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刺绣艺术表现形式
姜图图
刺绣是染织与服饰装饰艺术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染织服饰艺术与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刺绣是在针线缝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的是简单的绗纽针法刺绣,阿那多利亚高原的游牧民族则擅长链针法缝制皮革和毛毡的轮廓线。
可以说,是先有简单的针法,再有图形,再而图形上刺绣。
图形的装饰越来越复杂,对工艺技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促进了针法的发展。
在织物生产技术低下的早期,从远东购得的提花织物被欧洲人视为稀有之物。
人们利用刺绣工艺来复制这些纹样,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因此文艺复兴以后,刺绣日渐大众化、生活化,工艺技巧也更为完善。
随着工业革命和机器大生产的来临,手工艺生产越来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各个生产环节逐渐被机器所代替。
机织业和印染业的发展,使得各种印花和提花织物的廉价生产成为可能。
曾经主宰织物装饰的刺绣,由于快速廉价的机械制造,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机械文明的发展,一度曾取代了手工技艺,但人们重新对传统手工艺以及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予以关注。
由于传统手工艺反机器文明的特质,使它在新时代、新形式下代表了特殊的人文意义。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刺绣材料的应用都经历了从简到繁到精密复杂,用料单一到材料多样化的过程。
刺绣线从最原始的麻线、棉线、到丝线进而运用金银线、人工合成纤维。
线可以说是刺绣材料的基本元。
在线的基础上,衍生出带料、珠料、片料,布料和其它的现代合成材料。
围绕着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刺绣原料,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刺绣针法。
一定的材料结合相应的针法技巧,可创造出完美的效果。
运用线料刺绣的方式是最传统的方式,一般以刺绣的纹样为表现主体。
在古代中国,刺绣品中纹样的象征意义居于首位。
从中国古代天子服饰的“十二章”代表的天命神授到近代普通百姓服饰品上刺绣的吉祥纹样,都无不如此。
《尚书・益稷》帝舜曰:
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绣以五彩、彰施以五色,作服汝明。
这有可能是刺绣工艺在中国文字记载中最早的记录了。
在古代西方,刺绣织物首先是奢侈品,它繁复的工艺、华美的材质感,以及刺绣纹样的象征意义使它与财富、阶级地位等同。
在中世纪的欧洲,刺绣是贵族的游戏,在当时的贵族妇女中,就盛行“拆金银线”的休闲活动。
服饰上的线绣纹章,装饰效果华丽,清楚表明了穿着者身份和地位,是划分阶级的标志。
刺绣作为奢侈品,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释放了黑暗年代宗教压抑下对美及人性的渴望和追求,大大刺激了人们在服饰装饰上的想象力。
线料刺绣一般是在织物上作平面的装饰,基本维持了织物表面的平面效果。
线料微微高出织物的表面,形成浅浮雕的效果,在触觉上形成相应的材质对比,视觉效果大为丰富。
对织物而言,这种装饰或修改分为以下几种不同方式。
1.织物平面附加平面线迹的线料刺绣,针法一般配合纹样的图形要求而进行搭配。
中国传统刺绣技法中的平绣、刻形针绣、乱针绣、打子绣等是常用针法,一般采用丝线刺绣。
其中乱针绣的针法自由,针脚排列不规则,能很好得表现笔触随意强、色彩丰富的绘画和仿真图象。
