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种偏方调治胃痛
偏方一、消食方
配方:山楂、麦芽100克,神曲、粳米各50克,莱菔子20克,木香1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以上六味一同炒至米黄,研为粉末。
偏方二、山楂蜂蜜饮
配方:山楂、山楂叶15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山楂、山楂叶加适量水煎煮15分钟,然后滤渣取汁,调入蜂蜜即可。
功效:主治伤食胃痛。
用法:候温饮服,每日3次。
偏方三、内金散
配方:鸡内金5个
制法:将鸡内金洗净,放入铁锅内用微火焙干,研成细末。
用法:消积滞、健脾胃,适用于食积不化所致的胃痛。
用法:每次取3克内金粉,用开水送服,每日3次。
偏方四、大麦芽茶
配方:茶叶8克,大麦芽30克
制法:将茶叶、大麦芽放入有盖的杯中,注入开水焖泡5分钟即可。
功效:消食导滞,适用于食滞型胃痛。
用法:代茶饮,不拘时。
偏方五、生姜鲤鱼汤
配方:鲫鱼1条,生姜30克,陈皮10克,胡椒3克,盐适量。
制法:将鲫鱼除去鱼鳞剂肠杂、洗净;生姜、陈皮、胡椒用纱布包好,放入鱼肚内,然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煨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理气、散寒止痛,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
用法:拣去鱼肚内布包,趁热吃鱼喝汤。
偏方六、葱白汁
配方:葱白50克,香油10毫升
制法:将葱白捣烂,绞取汁液。
功效:温中散寒、温胃止痛,主治急性胃痛。
用法:取一勺葱白汁送入口中,然后以香油送服。
偏方七、肉桂丁香散
配方:肉桂15克,丁香15克,冰片10克。
制法:将上述三味一同研为细末。
功效:主治虚寒型胃痛,尤其适合阵发性胃剧烈疼痛时服用。
用法:每次0.3~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偏方八、醋泡姜糖茶
配方:生姜50克,白醋250毫升,红糖适量。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片,用白醋泡2天
功效:适用于着凉受寒所致的胃痛。
用法:每次取3片醋泡生姜和1匙红糖,用开水冲泡10分钟后服下,每日2次。
偏方九、艾叶敷脐方
配方:艾叶、白酒适量。
制法:将揉碎,用酒炒热。
功效:湿胃止痛,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
用法:纱布包裹,敷肚脐,直至疼痛缓解为止(外加暖水袋熨之更妙)。
偏方十、麦芽青皮煎
配方:生麦芽30克,青皮10克
制法:将生麦芽与青皮一起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滤渣取汁。
功效:理气、和胃,适用于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所致的胃痛。
用法:候温饮服,每日2~3次
偏方十一、柴胡疏肝散
配方:柴胡、枳壳、赤芍、郁金、延胡索各12克,香附、川楝子各10克,甘草6克。
制法:将上药加适量水煎煮,滤渣取汁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治肝气犯胃型胃痛。
用法:候温饮服,每日2~3次。
偏方十二、木香元胡散
配方:广木香9克,五灵脂9克,延胡索9克。
制法:将上述三味共研细面备用。
功效:主治肝气犯胃型胃痛,胸满气郁,两肋发胀。
用法:每次取9克药末,用60克黄酒送服,每隔3小时服1次。
如无黄酒,白开水送服。
偏方十三、佛手茶
配方:佛手25克(干品10克)
制法:将佛手洗净、切片,置于有盖的茶杯中,用开水冲泡,闷泡5分钟。
功效:疏肝理气,治肝气犯胃型胃痛。
用法:待茶饮。
偏方十四、香橼茶
配方:鲜香橼15克
制法:将鲜香橼洗净,放入茶杯内加适量开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
功效:养阴益胃、缓中止痛,适用于胃有虚热所致的胃痛。
用法:代茶饮。
偏方十五、包菜汁
配方:新鲜包菜500克,白糖15克。
制法:将白菜洗净,捣烂,用纱布绞取1杯汁液,然后将其加热,调入白糖并搅匀即可。
功效:泄热、止痛,适用于肝胃郁热型胃痛。
用法:一次饮完。
配方十六、仙人掌敷脐方
配方:仙人掌适量。
制法:将仙人掌去刺、捣烂。
功效:适用于热性胃痛。
用法:敷于肚脐处,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
偏方十七、老姜蒸猪肚
配方:猪肚1个,老姜50克,盐适量。
制法:将猪肚洗净、内外用盐抹匀;老姜洗净,切片,纳入猪肚内。
将猪肚用一个大碗盛好,往里面加少量清水,然后隔水蒸至猪肚熟烂。
取出弃除生姜,将猪肚切成小块即可。
功效:补胃温中,适用于寒性胃痛。
用法:趁热分2~3次食用。
偏方十八、胡椒杏仁枣糊
配方:胡椒910粒,大枣3枚,去皮杏仁5粒,米酒适量。
制法:将大枣去核,与胡椒、去皮杏仁一起捣碎,研成细末。
服时用热米酒调成糊状。
功效:健脾和胃,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特别有效。
用法:一次服下,每日1剂。
偏方十九、胡椒酿大枣
配方:白胡椒49粒,大枣7枚
制法:将大枣洗净、去核,每个大枣中纳入7粒白胡椒,入锅内蒸30分钟,取出捣成泥,捏成数个枣泥丸即可。
功效:温中健脾、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暖气反胃等。
用法:趁热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