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2_0”的时代
高考作文
2014-05-20 0153
随着杭州“飙车案”、大学生举报“官二代”公考作弊被捕等一系列社会事件的发生,“X二代”这个新鲜词汇开始渐渐深入人心,因家庭出身不同而产生的代际分化,已成为转型期中国的突出问题。
“文二代”挺进文坛受关注
仿照财富家族“富二代”的流行说法,有人把文人家庭出身的青年称之为“文二代”,这一称谓也在一些媒体流行开来。
可以说,以前也有作家子女做了作家,文人后人做了文人的情形,如编剧王啸平、作家茹志鹃之女王安忆,如著名文人叶圣陶之孙、叶至诚之子叶兆言,如著名作家王西彦之子王晓明、著名文学学者潘旭澜之女潘向黎等。
但比较之下,这种情形尚属个别现象,而现在大致地梳理一下,就会找寻出好多例证。
因此,“文二代”在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近年来在当下文坛广有影响的笛安(李锐、蒋韵之女)、蒋方舟(尚爱兰之女)、肖铁(肖复兴之子)、叶子(叶兆言之女)、(赵长天之子)那多等,已是广为人知的“文二代”的代表。
从他们的蓄势待发来看,他们的成名与成功,也是迟早的事情。
文人家里出文人,作家父母养作家,看来是顺情合理的事情,其实也未必。
就多数小作家与其父母的关系而言,从事写作与文学,并非两代人的共识,而多是个人行为。
比较典型的例证是,笛安(图)在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新人奖后发表获奖感言时,刻意避免提到作家父母。
她说:“在公开场合里我从不提及父母,这是我从出道那天起父母给我立的规矩。
我不愿顶着他们的光环。
我的人生需要自己去闯。
”而吕亦池(池莉女儿)也告诉媒体:“我妈妈并没有期待过我会走上写作之路,她一直认为我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
精要点评:子女辈的“文二代”接续着父母辈的“文一代”向我们走来,但又带着他们自己的风度与个性的风采。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后浪推前浪,各自领风骚”,也是当代文学的一抹亮光。
适用主题:父母的光环、独立个性、我的人生我做主、耳濡目染……
“星二代”的星光大道
在娱乐圈里“上阵父子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些自幼在星光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星二代”,正踩着父辈铺好的路,以快过其他演员不知多少的速度抢滩娱乐圈。
以前上电视访谈节目明星都是说自己,如今改成了谈子女;以前出席新戏首映式都是带助理,如今改成了携子女,就连那些一向视婚姻家庭为采访禁区的明星,近来都破天荒地主动跟媒体掏心掏肺,甚至借助博客、微博献上“全家福”,曝光儿女照。
继在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第一次合作之后,宋丹丹和英巴图母子合作的第二部戏也在拍摄中;《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是潘长江为女儿潘阳精心搭建的一个舞台;电影《戒烟不戒酒》虽说是朱时茂的导演处女作,可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儿子朱清阳亮相演艺圈的契机……近一段时间,吕丽萍、郭凯敏、马景涛、宋佳、陈宝国、张光北、巩汉林等明星纷纷为子女进入娱乐圈搭桥铺路、聚敛人气。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个圈子的门槛低,“人情”两个字在这个圈子里的分量很重。
“父母的职业在他们心里扎下了很深的根基,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往同样的方向发展。
”有社会学家这样看:在一个有序运行的社会中,处于社会下层的个人或社会人群,可以通过自我奋斗向上发展。
如果一个社会从下层向上流动的管道一一被堵塞,人们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危及的,将是社会的价值体系和公平正义。
精要点评:社会的优质资源将日益被少数人垄断,大部分人会失去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星二代”飙戏让平民子弟一开始就输在竞争的起跑线上,可能极大地挫伤一些年轻人奋发向上的信心。
当然,演艺之路多坎坷,并非一劳永逸。
对于“星二代”来说,进去的门槛低,并不意味着星途从此就能坦坦荡荡,这与个人的努力还是分不开的。
适用主题: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社会公平、价值体系、成名方式、努力、一劳永逸……
“独二代”的教育问题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
如今,“独一代”们渐渐步入结婚生子的年龄,担负起身为父亲母亲的责任,虽已成年的他们仍习惯受到上一代的照顾,却已不得不开始面对自己的下一代。
而他们的下一代即“独二代”却与他们一样,背负着相同的特殊身份:独生子女。
两代独生子女,带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相遇时,有了尴尬之局。
31岁的某女士是武汉一家企业部门经理,同时也是一个3岁女孩的妈妈。
在外人看来事业有成的她,近来却不时陷入焦虑:“工作上没什么难得倒我的,但现在,小孩却让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发现,3岁多的女儿完全不把妈妈放在眼里,在妈妈面前,脾气越来越“冲”,想干嘛就干嘛。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导范先佐认为,“独一代”从小就缺乏照顾弟妹的经验,加上大多比较娇生惯养,心理成熟较晚,因此当孩子真正降临了,他们显得手足无措,容易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丢给父母。