现代机绣和电脑绣花,是刺绣顺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机械生产方式发展而来的。
一般适合于工艺要求简单、针法较单一、需要大批量生产的刺绣织物生产。
2.利用织物的经纬组织特点进行后处理,部分改变织物组织结构的刺绣。
有铺绒绣、十字锈、纳绣、抽纱、雕绣和网绣等几种。
其中,铺绒绣是类似手工纬锦的一种刺绣工艺。
铺绒绣必须使用纬线挑织预先铺设的经线,形成花纹。
因此,铺绒绣的过程就是编织的过程。
纳纱又称为纳绣,它必须根据织物的组织纹理进行装饰。
在这点上,纳绣和十字绣有相同之处。
十字绣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又被称为挑花,纹样规律性强。
挑花是十字绣的一种形式,不改变织物的结构,而是在平面上附加线料,
2003. 4 浅析刺绣艺术表现形式19
有规则的几何纹是它的特点。
十字绣的手法很多,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十字绣技巧。
其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欧的十字绣。
抽纱和雕绣这两种方法都必须在织物上先作减法再作加法。
刺绣后的布料,组织结构被改变。
抽纱的工艺换句话说,就是花边式的编织刺绣。
它按照纹样的图形要求,抽去不需要的经纬纱线,在布丝格子上扎饶编缝完成设计要求的图形区域。
因此,抽纱工艺受到布丝限制,布丝的粗细、疏密都对针法造成影响。
雕绣则是要先把纹样的部分挖去,再把镂空的纹样边缘包梗。
中式雕绣的顺序则相反,是先沿着纹样边缘包梗,然后再剪掉要镂空的部分。
网绣是在纱网织物上刺绣,一般根据网眼的规律刺绣纹样,也可不按规律随意刺绣。
以上三种刺绣都涉及到镂空,绣成品为透明或半透明物,和蕾丝的装饰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3.在织物上附加高出表面的浮雕式刺绣,纹样装饰成立体效果的刺绣。
中国传统刺绣中的钉线绣,又为贴线绣的工艺,如果使用金银线的则就是盘金或平金绣,是传统宫廷绣和宗教绣中的常用工艺。
挽绣和堆绣的立体感就更强了。
堆绣又叫高绣,使用填充物,再罩绣上需要的针法。
纹样部分高出布面,层层起伏,有浮雕感。
这种刺绣方法叫带绣,也叫扁带绣。
在西方有“洛可可”绣之名。
它有效地利用了丝带的幅度与量感,立体感明显。
带绣的针法和和线绳类刺绣的针法差不多,一般也是普遍采用平绣针法。
使用珠、片料的刺绣有珠绣和片绣两种。
珠绣据说起源于埃及,而空心珠自古以来就被采用,现在则种类更是丰富。
珠、片绣的材料取材广泛,涉及自然和人工合成物质,比如玻璃、化学材质、金属等制成品,光泽华丽。
珠、片料丰富的造型,华美的装饰,使织物散发珠宝般的光泽和魅力。
珠、片料的刺绣方法主要是通过针线有规律或随意穿缀珠片,钉缝在织物上而成。
因此珠片料一般是在织物的表面堆积成特定的纹样,可以是平面式的有规则排列,也可创造性的随意叠加成三维造型。
运用面料的刺绣形式,有在织物表面附加织物,形成微凸的纹样立体造型的方法;以及在织物表面钉缝使之立体塑形的方法。
补花作加法的刺绣方法。
在我国,补花又叫贴绢绣、贴绫绣,在花纹下加垫衬的叫“包花”。
包花工艺是用各种材质的织物剪成花形,在贴缝在织物上。
而褶绣使用了堆褶的装饰技巧,是线绣和面料造型工艺的混合运用,使刺绣造型立体的形式深化。
褶绣要先把织物折叠堆褶,再钉缝布褶突起的部分,展开后形成新的平面,再施绣花饰。
褶绣以匈牙利的最为闻名,该民族的女衬衫就多用褶绣装饰。
现代科技使刺绣材料更加多样化。
通常采用镶嵌和缀饰的工艺把一些新型材料点缀在绣品上。
刺绣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自己独立形式语言。
它工艺种类复杂多样,装饰手法丰富多样,艺术表现绚丽多姿。
刺绣艺术站在传统的基础上,以手工艺蕴涵的人文精神来呼应时代要求的回归自然、关注人本的情感需求。
同时,它还运用科技成果打破传统工艺在材质、制作工艺乃至概念上的限制,超越传统的平面装饰形式,应用现代设计语言,发展出新材质与多种材质混合的创新应用。
同时把材质创新应用与造型空间发展的可能性相联系,展示新
的创作领域和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