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a:40Fe:56Cu:64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3分,共35分)1.2019年4月16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在火灾现场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质屋顶燃烧B.消防用水汽化C.电线拉断D.拱柱摔碎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缺钙会产生龋齿B.超市里所有食品都不含食品添加剂C.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都是有机合成材料D.为减少“白色污染”,可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为了加快固体溶解,可用温度计搅拌B.直接点燃未经验纯的可燃性气体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D.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5.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氧原子个数不同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6.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如下:①两个氮分子:2N 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 ;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 ;④两个铁离子:2Fe 3+;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g ;⑥+2价的镁元素:Mg 2+。
其中正确的有( )A .②④⑤B .①④⑤C .①③⑤D .①④⑥7.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 +3O 2=====点燃2CO 2+2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是C 2H 4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D .CO 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已知:物质X 与Ca(OH)2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X +Ca(OH)2===Y +Cu(OH)2↓。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X 肯定不可能是酸B .X 和Y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C .X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D .Y 可以是CaCl 2或Ca(NO 3)2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焊锡、黄铜、铁是常见的合金B .煤、干冰、小苏打是常见的纯净物C .甲烷、乙醇、淀粉是常见的有机物D .塑料、橡胶、棉花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10.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
对下列画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B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D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11.分析下面的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实验内容实验结论A 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氧气有可燃性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有酸性C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 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12.甲、乙两个排污口共排放了H2SO4、KNO3、MgCl2和NaOH四种物质,每个排污口各排放其中的两种不同物质,下列关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A.H2SO4和KNO3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B.H2SO4和MgCl2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C.H2SO4和NaOH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D.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13.某同学梳理归纳以下知识: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③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番茄汁的pH;④将纯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锌片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⑤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⑥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4.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固体a是铜B.X一定是Na2SO4C.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NaNO3D.若回收到6.4 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5.6 g15.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B.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利用反应②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圈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16.(6分)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2)锰钢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________,可用于制作钢轨;(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________性,可以清除冰箱内的异味;(4)用来制作食品保鲜膜的材料是________(填“聚乙烯”或“聚氯乙烯”);(5)用下列物质除去油污时,利用乳化作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汽油B.洗洁精C.氢氧化钠溶液17.(8分)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发现江西”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
(1)“江南第一古村群”——安义。
济生堂楹联“参术功多皆道地,歧(岐)黄术妙竟回天”中“参术”是中药材,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中药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中药材常用生石灰防潮,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世界稻作发源地”——万年。
“万年贡米”盛名远扬,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_;扶贫农技员指导农民种植水稻科学施加尿素[CO(NH2)2]等肥料,尿素属于_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3)“华夏第一硒泉”——宜春。
温汤温泉以“富硒”著称,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属于人体中的____________(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如图是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
18.(6分)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2)欲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它们均升温到t2℃,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19.(8分)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其溶液的pH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
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0.(8分)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进行,甲、乙、丙都为金属,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3)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
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21.(7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某同学用自制的D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无纺布包内装的药品为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C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白色沉淀明显增加,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分析】A实验结束后,反应物中一定有剩余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小滨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HCl;你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认为________的猜想一定不合理,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