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

名词解释:
内水: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及其河口、内海、港口、港湾、领峡以及其他位于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

海湾:深入陆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海域(公约规定:海湾是明显的水曲,其凹入程度和曲口宽度的比例。

使其有被陆地环抱的水域,而不仅为海岸的弯曲。

但水曲除其面积等于或大于横越曲口所划直线为直径的半圆形面积外,不应视为海湾)
领海:处于沿海国主权之下、位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并邻接的一带海域(公约: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
无害通行权:任何外国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沿海国的领海的权。

毗连区:毗连一国领海并在领海外一定宽度的水域.
岛屿: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大陆架: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床和底土。

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公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
紧追权:外国船舶或其小艇之一处在追逐国内水、领海或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并违反有关规定,本国军舰、军用飞机或政府公务船、飞机有在外国船舶视听所及距离内发出视觉或听觉停驶信号并追逐,直至被追逐船进入其本国或第三国领海为止的权力。

渔业许可:国家根据水产资源的状况和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从事渔业活动的人员及这些人员在渔业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使用的船舶、涉及的水域、捕捞对象和作业时间的许可或批准.
禁渔制度:国家根据渔业资源的休生养息规律和利用状况,划定一定范围的禁渔区、保护区、休渔区,规定禁渔期、休渔期,确定禁止使用的渔具渔法等一系列措施和规章制度总称
远洋渔业: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到公海和他国管辖海域从事海洋捕捞以及与之配套的加工、补给和产品运输等渔业活动,但不包括到黄海、东海和南海从事的渔业活动.
远洋渔业: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到公海和他国管辖海域从事海洋捕捞以及与之配套的加工、补给和产品运输等渔业活动,但不包括到黄海、东海和南海从事的渔业活动。

船舶检验:指依照有关国际公约、政府法令和船舶技术规范对船舶的构造、性能、机器、安全设备和通讯设备等有关船舶航行安全的船上设施进行检验
船舶碰撞:指船舶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

海上救助:又称海难救助,是指对遭遇海上危险的船舶、货物及运费等财产的全部或部分,由外来力量进行救助,并由此获得救助报酬的行为。

海上海助是海商法特有的法律制度。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指在发生重大海损事故时,作为责任人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承租人和救助人等,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将自己的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法律制度。

简答题
1)内水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国家有权准许或禁止外国船舶进入其港口。

对于遇难的船舶,沿海国通常允许驶入内水或港口,但应遵守沿海国的一切规章和制度。

外国军舰未经准许不得随意驶入或通过他国内水或海港(但在港的外国军舰享有国家豁免权)。

2)领海的法律地位
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续,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对其内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国家对领海主权及于领海上空及海床和底土.
3)毗连区性质和地位
1、不同于领海,也不同于公海,沿海国只行使特定事项的管理
2、管制事项具体内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
3、管制权力
除防止外,还可以采取“惩治”措施
公约》:在沿海国设立毗连区所保护的权利受到毗连区内的外国船舶侵犯情况下,可对该外国船舶进行紧追
4)岛屿制度
1、岛屿与陆地领土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2、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的岩礁,只能有其领海和毗连区,而不能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5)岛屿对海洋区域的划分影响
小岛以12海里领海计,可得450平方海里面积领海,而以200海里计,可得125664平方海里专属经济区
6)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有不同于领海也不同于公海的特定制度,沿海国享有对一切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主权权利,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的主权权利,对于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建造和使用的管辖权,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等事项的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管道和电缆的自由以及与这些用途有关的海洋其他国际合法用途.
7)沿海国和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
1、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
2、关于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管理
3、关于海洋科学研究
4、关于海洋环境保护
8)公海自由
1.航行自由;
2.飞越自由;
3.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但应受大陆架规定的限制;
4.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但应受大陆架规定的限制;
5.科学研究自由,但须遵守《公约》有关规定;
6.捕鱼自由,但应受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管理和养护规定的限制。

9)我国主要渔业制度
目前,我国渔业法规规定的主要渔业制度有:渔业许可制度、禁渔制度、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制度、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制度、渔船渔港管理制度、渔业监督管理制度。

10)渔业许可制度的意义
国家为了对渔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促进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渔业许可制度一般是各国渔业法律制度的核心.
11)禁渔制度的意义
禁渔制度在保护渔业资源方面起了诸多作用,不仅保护鱼类的产卵场,保护某些特定鱼类的幼鱼,还可以控制或减少总体捕捞努力量。

一些禁渔的措施禁止了一些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或对资源有严重危害的方法,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起了积极作用
12)申请开展远洋渔业项目条件:
1、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拥有适合从事远洋渔业的合法渔业船舶;
3、具有承担项目运营和意外风险的经济实力,资信良好
4、有熟知远洋渔业政策、相关法律规定、国外情况并具有3年以上远洋渔业生产及管理经验的专职经营管理人员
5、申请前的3年内没有被农业部取消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记录
13)申报远洋渔业项目时,需报送的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和银行资信证明。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到他国专属经济区作业的,提供与外方的合作协议或他国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入渔的证明、我驻项目所在国使(领)馆的意见;到公海作业的,填报《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申请书》
5、拟派渔船所有权证书、登记(国籍)证书、远洋渔船检验证书(或勘验报告)原件和复印件。

6、农业部要求的其他材料
14)船舶登记
船舶登记,是船舶为取得国籍和悬挂一国国旗航行必须履行的手续,任何船舶只要在一国登记,取得该国国籍并悬挂该国国旗,即可在公海上自由航行,但必须遵守国际法与船旗国法律。

船舶进行登记,是船舶享受公海航行自由权的必要程序.
1、适用船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法人或中国公民的渔业船舶,以及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主管机关批准成立的外国独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渔业船舶,都应依照本办法进行登记。

2、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凡登记内容发生以下之一变更时,船舶所有人应当向船籍港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1)船名、船号;
2)船籍港;
3)船舶尺度、吨位或作业方式;
4)船舶主机类型、数目或功率;
5)船舶所有人名称或住址(船舶所有权没有转移);
6)船舶共有情况;
7)船舶抵押合同(不含解除合同)
15)构成海商法意义上的船舶碰撞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船舶之间要有接触
2、碰撞必须要有损害
3、碰撞必须发生在船舶之间
4、碰撞船舶其中之一应是海船
5、碰撞地点应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16)海上救助的成立应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1.被救标的必须是法律承认的
2.被救标的必须处于危险之中
3.救助行为必须是自愿行为
4.救助行为必须要有效果No cure,No pay)
17)处理海事争议的途径
1.和解
2.调解
3.仲裁
4.诉讼
18)船舶碰撞责任划分
1、双方无过失责任碰撞
损失由各受损方自行承担,常见的双方无过失责任碰撞有以下三种:1.不可抗力造成的船舶碰撞
2.意外事故造成的船舶碰撞
3.原因不明的船舶碰撞
2、过失责任碰撞
1.单方过失责任碰撞
过失方需对受害方遭受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过失方自己遭受的损害由过失方自行承担。

2.双方互有过失责任碰撞
各方按其过失程度、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过失程度相当或过失程度的比例无法判定的,平均分摊赔偿责任
注:老师上课提到的,这都有了。

选择题和是非题就得靠平时。

大家可多看看课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