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建筑文化对哈尔滨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俄罗斯建筑文化对哈尔滨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俄罗斯建筑文化对哈尔滨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哈尔滨城市建筑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哈尔滨境内具体的俄式建筑案例的分析,从而总结传统俄罗斯建筑文化在哪些方面影响到了哈尔滨建筑的发展以及是怎样影响的,并且进一步思考哈尔滨这样一座受外来文化影响之大的城市它的现代建筑未来该如何让发展的问题。

关键字:哈尔滨建筑俄罗斯建筑文化影响未来发展一、哈尔滨的俄式建筑发展史1. 哈尔滨俄式建筑风格的成因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也许由于这个原因,哈尔滨和俄罗斯这个邻居才会有那多交融、碰撞、共生。

哈尔滨是一座因路而兴起的城市,100多年前,它还仅仅是中国东北边界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但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它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都市。

(上面两张图来自百度图片)1898年6月28日中东铁路迁到这个工程的中枢地点——哈尔滨,这一天可以看做是哈尔滨这座城市正式开始创建的日子。

伴随着京东铁路的开工,一大批俄国人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生活并且开始大兴土木,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而且带来了俄罗斯特色文化。

哈尔滨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俄罗斯文化的身影,尤其在建筑方面,大批俄罗斯人来到这里建房造屋,一时间在哈尔滨的土地上俄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设计者头脑中沉淀了俄罗斯建筑文化的精华,他们大都采用尖塔、穹顶、帐篷顶、倒悬卷脚、雕花装饰等俄罗斯传统设计手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俄罗斯建筑造型,突显着哈尔滨这座城市浓郁的俄罗斯建筑风貌,哈尔滨也因此享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2. 哈尔滨俄式风格建筑的形式1) 木结构建筑风格1920年以前的俄式建筑大多为木构建筑,其墙体或用粗犷的原木水平重叠而成,或用质朴的内填锯末的板夹墙,在檐口、山花、门窗、栏杆等部位做精致的木雕花饰。

如右图的圣·尼古拉教堂,该建筑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间建筑色彩,直入云霄的八面体帐篷,配以高低错落的“洋葱头”式穹顶,错落有致,富有动感,构成了整个建筑的和谐美。

典型的木构建筑还有江边带有浓厚童话色彩的江上俱乐部,这个建筑群造型优美,错落有致。

俱乐部运用红、黄、蓝、绿等单纯鲜明的颜色,仿佛是松花江上的童话王国。

最显著的特点还体现在建筑物木结构的装饰上,建筑师将南美风格的翎毛花装点在建筑的柱廊,增及异国情调。

极少数采用带城垛式女儿墙的砖石建筑,如建于1904的年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大楼等。

2) 砖木结构建筑风格1920年以后的住宅建筑大多采用砖墙承重、人字木屋架的单层两坡顶,清水墙上凸起一致的隅石、窗券额、涂刷统一的乳黄间白的色彩,配上俄罗斯传统木雕饰,成整体协调、淳朴清新的俄罗斯民间格调的住宅群体。

教堂建筑则主要采用红砖结构,上赋予饱满的洋葱头顶、峭拔的帐篷顶或拜占庭式的圆穹顶,墙身和鼓座上装点着各种或圆或尖或花瓣形的拱券和复杂精美的砖饰,从宏观体量到细部装饰都严谨的遵循着俄罗斯教堂的型制。

如右图的圣·索菲亚教堂等。

二、总结分析俄罗斯建筑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方式1. 整体性的影响哈尔滨的城市规划由于政治原因,跳跃了《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这一中国传统“方格网状”城市建设模板,而是引入了莫斯科的“环形放射性”路网设计理念,最终形成“方格--半环--放射”混合型规划结构,俄罗斯设计师并为新城设计了中轴线,在90度垂直相交的中轴线上规划出中心广场。

总结分析:放眼中国的大小城市,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俄罗斯式建筑的影子,但是却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像哈尔滨一样把俄罗斯建筑模仿的这样理所当然,模仿的这样淋漓尽致,这种近乎完全照搬的模仿虽然给哈尔滨带来了繁荣,但是不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发展潜质,这样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任何一座中国的城市。

2. 造型上的影响当你漫步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洋葱头”和“帐篷顶”,无论是外国设计师还是本国设计师都喜欢尖塔、穹顶、帐篷顶、倒悬卷脚、雕花装饰等俄罗斯传统设计手法,建筑的造型与装饰抓住了俄式建筑的特色,走在中央大街仿佛走在国外一样。

总结分析:我们在设计一座建筑时,如果我们想模仿一种风格的,那我们必须抓住这种风格的精髓所在,不能只学表面,不能东西效颦,学习一些实质的东西内在的东西很重要。

例如我们设计一座徽派建筑,不是单单立几片马头墙就可以了,它的比例,色彩,结构等等都值得设计者去深思。

模仿一种成功的建筑风格很简单,但是“模仿”、“山寨”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应该深思加上创新,要建造一座有自己特色的城市。

3. 细部处理上的影响俄罗斯是一个艺术的殿堂,在音乐、美术、建筑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俄罗斯的建筑就像一座座美丽的城堡,没有单纯的平面结构,每一面墙都被工匠们的巧手雕刻的凹凸有致,窗台、阳台、窗扇等都雕刻着美丽的花纹。

哈尔滨受到俄罗斯这种建筑特色的影响,跳出东北一直给人的狂放的、豪爽,冰城就这样被座座城堡点缀的就像一个贵妇一样,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屹立在那。

总结分析:在高楼一座一座机械化拔地而起的现代,越来越多城市失去它的特色,人们在设计一座建筑时,越来越看重的是经济效益,没有人愿意在建筑的细节花时间花功夫,所以现在的中国越来越看不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建筑。

