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ppt课件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ppt课件
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职能 费和投资;当供小于求
的“守夜人”角色。
时,限制投资与消费;
在社会政策方面,主张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9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2.罗斯福——国家干预 (1)背景 ①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时任总统胡佛及其政府 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②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 ①整顿财政金融。 ②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调整农业生产。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12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三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核心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知识经济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凯恩斯主 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 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 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 于“滞胀”时期。
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 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 展新模式。
4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 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一些新变化:各国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普遍发展;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 度;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出现“新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演变规律
自由资 第二次 私人垄断 罗斯福 国家垄断 本主义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 新政 资本主义
自由放任 加强国家 经济政策 干预经济
70年代至今 适当减少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
2
[思维导图]
3
[知识主线] 从19世纪以来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迎来以 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 运行机制发生巨大变化 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
考点二 自由放任与新政——克服危机的不同尝试 核心词:自由放任、国家干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1)措施:①自由放任:面对经济危机,胡佛继续奉行自由 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否决国会救济方案。 ②关税壁垒:1930年胡佛大幅度提高关税,其它各国也纷 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掉 入“沟底”。 (2)结果:整个社会一片混乱,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 心,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崩溃的边缘。
8
经济理论:由自由主义向凯恩斯主义转变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1933年 1933年-1973年
代 表 人 物 亚当`斯密《国富论》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
与代表作
货币通论》
内容
资本主义经济由市场这只 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
“看不见的手”自动平衡 活,调节商品供需矛盾,
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政 当供大于求时,刺激消
10
项目
具体内容
整顿财政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
金融体系 值,刺激出口。
对工业加
通过工业复兴法,限生产规模、
强计划指导 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核心) 防止盲目竞争。
调整 农
压缩产量、稳定价格,改善农业
业政策
生产环境。
积极推行
兴办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
“以工代赈” 稳定社会秩序。
15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4.“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 工业。 (3)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16
考向例析·考力提升
考向一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5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核心词: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制度信仰危机、法西斯主义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 (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 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 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
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6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4.影响 (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 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 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摇摇欲坠。
7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13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工伤保 险、教育等方面。 (3)影响 ①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14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 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 (2)影响: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 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 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 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典例1 (2013·天津高考)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
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11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3)主要特点: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 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 的局部调整。 (5)影响 ①积极——直接影响: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 来;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②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