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解读(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解读(完美整理版)

201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解读作文素材及指导0526 1326:201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解读——盘点“中国式XX”【开篇语】2014最火的词莫过于“中国式”,“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治堵”……国人无奈自嘲也好,刻意调侃也罢,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流行语折射社会心态。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

无论是过马路、接孩子、治堵、送礼、相亲、慈善、买房、离婚等等,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经过一些人的“提炼”、“加工”和“总结”,似乎得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反倒变成“中国特色”了。

比如“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类行为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

然而,种种的不良陋习虽然反映出国民的一些特点和弱点,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微笑”、“中国式礼仪”等美好精神和品格的存在。

一、“中国式XX”现象1.中国式过马路〖定义〗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原因〗某些中国人缺法治精神;中国社会法则失范;闯红灯“违法成本”太低;行人的从众心理;以及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与城市建设落后等深层次矛盾。

〖措施〗加大对闯红灯的行人的惩罚力度,严惩重罚违章行为,增加其违法成本;法律只能为民众的行为划一个限制性的框框,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丑陋习气,还得靠民众自觉自律,提升文明意识、道德素质与责任感。

2.中国式接小孩〖定义〗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家长们开着二轮、三轮、四轮等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人群之众、秩序之嘈杂彷如集贸市场。

与之相对照,在国外多数地方的小学门前,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原因〗归结起来看,除了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外,家长坚持接送还有多项原因,诸如城市交通复杂,不按规矩行驶的车辆很多;路边有些“不良”小店,担心小孩学坏以及孩子还没长大,还不能独立回家等等。

〖措施〗如果有既不超载又安全负责的校车,如果车辆都有礼让行人的良好驾驶习惯,如果少一些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谁愿意每天这样在校门口苦苦守候?如此看来,要消除“中国式接送孩子”背后的不安全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整体发力。

特别是要弥补在交通、治安、卫生等多方面的社会公共政策缺失,才能为孩子的上下学之路筑起安全“防火墙”。

3.中国式治堵〖定义〗这是由于近期“中国式治堵”在各地“高招”不断:有谏言收“拥堵费”的,有传言收“排污费”的,北京市有关部门则再次提出将评估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可行性。

与此同时,上海的车牌拍卖均价超6.6万元又创新高……〖原因〗在各地治堵“高招”连出、风声四起的背景下,人们不难发现治堵公共政策的制定目前缺乏一套科学、民主的流程,多可以形容为主管部门“摸着石头拍脑袋”,民意、民智并未得到充分的尊重。

〖措施〗“中国式治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中国汽车社会爆炸式增长和城市半径野蛮快速扩张形成的顽症,限行绝不是“治堵一贴灵”,治堵需要从交通文明、社会管理创新、城市功能再规划、公交优先建设等多个方面下刀用药。

要按照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由轨道交通网络、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组成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是大城市治堵的正面战场和根本解决之道。

4.中国式晾晒〖定义〗晾衣服、晒被子是全民必备的生活技能之一,赶上哪天放晴了,抬头见秋裤、低头看棉絮也早成了人们见怪不怪的“风景”。

近日,一组铺天盖地的“中国式晾晒”照片在网上走红并引起热议,有媒体评论是“陋习”,遭到大批网友炮轰,争辩晾晒“天然消毒,节省能源”,更是一种优良传统。

〖原因〗天然消毒,节省能源的优良传统;地域不同导致的气候差异。

江南的冬春两季多雨潮湿,气候湿冷,如果不趁着某天风和日丽晾晒衣被,生活舒适度就要大打折扣。

〖措施〗一些居委会沿街安置一排专门晾晒的铁栏杆,或许是个“过渡”之道。

同时,市民们也应该自觉,晾晒衣物被褥时不要私自横向牵线,以免妨碍人行道上的路人通行。

5.中国式焦虑〖定义〗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子;大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

〖原因〗焦虑于生活中,无处不在。

烈日之下久等不到出租车且又急着赶时间的时候,会感到焦虑;工作任务重时间要求紧的时候,会感到焦虑;经济紧张生活压力大的时候,会感到焦虑;夫妻关系不协调的时候,会感到焦虑;孩子不省心的时候,会感到焦虑;亲人身体有问题的时候,会感到焦虑……许多人的生活就经常被这焦虑折磨着。

〖措施〗人生短暂,只要我们的心态正了,一些莫名的焦虑,我们要让它们离我们有多远,它们就会离我们多远。

6.中国式陪读〖定义〗最近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组织的对79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5%的人感觉当前“中国式陪读”较为普遍,84.9%的人说自己身边就有陪读的家长。

