目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等人工林划入公益林比重过高、矛盾突出、确实严重影响林农生产生活的个别乡村,由地方政府商林农,决定是否适度调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