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复习整理

学前心理学复习整理

0384学前心理学心理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0-6岁学前儿童心理学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体的发展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一)抓住学科特点(二)明确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测验法(四)调查访问法(五)问卷法年龄特征的概念年龄特征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学前期心理发展的阶段婴儿期0-1岁、先学前期1-3岁、学前期3-6岁、学龄期6、7-18岁转折期转折期即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

危机期危机期即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

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成为关键期。

敏感期或最佳期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新生儿期的心理特征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3认识世界的开始4人际交往的开端2-6个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招人4开始认生6-12个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3言语开始萌芽4依恋关系发展1-3岁独立行走不自如原因1头重脚轻2骨骼肌肉比较嫩弱3脊柱的弯曲没有完全形成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最初步生活自理2认识依靠行为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更加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注意的概念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在学前儿童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指向性、集中性注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选择性的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

2注意使儿童的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着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的顺利进行。

3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为应付外来刺激作出相应的准备,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与学前儿童学习活动的关系1注意与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2注意与先前儿童记忆的发展3注意与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4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定向性注意定向注意是指由婴儿与生俱来的定向性反射发展而来,主要是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也就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2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新生儿注意的特征1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2对刺激物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反应——选择性注意的萌芽新生儿选择性注意的表现1新生儿对成形的图形比对不成形的杂乱的刺激点或线条注视的时间更长2对简单明了的图形更加偏爱3对人脸的注意多于对其他事物的注意一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2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倾向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3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4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5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婴儿注意选择性的变化1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2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无意注意占优势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无意注意占优势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意注意初步发展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无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4幼儿的记忆、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知觉的影响视觉敏度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距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为辨色力。

学前儿童疼痛发生的条件1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2痛觉阈限3痛的情绪适应现象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做适应现象。

感受性的对比现象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对比。

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4教师的言语与直接材料相结合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3记忆容量的增加4记忆内容的变化常见的记忆策略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间接的意义识记新生儿记忆的特点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生后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生后第二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2开始出现工作记忆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2符号表象记忆产生3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4出现初步的回忆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无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机械记忆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记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死记硬背”。

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因此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

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

语词记忆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

科学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想像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像无意想像。

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像。

它是人们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像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有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的想像。

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像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1想像依靠原有的表象2想像与记忆密不可分3想像与思维关系密切想像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1想像往往能引发情绪2情绪影响想像学前儿童想像发生的年龄1岁半-2岁学前儿童想像萌芽的表现和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简单的相似联想3没有情节的组合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趋势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联想发展学前儿童想像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1从想像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像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1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像的主题不稳定3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像过程为满足5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学前儿童有意想像的萌芽幼儿期学前儿童有意想像发展的表现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像;想像的主题逐渐稳定;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学前儿童再造想像的发展1幼儿再造想像的特点2再造想像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3幼儿再造想像为创造想像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再造想像的特点1幼儿的想像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2幼儿的想像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像的必要条件再造想像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地位1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相比,是较低发展水平的想像2再造想像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学前儿童创造想像发生的标志独立性、新颖性学前儿童创造想像的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像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创造。

2幼儿创造想像的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有一点改造。

3幼儿创造想像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以及能够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

学前儿童创造想像的特点在生活中的表现1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

2自编新故事。

3创造性的游戏活动。

4创造性的绘画活动。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特点2-3岁儿童想像的特点1想像活动完全没有目的2想像过程进行缓慢3想像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4想像内容简单贫乏5想像依靠感知动作6想像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3-4岁儿童想像的特点1想像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2想像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4-5岁儿童想像的特点1想像仍以无意性为主2想像出现了有意成分3想像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4想像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5-6岁儿童想像的特点1想像的有意性相当明显2想像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3想像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4想像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思维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2岁左右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阶段直观的概括、动作的概括、语词的概括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1思维方式的变化2思维工具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