其实只要留心,我们就能发现身边的陪读家长比比皆是。

若说孩子刚上小学,一时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家长陪读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中学生,理应能够独立学习,家长为何还要陪读呢?〖原因〗客观: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一直处于稀缺状态,跨区就读早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导致孩子们花在上学路上的时间大大增加,有的甚至长达一两个小时。

为了节省时间,一些家长索性在学校附近租房,陪孩子一起学习。

由此看来,在“中国式陪读”的背后,有着“中国式”的无奈。

主观:一:家长越来越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确保孩子不为学习之外的事情花费时间,一些家长干脆当起了“陪读族”。

二: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受累,一些家长就选择了陪读。

〖措施〗一方面,需要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优化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让就近入学成为大家的共同选择;另一方面,更需要家长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独自成长,让孩子独立面对学业与生活。

同时家长也应当力求上进,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人生榜样,引领孩子努力向上。

7.中国式作业〖定义〗据媒体报道,河南洛阳市民甄女士近几日正在被孩子作业的事情困扰。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每天女儿放学回家,她就变身“第二任老师”,陪孩子做作业,辅导孩子复习、预习。

因为孩子每天带回的家庭作业都有老师留言,要求帮助孩子完成。

家长变身“第二任老师”,“中国式作业”引发网友热议。

〖原因〗重复性、机械性甚至是惩罚性的作业;一到考试,乌压压的考试资料、课业繁重。

〖措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官员、校长、老师都应该一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快乐成长,不要以考试分数来看待孩子的优劣。

作业缺乏原创性也就失去了生机。

只有不拘泥于书本读写、注重实践、走出户外、能够调动多种感观的作业,才更易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家长们的欢心。

8.中国式插队〖定义〗继“中国式过马路”后,“中国式插队”也成为网上议论的话题。

生活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灵活多变、见缝插针的“中国式插队”早已司空见惯,无人制止、顺水推舟的“中国式帮忙插队”更是屡见不鲜。

〖原因〗部分人自利致社会秩序失守。

〖措施〗出行人有一点计划、早一点出门、多一点尊重秩序和体谅别人的心,就不该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而公然破坏已有的良好秩序。

9.中国式饭局〖定义〗在中国,办事吃饭是常事,但这样的饭局往往是不好应付的,诸多的潜规则等待你去体味。

为了不出丑,还是提早学习下为好。

〖原因〗接待应酬频繁,“三公消费”泛滥。

客观上,由于转型期的社会贫富差距增大,而劳动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当中的比重过小,很容易滋生好逸恶劳的情绪;主观上,由于社会道德水平偏低,拜金主义严重泛滥,导致金钱成为衡量是非得失的唯一标准。

〖措施〗今后,我们要解决公款吃喝问题,向下必须尊重民意,向上必定要改革治理体制。

从根子上改革治理体制,才能真正管制官场大吃大喝,遏制“三公”消费,遏止各种腐败和亚腐败,否则这一切很可能又会变成镜花水月。

10.中国式送礼〖定义〗现实生活中,送礼真的是太普遍了,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办事就要送礼,送礼未必办成事,不送礼肯定办不成事。

当然,送礼也是一种精神煎熬。

但就实用主义讲,送礼一时煎熬,不送礼一辈子煎熬;送礼一时没面子,不送礼一辈子没面子。

送礼之风吹拂,并没有想象中的狂风暴雨,更多时候表现一种和风细雨的状态。

也正是这样一种和风细雨,让人害怕,让人无力,让人臣服。

〖原因〗“中国式送礼”源于制度建设的无力;礼尚往来背负了人情、面子和利益。

〖措施〗送礼应该回归最初传情达意的本义;应该把人情往来和利益交换区隔开来,破除传统文化中利益往来也披着虚假的情感外衣的旧俗,礼文化才能升华。

送礼更加坦诚和实际,本着守望相助的君子之风,将纯粹的利益交换划出“礼”的范畴,情比利重,也许送礼人和收礼人都会少了焦虑、后悔和忧心。

二、中国式xx成为“中国问题”代名词?1.中国式无序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纵观这些中国式,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聚众践踏规则,从而导致混乱无序。

中国式的无序现象其实是国人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

2.“中国式”陋习:不知不觉中“随大流”微博上最近流行一个段子,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并美其名曰:“中国式过马路。

”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

3.中国式陋习成为一种习惯性违章种种“中国式”陋习和我们的规则意识、从众心理、环境影响、习惯养成都有关系。

这些陋习看似无足轻重,但是却对社会环境和国民形象有着破坏性影响,中国式陋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违章。

三、解读“中国式XX”1.网络时代的另类表达给社会现象贴上“中国式”的标签,凸显出网络时代公民的一种另类表达风格,目的无非是通过这种“规律经验”总结式的调侃,对现实中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予以揭露。

从正面意义看,这样的诙谐表达有助于引起公众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