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北师大版2019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七课时跳绳教案

精选北师大版2019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七课时跳绳教案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第七课时跳绳
【教学内容】
跳绳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有关的照片。

(课件出示)
师: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
有2个小朋友在摇绳,有6个小朋友在排队跳绳。

有3个小朋友穿裙子,有5个小朋友穿裤子。

有4个女同学,有4个男同学。

有1个小朋友戴帽子,有7个小朋友没有戴帽子。

……
设计意图:跳绳是儿童喜爱的活动之一,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活动主题,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二、探究新知
1. 计算8的加减法。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
有2个小朋友在摇绳,有6个小朋友在排队跳绳,列式为6+2=8或2+6=8。

有3个小朋友穿裙子,有5个小朋友穿裤子,列式为3+5=8或5+3=8。

有4个男同学和4个女同学,列式为4+4=8。

有1个小朋友戴帽子,有7个小朋友没有戴帽子,列式为1+7=8或7+1=8。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
桌讨论一下。

谁来给大家提一个问题?
(如果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
正在跳绳的有几人?8-2=6
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
正在摇绳的有几人?8-6=2
有几个穿裤子的小朋友?8-3=5
有几个穿裙子的小朋友?8-5=3
有几个男同学?8-4=4
……
2. 分一分,填一填。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下面同学们打开教材第38页看“分一分,填一填”,自己动手用花片代替桃子,帮小猴子把8个桃子分一分,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录分的过程,并填在表格里。

学生动手操作,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 计算9的加减法。

现在我们把9个花片分成两部分,可以怎样分?记录在教材第39页的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最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习8和9的加减法。

4. 说一说。

谁能说说“3+5=8”还可以表示什么?
可以是3顶帽子与5顶帽子,合起来就是8顶帽子。

可以是3只小绵羊与5只小山羊,合起来就是8只小羊。

……
5.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

(教材第39页“试一试”第1小题)
师:图中有9个方格,如果我们只涂其中1格,可以用算式1+8=9或9-1=8表示。

如果我们涂其中的2格呢?谁会列式?
(2+7=9或9-2=7)
涂其中的3格呢?4格呢?……一直涂下去,用我们学过的列算式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后组织交流。

(2)出示课件。

(教材第39页“试一试”第3小题)
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做习题,然后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举一反三,由扶到放,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己学习、自主探究,最终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能够自己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研究8和9的加减法,并且完成了记录过程,很了不起。

今后大家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

【板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
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9 0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