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生本教育正在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导。

生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

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生本教育呢?一、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
1.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素质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不同,志趣爱好不同,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

不论是学习好一些的,还是基础差一些的,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之间在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但是,作为教师来说,既要看到差异,更要重视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

因此,教学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照顾他们的差异。

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发展,一部分差一些的学生不能迅速赶上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眼睛始终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同学身上。

对没有升学条件的学生置之不理,只是一部分中下等学生是去学习信心、甚至辍学。

素质教育的精神事实就是“全面抓,抓全体”。

课堂教学重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出一批“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实用型人才。

2.尊重个体差异
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客观地显示优、中、差的层次梯度,特别要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考虑,不要让他们感觉学习是一件令人烦恼的、痛苦的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应该是我们老师的追求和目标。

让学困生在较浅易的知识层面有所收获,让中等生在保证基础知识方面夯实功底,有潜力的同学适当向难度进军,同时要为优秀学生留有余地,要让他们“吃饱”,又要让他们“吃好”。

在充分“备学生”的前提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要展开分层次教学,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潜力,享受进步的愉悦,体会教育的美妙,让学习在益智的同时,树立对生活和人生的信心,达到了教育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在作业辅导时,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化功夫,耐心辅导,严格要求,推心置腹,循循善诱,注重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要细心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改,找出问题之所在,及时当面指导。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好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性、求知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起点来评价,多鼓励,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对优生可实事求是地批评,对学困生要抓住其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

二、优化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活性思维,让性情各异的学生都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把课堂变成“学堂”。

优化课堂语言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关键的因素是“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于漪说过:不开口不动情,不动情不开口。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情感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

语文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变成一个“情感”的媒体,去敲醒学生的心灵,激荡他们情感的浪花。

教材所选取的文章,是作者的经历,生活体验,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作者真情实感甚至心血和生命的结晶。

文章中渗透着众多的情感.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

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入研究教材,充分认识,感受教材里的情感,理解,体会文中的真情,只有自己先被文章所感染,课堂上“以情发声”,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只有因教师而动情,才会积极主动地钻研课文。

三、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课堂绝对不可以把教学框在课堂45分钟内。

公共场所的诗文佳句、警示用语,新闻媒体中的公益广告,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同学们可以用心记录,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向人
请教。

这样既能欣赏美丽的景致,又能学习丰富的语言文化,真是一举两得。

学生当然乐意去做。

其实,岂止是一举两得,向人请教时不是在口语交际吗?留心身边,留心生活,生活处处有学问,长此以往还能培养学习习惯呢。

高层次的教育不就是培养习惯吗?我组织了几次“我最喜欢的××××”系列演讲,从对联、短信、广告词、颁奖词、演说词、流行歌曲、名言警句等等大家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中,充分感悟、生发,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动自己,愉悦别人,让学生充分体味汉语言的文化魅力,课内和课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互联网则为语文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让学生参与资料的查询、网页制作、课件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语文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幻灯、多媒体制作使语文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优化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上多动脑筋,注意研究、总结、经常不断地运用对学生素质培养有力的好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的大目标,才能逐步得以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