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八则》解读

《论语八则》解读

论语八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 (《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lè)之者。

”(《雍也》)
曾子曰:“我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
【赏析评点】
第一则:“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

“学而时习”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体验分享的乐趣。

“人不知而不愠”体验孤独的乐趣。

第二则: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思结合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在于明理。

两者是生命开发中相辅相成的事,结合起来才是好的学习方法
第三则:言行要谨慎,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第四则:论述学习的三种境界。

“乐之”是高级境界,把学习视为人生的享受,心灵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两忘,是陶醉的学习。

第五则:自知者明。

告诫人们要从做事、交友、学习等多方面不断地反省自己,完善自己的品德。

第六则:知人者智。

及时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好恶,才能和谐相处。

所以,不必去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随时提醒自己去主动了解别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高尚的人生态度。

第七、八则:学人者强。

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整体感知】
课文所选八则,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则侧重于“为学”,后四则侧重于“修身”,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为学的道理可以引申为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可以落实为为学的道理。

做人和做学问是统一的。

【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第二则: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第三则: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第四则: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五则: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第六则: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而怕自己不知道别人。


第七则: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第八则: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