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届现当代文学论文
学科专业: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
学生学号: xxxxxxx
中国﹒xxxx﹒xxxx
xxxxx年xxx月
浅谈金庸小说的深层次影响
摘要
在现在,提到金庸的作品,只要你是中国人,不分等级、不分社会地位、不论性别,都会对他作品里的一些人物有意或无意之间都有一些印象,憨厚的郭靖,多情的韦小宝,讲义气的乔峰。
在六七十年代,电视、网络还不发达,人们了解金庸作品只能通过纸质(报刊、书籍、杂志)媒介来了解,在当时,已经很多青年人多少都受到金庸作品里的一些审美标准的影响,而当八十年代后,电视的发展,金庸的作品更是影响了大江南北,不仅是他作品的艺术价值影响了人们,还有他作品里的理念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宇宙哲学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金庸,小说,影响,价值观,哲学思想
一、金庸小说里的哲学思想
在金庸小说里,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中国的古典哲学,而且在他作品里的古典哲学还有一定的新的解释。
比如儒家思想,体现的是仁义礼智信、社会和谐的思想,而“仁”的思想在儒家思想里又是最重要的。
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任务形象无疑是体现了这种儒的思想,在郭靖的身上显示出“为国为名,侠之大者”的风范。
①在襄阳的时候,为了抵抗外敌,可以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命,对自己的国家忠,对自己的人民忠,上面这些都体现了儒家的主张。
可是在金庸作品里,还有新的见解,比如写慕容复时,就体现出了慕容复的悲剧,对爱情的背叛,对朋友的不义,对待下人不仁,这样的人在儒家正统思想里是坚决批判的。
在最后,慕容复确实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可是金庸把他写成了一个悲剧,让人对人性有反思,想想,其实慕容复很可怜的一个人,人们有意或无意就会原谅他了。
释教的思想在金庸小说15部小说都有体现。
佛家的观点主要讨论是人在肉体上的解脱,在精神上归宿的问题,宣言的是人老病死都是苦,我们要承受人间一切苦痛,最后才能登上极乐。
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天龙八部》里,所描写的人物几乎全是悲剧,乔峰原本是丐帮帮主,可是契丹人的身份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与阿朱相爱,但命运又促使自己又亲手杀死阿朱。
虚竹原本是少林的一名普通弟子,可一次次的偶然因素让自己远离了佛家,坐上了灵柩宫宫主。
到最后,又是在偶然中知道方丈就是自己生生父亲,而且刚知道父母就双亡了。
段誉先是陷入乱伦的恐惧之中,后又有邪恶身世引发的负罪感使自己痛苦不堪,而他们到最后都找到了心灵的寄托,知道了人生很多事是该经历的,所以最后都有了心灵的归属。
很多人会问,难道乔峰死了也是归宿,我想说在那种环境下,乔峰不死,不管是哲学上还有艺术上都说不过去。
乔帮主用自己的死亡诠释了佛家的伟大,宣扬了佛法的普度众生。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构成。
在《笑傲江湖》里,令狐性灵冲逍遥自在,不为虚所迷,不为权势所左右,不拘泥于俗理,如行如流水遨游江湖。
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思想,在于探索宇宙原始,追求万物本源时,并不忘怀现实人生。
②在《倚天屠龙记》里,武当就是道的化身,
①《笑书神侠——孔庆东点评金庸》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
②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他们讲究潇洒,武功也是,太极刚柔相济,很有审美效果,同时也蕴含了道的本源思想。
如杨过、张三丰,黄药师等人,他们的言行思想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是残缺不全的,但从合天道的角度来看却是完整无缺的。
武侠小说中的神人们正是顺应了天道,从“天人合一”的修炼中,获得了与众不同的精神和力量,从金庸小说里对他们的描写,我们可以找到道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其实,在金庸小说里不仅蕴含了中国传统的古典哲学思想,还有一些西方的味道,比如人和自然的关系,他不单纯的赞同人定胜天,他也不单纯的认为阴阳构成世界,他描写的很多人物还具有马克思哲学的观点具有的一些特点,只是西方哲学在里面表现得不是太明显。
比如说《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他将西方的写作手法和一些观念融入到小说中,使小说鲜明的体现了“新派”的特征。
比如说康德提出的人的异化,在《天龙八部》里就有体现,聚贤庄的少庄主庄聚贤就是其中一个,在家破人亡后,内心充满仇怨,最后心魔控制自己,使自己被仇恨所支配,被人利用,最后变成了“非人”的性格。
所谓“非人”,就是人异化后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行为和想法与原来的自己差距很大,甚至是极端,也可以用心理学上的术语“人格分裂”来解释。
二、金庸小说为什么能影响我们的价值观
大众传媒的发展,使许多小说拍成了影视剧,在结合电视的优势,很快的被人们接纳了,因为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主动的去接受消息和知识,而电视的产生后,人们可以被动的去接受电视上的内容,可以不用思考,不用联想,就可以通过演员的演技和表现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所以金庸的作品以拍成电视剧,很快为人们所接受。
