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

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

《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
如果能够明确知道自己的生命还有多久,是否还能够去无所顾忌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会在有限的剩余岁月里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曾经活过。

也许价值真的不可以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假如我站在莎菲的角度,清楚的知道生命的剩余岁月或许只会在静等时间流逝,走向生命的尽头。

莎菲是勇敢的,至少她可以在短暂的生命里,能够依然快乐生活。

面对生命,面对朋友,面对亲人,能够清晰的懂得自己在干些什么,在所处的环境里给予自己的定位。

面对苇弟的追求可以勇敢的拒绝。

一个弱者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别人的关怀,或是一种同情,或是一种怜惜,似乎出乎本能的关爱,这种爱是单纯的,如莎菲身边的那群人所给予莎菲的爱。

人其实是很矛盾的,会把过分的关爱看成一种负担,会考虑会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别人要关爱,仅仅是因为是弱者需要别人的同情吗?但如果真的给了足够的自由,视为平常人来对待,或许会考虑到人情的冷漠,事态的炎凉。

这是问题的纠结所在。

因此在莎菲的眼中,她的父亲,姐妹,朋友都在盲目的爱惜她,他始终不能够明白他们在爱惜她什么;爱她的骄纵;爱她的脾气,爱她的肺病?即使为这伤心,生气,他们也会仅仅安慰她,更加的包容和爱惜。

把微笑留给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娱乐自己,欢乐别人。

在朋友面前可以无所顾忌的哭哭笑笑,痛哭或者欢乐,暂时的,记忆却是持久的。

莎菲对于苇弟的态度,一个过于寂寞的人总是会厌倦生活。

过于吵闹会心生烦厌,而没有一些声息时,又会感到寂沉沉的可怕。

她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只是新的,无论好坏,但总是隔的太远。

很想让别人能够清楚的懂得自己,所以当苇弟忠实地表现自己真挚的爱,莎菲却在想:为什么他不可以再懂我一些呢?她很想追求真爱,愿意有那么一个人能够了解得自己清清楚楚,如若不懂,那些爱似乎就显得苍白无力,而没有意义。

她不骗人,不骗自己,拒绝苇弟。

在见到凌吉士时,她的心动了。

她为那个英俊的新加坡男生所吸引。

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煽动了心。

她想追求自己的真爱,以至于毫不犹豫的搬家,让他教自己英语,只是为了多一些机会。

她不因自己的病而退却,勇敢的向前走。

她也明白:这个社会里面是不准许任自己去取的所要的来满足冲动,欲望,无论这于人并没有损害的事。

在喜欢人的面前,她不愿意让人看得懂,看的太容易。

她很想需要这人间的感情,想占有许多不可能的东西。

看不到结果过程很艰难,她的清醒,她的思考,她的追求成了障碍,竟显得格外的沉重。

人一旦处于一个很冷静的境地,简直是超越了人性的。

思考的千千种种将会成为一种羁绊,对于自己所做出的行为悬着另一种方式去结束,或者继续,总是有一定的改变,再也回不到之前的心境。

无论对与错,莎菲最终放弃了她的爱情,蕴姐的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至此,逃避成了她的选择。

她不知道该如何度过她剩余的时间,竟会想:多无意义啊,悄悄地生活,然后再悄悄地死去。

某些情境中死是一种解脱,没有惧怕,单纯的结束生命。

它曾这样总结自己的生命:我是给我自己糟蹋了,凡一个人的敌人就是自己。

这有什么法子去报复而偿还一切
的损失呢?好在在这宇宙间,我的生命只是我自己的玩品,我已经浪费的尽够了,那末一番的经历而使我更陷到极深的悲境里去了。

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了。

“未知生,焉知死”不能够诠释所有人的生命。

一样的年纪,在某些地方,我很钦佩对于生命她有不一样的看法,以及一些勇敢的做法。

她的理性远远超过了我。

可以如此清楚的明白自己,然后做出抉择。

无论她逃避之后的世界是否快乐,但我总相信她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在没有人认识的地方重新生活,是一个开始,亦是一个结束。

如果快乐,那么一切值得。

若不快乐,只是为了遗忘过去的不快乐。

选择留下或离开,都需要勇气。

但总归逃避不能忘记所有,不能永远的告别过去。

在生命的最后的时段里,能够安然的生活,没有宏观的的生命意义探索,没有微观的细节在乎,生活会不会简单而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