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含答案)

(完整word版)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和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的关系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分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海陆分布示意图,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与成因及相关的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
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两个。

全球共有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由于热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1个赤道低气压带和2个极地高气压带。

3、由于动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2个副
4、结合课本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
和风带示意,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

并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
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做有规律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是否也随之做相应
的移动呢?如果随之移动,请说明其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2、根据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理想模式下的,如果我们考虑了海陆分布等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压中心。

3、结合世界地图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北半球的冬季和夏季气压带会如何变化?
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所切断,
仅在大洋中存在着高压区域。

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大,控制范围最广,这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保留在海洋上。

4、读53页图2-34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请回答:
(1)什么是季风?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成为季风。

(2)形成季风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分布导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原因。

(3)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有什么区别?并填下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4)为什么说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所以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自主检测:
必做题
1.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的分布是( C)
A.1月份、7月份都向北凸出B.1月份、7月份都向低纬凸出C.1月份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D.1月份向高纬凸出,7月份向低纬凸出
2.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
A.被阿留申低压切断 B.被冰岛低压切断
C.被印度低压切断D.高压仅保留在陆地上
3.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的是( A)
A.东北信风带B.中纬西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

赤道低气压带4.当台风中心位于舟山群岛附近的洋面上,此时上海市区的风向是( D)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5.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他的(A)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
【资料补充】全球典型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
候南北纬
30°-40°的
大陆西岸
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
和西风带
的交替控

夏季高温少雨
(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控制),冬季
温和多雨(受西
风带控制)
地中海沿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
35°-50°的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
性质的差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北方
地区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纬
25°-50°的
大陆内部
距海洋
远,接受
的水汽少
夏季高温干燥,
冬季寒冷干燥
蒙古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
40°-60°的
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
风带的控

全年温和多雨西欧国家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高山气候喜马拉雅
山、阿尔卑
斯山
选做题
下列四种气候类型图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