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行为科学理论、定量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难点: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法约尔等。
二行为科学理论
1、人际关系学
2、需求层次
3、人性假设
三定量管理理论
1、管理科学
2、管理决策
3、系统管理
四、现代管理理论
1、社会系统
2、权变理论
3、经验理论
4、管理过程
理解管理原理的含义,了解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认识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1)系统原理
掌握系统的含义与系统的特征;认识系统思维的特点以及系统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掌握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认识系统管理方法。
(2)人本原理
理解和认识人本管理的定义;了解人本管理、人本主义和工业人本主义之间的联系何区别;掌握人本管理的思想与内容。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方针;认识人本管理的战略任务。
教及学难重点点
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西方的管理理论;管理的各种原理和方法;管理道德的含义;四种道德观;社会责任观;决策的类型;决策的过程和方法;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形式;组织层次化;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比较;管理人员人员培训的方法;组织变革的动因和内容;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领导的概念;领导方式行为理论;领导方式情景论;沟通及其过程;管理组织沟通;控制的过程和类型;控制理论;创新职能的内容;创新的过程。
对于管理和管理者的理解会因为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而比较片面,在授课中要注意引导。
管理学课程教案
课次
2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二节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了解主要的管理理论派别如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以及质量管理理论。重点掌握科学管理原理、行为学科产生、权变管理理论的精髓;了解当代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
教案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管理学
系(院、部)
经管系
教研室(实验室)
工商管理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使用教材
管理学(周三多)
淮海工学院教务处制
二○○六年四月
教 案(首页)
课 程
名 称
管理学
总计:32学时
课 程
类 别
专业基础课
学分
4
讲课:32学时
上机:学时
任 课
教 师
职称
授课对 象
专业班级:艺术031共1 个班
4、管理的基本问题
5、管理环境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什么是管理?
2.管理有哪些职能?如何理解这些职能?
3.管理这角色有哪几种?如何理解管理者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4.何谓管理者的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请分别说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所需的管理技能比例。
课后小结: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什么是科学管理?为什么说它是科学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
怎样理解理想行政组织的特征?
霍桑试验的结论及对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X理论——Y理论的假设前提及相应管理方式。
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信念。
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责任原理
理解责任原理的内涵,理解和认识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
(4)效益原理
理解和掌握效益的概念及效益评价的内涵,认识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2.管理的基本方法
2、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管理者及其群体素质。
3、认识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了解管理环境和管理方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一章管理概论
第一节管理学概述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特征
3、管理者的性质及职能
课后小结:
各种管理理论从不同方面指导我们的管理工作,并且以往的研究对于我们授课中通过案例加以教学。
管理学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6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管理的基本原理
6、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教和学要目求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构筑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平台,为后续的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提供铺垫。
通过该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方法,培养与开发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作为未来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基要本参教考材资和料主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孔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5、戴淑芬:《管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难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技巧;决策的方法;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
;组织部门化各种形式的区别;组织层次化与结构有机化;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比较;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领导方式情景论;管理组织沟通;控制理论;创新的组织。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管理学课程教案
课次
1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管理的定义、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了解管理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