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
2020/12/11
一.(1)追述马克思的逝世。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
记叙
二.(2-8)评述马克思一生的 伟大贡献及其影响。 议论
三. (9)对马克思的逝世
表示深切的悼
全文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中心论
点是
(C )
A.马克思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 B.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 C.马克思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伟大的 思想家。
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无与伦 比的重要作用。
2020/12/11
研读课文 : 第1节: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
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
表示作者对朋友逝世的一种无比悲 痛。
文中的“两分钟”、“安静地” 不同于一般记叙文中写实的时间概 念和人物姿态的描写,而是一种痛 苦心情的表露,是对马克思忘我工 作的揭示和赞扬
2020/12/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识时起, 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 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间,他们精诚 合作,亲密无间,在一切重大问题上,他们的看 法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写了许多经典著作。 即使分居两地,也通信联系,交流思想感情,相 互支持。两个人都为结识对方而自豪,“他们的 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 说”(列宁语),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佳话。
2020/12/11
第1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用 了哪些词语来交待的?
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用了讳饰的手法,委婉地将不便于 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事情说出来,把沉 痛的感情用平静的口吻表达出来,比较 委婉含蓄。
2020/12/11
“停止思想”、“安静地睡觉”、 “永远地睡着了”这些短语怎样理解?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 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 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
2020/12/11
2020/12/11
一、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1、估量(liáng) 2、诽谤(fĕi bàng)3、 芜杂(wú) 4、 豁然开朗(huò) 5、悼词(dào) 6、浅尝辄止(zhé) 7、空白(kòng) 8、卓有成效(zhuó) 9、 诬蔑(wū) 10、嫉 恨(jí) 11、 衷心(zhōng) 12、 给予答复( jĭ)
2020/12/11
3.从语法的角度看,本段是( A ) A.单句 B.一重复句 C.多重复句 D.独句语段. 4.论述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什么先要摆出“达尔 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其作用C是( ) A.进行类比,表明马克思是一个伟大人物,发现的规律很重要。 B.进行比喻,表明马克思和达尔文都是伟大人物,他们的发现 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C.进行类比,表明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同样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D.进行比喻,表明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同样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5.这一段话主要阐明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C )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B.主要强调吃、喝、住、穿的重要性。 C.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D.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构成经济基础。
二、下列词语字形、注音、释义均正确的一项是( B )
A.繁芜(wú)丛杂:形容草木茂盛,多而杂。芜:没有。 肤(hū )浅:形容理解不深。 B.豁(huò)然开朗:形容开阔或通达。 诽谤( bàng):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C.卓(zuó)有成效:效果很好。 污蔑(miè):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D.永垂不朽(xiú):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不可估量(liàng):无法估计。
2020/12/11
2020/12/11
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
马 克 思 在 特 里 尔 的 故 居
2020/12/11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1895)
德国哲学家,马克
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 挚友,被誉为“第二提 琴手”,他为马克思创 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 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 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 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 本论》等著作,并且领 导国际工人运动。
2020/12/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介绍死者的 逝世时间、 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悲痛
二、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 颂 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扬
三、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 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怀念
2020/12/11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
伟大的政治家,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 伟大导师、哲学家、 经济学家、革命理 论家。主要著作有 《资本论》、《共 产党宣言》等。
D.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影响。 E.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2020/12/11
第2段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他的逝世所带来的损 失之大?
“不可估量”、“空白”陈述了马克思的 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
第2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 巨大损失的?
一是从受损失的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 学),一是从受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空白)。
这些词指出马克思已经去世了。 运用了讳饰的手法,既表现了作
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 悲痛之情。
2020/12/11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 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 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 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 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 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 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 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类__比___论证方法,意在强调 _马__克_思__发_现__人_类__历_史__的_发__展_规__律_的__划时代意义 (不超过20个字) 2.“一个简单的事实”的内容是(D )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B.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C.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 艺术、宗教等等。 D.人们首先必须吃、„„而不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