由《中国妇女》杂志进行的一项“双独生子女婚姻”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70%的“双独生子女”年轻父母“只生不养”,将孩子的养育抛给双方父母。
有关人士认为,年轻人将孩子交给父母抚养,老人对孩子的生理养育多于心理培养教育,致使孩子容易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被娇惯了的孩子不但不听从父母的管教,甚至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如祖辈对自己好,对父母反而会感情冷漠,最后出现了“独一代”管不了“独二代”的尴尬局面。
他建议,要想管好孩子,年轻父母们不但需要调节心态,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多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特别要从心理上重视起来。
精要点评:“独二代”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部分家庭角色的缺失,是导致“独一代”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手足无措的主因。
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不应该逃避地把孩子交由自己的父母教育,而是要尽快的学会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做个称职的父(母)亲。
适用主题:成熟、直面问题、个性、逃避、实践、知与行、隔代教育、学会了解、亲子教育……
“贫二代”要成“拼二代”
对于“贫二代”的看法,广东的一些“贫二代”说:“我们钱财上是贫困的,但是我们精神不贫,我们不需要同情,只需要理解,我们要成为‘拼二代’。
”据学者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的“蚁族”中50%以上来自农村,20%来自县级市。
也就是说,七成以上的“蚁族”来自农村和县城,来自省会和大城市的“蚁族”不足7%。
一个“贫二代”家里出来的大学生,身上往往肩负着全家的期望。
张某是典型的“贫二代”,毕业于广州技术师范学院。
他说:“其实我不羡慕所谓的‘富二代’,只能说他们生得好。
而我家虽然贫穷,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现在工作了,可以慢慢照顾家人,确实有压力,但用自己的双手撑起家的感觉很好。
”
即使要我奋斗18年才可以和“富二代”坐在一起喝咖啡,我想我的咖啡会比他们的香醇。
这是很多“贫二代”的心声。
“虽是‘贫二代’,但我们是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公民,对不美好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我们要理性面对。
‘贫二代’想过美好的生活当然得努力成为‘拼二代’,对此,我们需要社会的理解,但不是同情。
”“贫二代”如是说。
据学者分析:“贫二代”现象之所以能撞击中国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是因为它们形象而精准地刻划了部分青年群体成长的原生态。
“但不管是校园里
的‘特困生’还是社会上的‘蚁族’,他们对同情的眼光都比较敏感。
而‘贫二代’需要的是真心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
精要点评:“贫二代”需要的不是同情的眼光,而是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关心。
他们背负了物资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太多压力,要靠自己的打拼改变自己的命运。
适用主题:直面贫穷、苦与乐、信念、拼搏、认清别人和认清自己、人与路、价值观、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照看好“贫二代”,“富二代”自己会奔跑
近年来,政府出资培训民企老板,乃至“爱屋及乌”,赶场般培训“富二代”,已是屡见不鲜。
江苏省甚至宣布实施一项“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曾引起社会广泛争议。
人们纷纷质疑:口衔“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还需要政府替他们如此费心费钱吗?确实,原本不必政府多此一举,哪一位民企老板,竟不懂得为“接班人”投资?不必任何人吩咐一句,“富爸爸”们自然会砸下大把钞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恨不得“富二代”见风就长,一转眼就能够接上班。
其实,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当下,“富爸爸”们不知帮“富二代”抢占了多少优质教育资源,反倒是“贫二代”们的教育培训问题,愈发值得担忧。
无论从社会公正、起点公平,还是从社会和谐、社会稳定来说,政府都应致力于帮扶“贫二代”,帮助贫民子弟读得起书、上得起学,并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使之真正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
现在倒好,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扮演“富二代”的“超级奶爸”,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为“富二代”锦上添花,这是本末倒置。
精要点评:一些地方政府自身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常忙忙碌碌地介入一些不必插手的事务,无形中浪费了并不富余的财政资金,而没能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适用主题:社会公平、职责不明、资源分配、帮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