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的临床应用
超短波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6.血管运动神经和一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高血压( Ⅰ-Ⅱ)、闭塞性脉管炎、支气管哮喘、结肠膀胱直肠 痉挛。 7.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促进胃肠分泌和增强胃肠道吸收,解 除胃肠道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 8.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小剂量降低神经兴奋性,提高痛阈, 加速其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中小剂量作用于头部可出 现嗜睡等中枢神经抑制现象,大剂量可导致颅内压增加 。 9.对血液、造血器官和生殖系统的作用
操作方法要点:
1.患者取舒适体位,治疗部位无需暴露,避开金属。 2.选适当电极,对准部位。 • 双极法:对置法适用于治疗深部或内脏病灶;并置法适用 于浅表或病变广泛而较浅表的部位。 • 体腔法:适用于子宫,阴道等。
超短波的剂量分级和操作方法
1.200-300W超短波仪之间的距离应在 3m以上,与50W的超短波仪之间应在1 cm以上。 2.妊娠期间不接受高频电治疗。 3.治疗所使用的电极面积应稍大于 病患部位。 4.治疗时两条输出电缆应相互平行 而远离,更不得交叉互搭,以免较 大出形成短路,容易烧坏电极,电 缆亦不得打圈。
THANK YOU
康复科 刘冬雪
III级剂量
有舒适温热感,氖灯管明亮
II级剂量
稍有微热感,氖灯管全亮,光暗淡
I级剂量
无温热感,氖灯管刚亮,光 微弱
适用于慢性疾病、急性肾衰 适用于恶性肿瘤
剂量分级
治疗剂量按患者温热感觉分四级
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疾病
适用于急性炎症早期, 水肿显著,血循障碍部位
超短波的剂量分级和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电容电极法(常见) 1.对置法:将两电容电极相对放置于治疗部位的两侧或上下 ,作用深而集中。 2.并置法:将两电极并列放置于治疗部位的同侧,作用面积 大,但作用表浅。
超短波的临床应用
康复科
刘冬雪
主要内容
• • • • •
概念 超短波的治疗作用 超短波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超短波的剂量分级和操作方法 超短波的操作
概念
超短波疗法:应用波长1-10m(评论30-300MHz)的高频
电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
超短波的治疗作用
1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镇痛 消散炎症(炎症急性期采用无热量治疗) 加速组织再生修复 缓解痉挛 调节神经功能 调节内分泌腺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杀灭肿瘤细胞
注意事项
5.脂肪层厚的部位在治疗时可能因 脂肪过热,出现皮下脂肪硬结,可 自行逐渐消失。 6.感觉障碍或者血循障碍的部位景 象超短波治疗时,应严格控制或适 当减小治疗剂量,不应以患者的温 热感为依据。 7.对置的两个电极间的距离不应小 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8.两个电极并置时,电极皮肤间隙 不宜过大,以免电力线散向四周而 不能通过人体。
Tips:高频电流通过人体时容易通过电极与皮肤之间的空气间隙,所以治疗时电 极不必直接接触人体皮肤, 两者保持一定的间隙时作用较深,直接与皮肤接 触时不但作用表浅,而且容易热烫伤皮肤。
超短波的剂量分级和操作方法
间隙调节:治疗时应按照治疗仪器的输出功率、病灶部位
的深度与患者的温热感觉调整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来调 节治疗剂量。 微热量治疗时: 1.小功率(50-80W)治疗仪浅作用时,电极与皮肤间隙: 0.5cm-1cm,深作用时,间隙:2-3cm。 2.大功率(250-300)治疗仪浅作用时,间隙:3-4cm,深 作用时,间隙:5-6cm。
超短波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禁忌症
1.恶性肿瘤(与放疗、化疗联合应用时除外)、活动性出血 、局部金属异物、有心脏起搏器、颅内压增高、青光眼 、妊娠。 2.超短波慎用于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如:瘢痕增生、软组 织粘连、内脏粘连等,以免刺激基地组织增生。
超短波的剂量分级和操作方法
IV级剂量
有明显热感,但能耐受,氖灯管明亮
超短波的剂量分级和操作方法
仪器操作程序
接通电源——治疗仪预热2-3min——将电极放置于治 疗部位,安治疗剂量要求与病灶部位深度调节电极与皮肤 之间的间隙——将输出钮调至“治疗”档——在调节“调 谐”钮,使电流表指针上身达到最高的谐振点——以氖光 灯在电极旁测试时亮度达到最亮。
超短波的剂量分级和操作方法
2
3 4 5 6 7
8Leabharlann 超短波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
1. 一切炎症的治疗:软组织、五官、内脏、骨关节的炎症 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疖、痈、关节炎、中耳炎、 鼻炎、肺炎、胸膜炎、盆腔炎、肾炎、超短波与抗结核 药物联合应用可治疗胸膜、骨关节部位的结核病。 2. 恶性肿瘤热疗:与放疗、化疗联合治疗。 3. 骨科疾病:扭挫伤、骨折迟缓愈合、颈椎病、腰椎间盘 突出、肩周炎、静脉血栓形成等。 4. 疼痛性疾病:神经痛、肌痛。 5. 各期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