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翻译题讲述讲解

大学语文翻译题讲述讲解

语文翻译题总结(考整句翻译,不单独考字词。

)(各个符号划分的版本翻译侧重各有不同,我整理的是按课本划分的标点符号)论语学而(节选)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这样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同时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仪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里仁(节选)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富和贵是人们想要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道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与贱是人们厌恶的,但如果不用正道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摆脱的。

君子离开了仁德,凭借什么成就名声?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是违背仁德的,在急遽苟且之时也必定这样,在倾覆流离之际也必定这样。

”(按逐字严谨翻译只能这样了,有点不顺,但这次考试应该偏严谨一些,按教授的风格。

)阳货(节选)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翻译: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在日常的为人处世中实行这五种品德,就称得上是仁了。

”(子张)请问是哪五种品德。

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

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有显著成效,慈惠就足够来使人愿意出力。

”(百度上面的翻译太泛了,是按照课本和老师的来,禁不起推敲)补充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1),可以观(2),可以群(3),可以怨(4)。

迩(5)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

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5)迩:音ěr,近。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

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少壮美丽,它的花瓣茂盛艳丽。

这位新娘子嫁往夫家,使其家庭和顺。

桃花少壮美丽,果实成熟红白相间。

这位新娘子嫁往夫家,使其家庭美满。

桃花少壮美丽,枝叶茂盛。

这位新娘子嫁往夫家,使其家人和谐。

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声镗镗,手持武器奔沙场。

一部分将士在国内服劳役和在漕邑修筑城墙,只有我向南远行。

跟随孙子仲将军,联合陈、宋二国。

不让我回去,我心中担忧心神不安。

我停歇于何地,身处于何地?在何处丢失了战马?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在那森林之中。

一同生死不分离,和手有约定。

握着你的手,和你白头偕老。

哀叹你我相距甚远,不让我与你相会。

哀叹时间久远,不让我守信。

(好搜和度娘的翻译都有问题,啊!!!!!)驹支不屈于晋(下标重点)将执戎子驹支。

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追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

诘朝之事,尔无与焉。

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

”“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师。

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

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敢离逷?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

”赋《青蝇》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会晤时准备拘捕姜戎首领驹子。

范宣子亲自在朝殿上指责他,说:“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在瓜州追逐你的祖父吾离,你祖父吾离身披茅草,头戴荆条,前来归附我们先君。

我们先君惠公有不丰厚的田地,与你们平分,来供养部族。

现在诸侯事奉我们国君不如从前了,大概是泄漏了言语出去,应当是你的过错。

次日早朝的事,你不要参加了。

参加,就拘捕你。

”驹支回答说:“从前秦国人倚仗他们人多,对土地贪得无厌,驱逐我们戎人。

惠公显示了其大恩大德,说我们戎人,是四岳的后代,不抛弃我们。

赐给我们南部边境的田地,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吼叫的地方。

我们戎人铲除了那里的荆棘,驱逐了那里的狐狸豺狼,成为先君不侵扰不背叛的臣属,直到现在没有二心。

从前文公与秦国讨伐郑国,秦国人偷偷与郑国订盟,并在郑国留下了戍守的人,于是就发生了殽山之战。

晋军在前面迎击,戎人在后面抵抗,秦军有来无回,实在是我们戎人使他陷入这个境地的。

譬如捕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戎人拉住它的后退,与晋国人一起将它摔倒。

戎人因为什么不能免于罪?从这次战役以来,晋国的所有战役,我们戎人都是相继按时参加,前来追随执政,同殽山之战时的心意一样,岂敢背离疏远?现在执政下面的大夫们恐怕的确有不足的地方,而使诸侯离心,却归咎我们戎人!我们戎人的饮食衣服与华夏之族不同,货币不通,言语不同,能做什么坏事?不到会参加,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于是朗诵了《青蝇》一诗,然后退出。

宣子表示道歉,并让他到会参与事务,以便成全自己平易近人的君子的声名。

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翻译:欧阳先生夜里正在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中惊惧接着聆听,说:“奇怪啊!”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忽然变得奔腾波涛汹涌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突然而至。

它碰到物体上又发出铿锵之声,像是金属撞击的声音;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浓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山川寂静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

绿草浓密丰美,碧绿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可以使人快乐。

然而秋风拂过草地,草颜色改变;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

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

“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刑罚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商声是主管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已经衰老而感觉悲伤。

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于繁盛就正当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有固定的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是万物之灵长,无穷无尽的忧虑使其心绪煎熬,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使他的身体疲惫。

只要有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

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

然而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考虑究竟是谁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对秋声产生怨恨呢?”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

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