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教案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的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四、作文病例
分析下列文段在论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整改。
病例(一)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以引代证
(二)
三菱汽车公司发现已出厂的本公司某型号汽车的发动机点火器存在缺陷,于是立刻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该型号汽车,并免费更换发动机。试想,这将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失啊,但它的信誉非但没有受损,其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还得到高度赞赏。相反,博士伦公司对用户提出的某清洗液导致角膜炎的投诉予以否认,结果投诉越来越多,最后虽然它也召回了产品,但其品牌的名誉已经大大受损。面对错误,有人坦承,有人否认,可见简单的事要做好不容易。
参考示例:洪战辉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因为自立自强,他感动了万千国人。因为自立自强,他收获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3、范例3:(论点:踏实)
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万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于踏实的功底。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
“叙例一"与“叙例二”使用相同的事例,却能证明不同的论点,其原因就在于作者能够准确地把握叙例的角度。为了适应“论点一”的需要,“叙例一”让薛谭作为陈述主体,扣住他“走极端”的特点;为了适应“论点二”的需要,在“叙例二”中突出陈述对象秦青,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扣住“身教”这一角度。可见,在使用论据时,论据的定向性叙述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读考纲
《考纲》要求作文有独立见解,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想写出有独立见解,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文章,除了选择充实的论据,还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论点。
三、内容概要
论据;事例(代表性、普遍性)——事实论证
名言 ——道理论证
论据要求:1真实、切合题意;2弃旧用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有时代感。
2、范例2:
一支箭直射而出,超越了冲向长空的老鹰。回望身后的老鹰,箭得意洋洋。可好景不长,箭飞了一阵径直向下栽去,跌落到了地面,而老鹰依然在天际翱翔。箭为什么会跌落地上?鹰又为什么能够长久地飞翔?箭依靠的是片刻的外力,而鹰凭借的是自身的努力。所以,要取得成功,必须靠自己自立自强。
方法介绍:通过探求原因分析论据,这叫探因分析法。
去年到青海湖旅行,包车队识一个司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是每天笔挺的西装衬衫,永远提前10分钟到门口等,车子座套每天换,车上免费准备垃圾桶矿泉水湿纸巾和睡觉盖的薄毯。自带单反相机一台,默默拍下客人观景时的背影或远景,分别时送给客人。
做家具认识一个木匠。生意很大,手工很慢。虽然我定的两样东西并不贵重,但是量尺寸时他亲自来,为的是“要看看你家的壁纸究竟啥颜色,用这个木料行不行”;送货时他也亲自带着徒弟来,生怕安放的不合适,连我放的位置不合他意都焦虑得要命,抚摸着光滑的木头满眼爱意。
思路:反面假设→ 结果展示→ 正面强调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在对比中强调论点。
实战演练
王羲之从小就立志要做书法家,他九岁就开始练字,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最终练就一手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论点:立志)
参考示例: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四)下面是一位同学为证明“要另辟蹊径”这一观点写的一段文字,分析所引用的论据是否恰当。
这几天老天不作美,整天鹅毛大雪,搞得周天寒彻。我父亲患急性阑尾炎,经医生诊断需及时开刀,我特地去医院服侍父亲。在路上,我专拣有人走过的‘雪道’。心想,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一定不很滑。然而没走几步,便摔倒在地。满身都是雪。口袋中的钢笔都摔坏了,蓝墨水把淡黄色的外套染蓝了。于是横下一条心,闯自己的路。勇敢地在那些‘未开垦’的雪地上走,另辟新径。踏在雪地上发出吱吱的声音,身后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谁知这条新径,使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件事使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旧辙要循,新路不可不拓。
论点:成功来自经验;挫折也是一笔财富;失败乃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
原则:根据论点需要截取材料,突出论证与论点有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根据自己论点的需要,选择调整,进行定向叙述,以做到叙例与论点高度统一。
实战演练: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响遏行云》)。
方法介绍:对前面几个简例的归纳总结,这叫归纳分析法。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思路:归纳共性→揭示观点
关键:一句话概括多个论据;将共性、实质扣住论点。
实战演练:(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二)善于“事”“理”结合
原则:扣题分析——即围绕论点对所引用事例进行理性分析。
1、范例1:
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六0六”。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制成新药;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参考示例: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别样人生。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4、总结:(学生归纳):
议论文论据分析 一个原则:紧扣论点
——材料与观点基本没有关系。
(三)下面文段是对“勤奋与成才”这一观点的论述,分析是否有不妥之处。
司马迁勤于积累,查阅大量书籍,进行考证,才写出《史记》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杰克伦敦把好的词句摘抄下来,贴在镜子上,热水袋上,床头上,以便随时记诵,就这样才有《马丁 伊登》等长篇小说的问世。
——论证偏离论点。
课题
高三作文训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格日乐
10-16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
2、了解论据的使用要求,掌握论证的方法技巧;
3、培养议论、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辨析作文病例,明确议论文在论证过程中长出现的问题。
2、通过初步了解后的练笔来深入把握论证方法的运用;
3、通过综合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论证能力。
10年来用同一个保姆,前几天她第一次给我请假一周。回家之后我发现她给厨房的垃圾桶认真套上了7层垃圾袋。
我深深地迷恋每一个人全情投入自己手艺时的样子,无关这手艺是写代码还是扫大街。不为任何人,自己就是最大的理由,不苟且、不应付、不模糊,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做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这,就是尊严的来处。
2、为下面一段文字添上一段假设论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会准确围绕观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写议论文。
教学重点
掌握论证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
准确围绕观点分析材料。
教学关键
讲练结合
课型
写作
教学方法
分析点拨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综合运用。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
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议论文是学生在各级各类应考活平时练笔中选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多数学生不能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就是因为不能得当的论证。
三种方法:只摆现象材料——追原因 →探因分析法
已有结论材料——问假如 →假设分析法
列举事实材料——找共性 →归纳分析法
六、作业
1、结合《尊严的来处》,选择角度写出事实论证,不少于200字。
——责任
——细节决定成败
有些人对于“尊严”的理解就是:办事儿不用求人,人们都求我,到哪儿都是VIP。窃以为,这是特权,绝非“尊严”。
二、(一)同一材料可以多角度立论。
(二)善于“事”“理”结合。
三、
假设论证:反面假设→ 结果展示→ 正面强调
已有结论材料——问假如
因果论证:为什么→是因为
只摆现象材料——追原因
归纳分析:归纳共性→揭示观点
列举事实材料——找共性
总结
板书
笔记
教学反思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软肋,尤其是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议论文,学生也经常写成四不像。此节课重点解决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论证问题,希望通过指导一些方法给学生一些有益的启发。本节课按原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示例清晰,讲解充分,教法得当,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不足的是课堂中巡视关注学生的辐射面还不够大,学情跟踪落实还有待提高。
——论据记叙过详。
改后:雪后,我去医院探病,先拣‘雪道’走,然而连摔两跤。于是我决心闯自己的路,在‘雪道’旁另辟新径。谁知这条新径使我顺利地到达了医院。这件事使我……
五、诊断处方
(一)善于剪裁论据
同一材料可以多角度立论。
举例: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六百零六次,才获得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六0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