我们在城市设计时,不应该机械制造,应该追溯每个城市的起源及其特色,用心去设计每个建筑。

细节决定成败,建筑的立面装饰、建筑周边的小品都可以成为城市的点睛之笔,重要的我们要用心去点这一笔。

4. 元素应用的影响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砖,铺路用的方石砖是用花岗岩雕成的,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的。

这些石头每一块都认真地打磨,认真地铺设,把中央大街铺设的很艺术,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砖的价格就是一美元,中央大街可谓真的是金子浦路。

现在中央大街的铺地仍然是着一个个面包石,据有关专家测定,这些铺砖还能用一二百年。

总结分析:我想每一个看到这些小面包石的俄罗斯人都应该有点不一样的感受吧,将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到建筑中,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思路,这样显得更人性化,多多少少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例如天子大酒店,外形为传统的“福禄寿”三星彩塑,曾以“最大象形建筑”登上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并获得了吉尼斯最佳项目奖。

虽然我认为这个建筑做的有点夸张,但是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师很敢想,也很敢做,这个建筑才会以一种鹤立鸡群的姿态存在着。

看着中央大街到现在还密实整齐的铺地,再看看我们的大街小巷,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不是我们崇洋媚外,只是我们的很多工程真的需要再用心一点。

不要建造三个月,使用三个月后大修,这不是一个笑话,很多工程就是这样像笑话一样存在着,作为城市的设计者、建设者我们需要认认真真的做好我们的工作,多用一份心,少担一份险。

三、哈尔滨的现代建筑及其存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建筑风格对哈尔滨的影响越累越小,哈尔滨出现越来越多有自己特色的建筑,但是哈尔滨现代建筑中随处可见俄罗斯建筑的元素。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出现了大量以现代建筑的手法,融现代建筑与传统民族风格于一体的仿古建筑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船舶学院等。

例如在设计哈尔滨市邮政局营业楼工程时,设计思维趋向于融入西洋古典建筑元素符号的现代商业建筑,这样做一方面考虑了果戈里大街西洋古典建筑风格的延续,另一方面与周围简洁、大气的现代商业建筑相协调。

并且,建筑立面围绕体块的变化与细部构件的设计,使建筑富有动态美及立体感,给人以深刻的感官印象富有感染力。

下图为入口细部及立面效果图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是模仿苏联的体制,建筑敦厚朴实、端庄巍峨但是又是很多复制品,没有自己的特色。

仿古建筑、古现代结合建筑、复制品这些虽然都有一定自己的特色与优点,但是还是没有塑造出哈尔滨城市的建筑之魂,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大批引用,符号单一:哈尔滨的建筑创作大多直接引用其他已经成熟的建筑风格,缺乏对这些建筑风格的再加工与诠释,柱式穹顶直接被移植到新建筑中去,缺乏创新的引用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不说,还会出现大量缺乏建筑品位和时代特征的新“欧式”风的不伦不类的建筑。

(2)搭配不当,语境错位:建筑元素之间很多都有固定的搭配和比例关系,但是这些固定搭配和比例关系经常被改变,例如哈尔滨传统建筑大都有小尺度的特点,细部符号精巧、细致,但是新建筑中常常把传统的小尺度改成大尺度,让其失去原来的美感。

并且同样的元素放在不同的场景效果也不一样,例如在哈尔滨新开发的区域,在建造大规模的“欧式”建筑,就会与高科技新区的氛围不协调。

四、哈尔滨建筑未来发展的思考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它们正一步步逼近这些欧式老建筑,吞噬这些欧式老建筑,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老建筑?又应该怎样去去发展新的现代建筑呢?被现代建筑破坏严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1. 对待老建筑城中老建筑我们应该原貌的保存下来,这是哈尔滨发展史的见证,是哈尔滨曾经城市的魂。

我们不能重回历史,无法保留住圣尼古拉大教堂,但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呢,它的七座乐钟六个十字架全部遗失,我们面对这样的事实,必须采取措施保护这些老建筑,保护这座城市的历史缩影。

对被毁的城市建筑精品应根据史料对其进行修复,再现其昔日风采。

要本着“修旧如旧”、“以寸其真”的原则,尊重建筑的原有特色和历史文化。

2. 对待新建筑老的建筑就是老的建筑,新的建筑就是新的建筑,我们不应一概的模仿这些老建筑,这些粗燥模仿的建筑,不但不能重返历史反而被人笑话不伦不类。

一个城市不应该停滞不前,不应该活在历史的记忆里,哈尔滨应该塑造属于自己的城市精神,应该让世界人知道这座东方“冰城”,而不是一直记得哈尔滨曾经是“东方莫斯科”。

例如体现白山黑现代本土气质的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如下图时尚前卫的冰雪艺术中心,外观看去好像一个浑然天成的冰雕一样,很能体现冰城应有的特色。

现代建筑也不是完全抛弃西式建筑特色,同样可以用创新的思路去模仿,不再是穹顶、十字,而是争奇斗艳的西洋塔楼、西洋洋房。

例如下图的太阳岛宾馆五、参考资料1)金鑫、王履臻. 哈尔滨:莫斯科的绰约身影. 哈尔滨日报. 2006--1—102)高天宝. 对哈尔滨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探索与思考. 艺术论坛. 2006—33)彭诚、李健. 共生110,哈尔滨——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中外建筑. 2008--34)姜雪. 俄罗斯建筑风格对哈尔滨城市建筑造型的影响.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35)周晓倩. 浅谈俄罗斯对哈尔滨的影响. 黑龙江绥化学院. 2011—36)徐洪澎、张伶伶. 传统符号在哈尔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7)雷大勇. 哈尔滨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思考. 林业科技情报. 20118)刘大平、李国友. 从时间唯美走向地域理性. 建筑学报. 201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