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共8题;共16分)1. (2分)(2018·桂林)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 撰文(zhuàn)应和(hé)星宿(xiu)咄咄逼人(duō)B . 揶揄(yé)迤逦(lǐ)谄媚(chǎn)言简意赅(gāi)C . 哽咽(yè)狞笑(níng)倔强(jué)苦心孤诣(yì)D . 无垠(yín)贿赂(lù)绰号(chuò)彬彬有礼(bīn)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涰为一体。

B . 灯光倒应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C . 深蓝色的天暮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

D . 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3. (2分)(2016·金平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B .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C . 爬阳台爬窗户不是一件好玩的事,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D . 科比以球技和成就,以近乎偏执的勤奋和好胜心,以及在逆境中坚强不屈的职业态度,征服了球迷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B . 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 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 . 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5. (2分) (2015七上·邵阳期末)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②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 ①⑤③②④B . ③④②⑤①C . ③④①②⑤D . ②⑤③④①6. (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②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③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④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⑤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 . ①④⑤③②B . ⑤③①②C . ①⑤④②③D . ⑤③②①④7. (2分) (2019七下·福田期末)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春秋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主持编纂者为司马光,他与欧阳修均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B . “我和张老师是在一个偶然积认的,她在大学教德语,我现在和她学德语。

”句中的两个“和”均为连词。

C .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黑龙江呼三(今属哈尔滨)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 . “谈谈理想、归纳方法、查找原因,新闻记者”均为动宾短语。

8. (2分)匡太公的遗嘱中,要求匡超人以之为重的是()A . 出人头地B . 利禄C . 功名D . 德行二、现代文阅读。

(每小题6分,共6分) (共1题;共6分)9. (6分) (2017七上·泰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

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

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

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

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

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

“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

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

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子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

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

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

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

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1)文章开头的画线句是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___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②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

”的表达效果。

(3)第③段说“这像极了我的母亲”,结合全文回答:文中的“蒲公英”和我的母亲哪些地方相似?(4)本文第⑤段画曲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有相通之处。

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18分) (共3题;共18分)10. (2分)(2015·福州) 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 《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 . 《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 . 《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 . 《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11. (10.0分)阅读《师说》(节选),完成问题。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一致的是()A . 古之学者必有师十年春,齐师伐我。

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先帝创业未办而中道崩殂C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求闻达于诸侯D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苟富贵,勿相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第②段文字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试就文段中对比的具体内容加以简要概括说明。

12. (6分)(2014·莆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