在现实中的很多人,看电视后,都把自己融入到剧情中,入神时总认为自己是电视剧里的一员,总以电视里的审美标准来规范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久而久之,自己的情感就寄托在电视里,寄托在某一位自己喜欢的人的身上,就像九十年代《天龙八部》热播时,很多人就崇拜乔峰,以至于现实中的黄日华大家都非常喜欢,一段时间就以乔峰的仁义道德约束自己,这就是人们的情感他们渴望在小说里找到诉求。
很多人的审美观是不同的,但是金庸的作品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很有艺术价值的,首先,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在《笑傲江湖》里,以悬念的方式结构情节,大小悬念一个接一个,使读者恍然大悟,尤其岳不群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刚开始在人们心中,华山岳不群是君子的象征,读者观众都很喜欢敬佩他,认为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所接受的,是正义的化生,可到最后为了武功精进,为了地位,不惜牺牲身边的人,极度反差间,使故事更加有可读性。
其次,在每部小说里都离不开唯美的爱情故事,在《神雕侠侣》里,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使人荡气回肠。
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和黄蓉的相互了解,相互照顾,不离不弃的爱情使人羡慕。
尤其在《鹿鼎记》里,韦小宝的多情更是让人记忆深刻,获得七个老婆的道路更是曲折迷离,让人啼笑皆非,到最后也会引人反思,爱情其实很简单。
最后,金庸的作品还蕴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金庸的作品不仅蕴含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还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一起融入作品中,如琴、棋、书、画、医、相、卜、巫及山水和花,构成了和谐的的艺术境界,从而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层次。
③
③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金庸的作品
1955年,金庸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到1972年封笔,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共出版了15部小说,在1982年推出《金庸作品集》,在金庸作品集推出后,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对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有了较大的影响,那么,在接受金庸的作品时我们应改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接受科学的教育方式;在金庸作品里,有很多唯心的东西,比如说武功吧,在里面的主角武功高强,劫富济贫,大仁大义,做什么事都很随性,很多不尊重客观事实,在长期的电视画面里,很多人接受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做事情时产生浮躁的心理,尤其是患有“媒体依存症“的人还有在金庸作品里,韦小宝的形象大家都明白,从而产生一群崇拜者,而这群崇拜者以青年人为主,这样的话容易产生一些社会矛盾,所以我们必须要接受很科学的教育,使自己有独特思考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形象不受作品里的人都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宇宙观念的约束。
我们还应该培养艺术欣赏能力;欣赏金庸的作品,既要受他作品里的曲折的故事情节所感染,又要注重他作品的艺术价值,很多人看他的小说看得茶不思、饭不吃的,上课看,走路看,上厕所都还要看,这类人多是读故事而看金庸的小说的。
我们知道金庸描写人物也是很好的,而且金庸的作品又不完全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描写人物注重写人性,我们看金庸作品时,更注重的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所以,我们在欣赏金庸的作品时,不要一味的狼吞虎咽,我们要回味,我们也要有选择,清楚自己是为了消遣而看小说,还是为了艺术的美而看小说。
结语
金庸小说给我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视觉效果,金庸小说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给我们带来了一杯清泉。
读罢金庸小说总是让人们不自觉地去感受其中的多姿多彩,你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如天马行空般的穿越中华大地会让你感受到广博中华的美妙绝伦。
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金庸小说的引领下,我们该树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该怎样去看待世事变迁与爱恨恩仇。
参考文献
【1】孔庆东.金庸评传:重庆出版社,2008
【2】范伯群,孔庆东.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金庸作品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4】《笑书神侠——孔庆东点评金庸》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
【5】倪匡我看金庸小说远流出版社1987
【6】冷金成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