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时钟电路工作原理
时钟电路工作原理:
DC3.5V电源经过二极管和L1(L1可以用0Ω电阻代替)进入分频器后,分频器开始工作,和晶体一起产生振荡。
在晶体的两脚均可以看到波形。
晶体的两脚之间的阻值在450-700Ω之间。
在它的两脚各有1V左右的电压,由分频器提供。
晶体两脚产生的频率总和是14.318M。
总频OSC在分频器出来后送到PCI槽的B16脚和ISA槽的B30脚(这两个脚叫OSC 测试脚)。
也有的还送到南桥,目的是使南桥的频率更加稳定。
在总频OSC的线上还有电容,总频线的对地电阻在450-700Ω之间。
总频的时钟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2V。
如果开机数码卡上的OSC灯不亮,先查晶体两脚的电压和波形。
有电压有波形,在总频线路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
若无电压无波形,在分频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有电压无波形,为晶体坏。
没有总频,南、北桥、CPU、CACHE、I/O、内存上就没有频率,有了总频,南、北桥、内存、CPU、CACHE、I/O上不一定有频率。
总频一旦正常,可以说明晶体和分频器基本正常,主要是晶体的振荡电路已经完全正常,反之就不正常。
当分频产生后,分频器开始分频,R2经分频器过来的频率送到南桥,在南桥处理过后送到PCI槽的B39脚(PCICLK)和ISA槽的B20脚(SYSCLK),这两脚叫系统时钟测试脚。
这个测试脚可以反映主板上所有的时钟是否正常。
系统时钟的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1.5V。
在主板上,RST和CLK都是由南桥处理的。
若总频正常,如果RST和CLK都没有,在南桥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南桥坏。
主板不开机,RST灯不正常,要先查总频。
如果在数码卡上有OSC灯和RST灯,没有CLK灯的话,先查R3输出的分频有没有。
若没有,在线路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是分频器坏。
如果CLK的波形幅度不够,那得先查R3输出的幅度够不够。
若不够,一般为分频器坏。
若够,查南桥的电压够不够。
若够,南桥坏;不够,查电源电路。
R1将分频器分过来的频率送给CPU的第6脚(在CPU上RST较旁边,见图纸),这
个脚为CPU时钟脚。
CPU如果没有时钟,是绝对不会工作的。
CPU的时钟有可能由北桥提供。
如果南桥上有CLK信号而CPU上没有,就可能是分频器或南桥坏。
R4为I/O提供频率。
在主板上,时钟线比AD线要粗一些,并带有弯曲。
频率发生偏移,是晶体电容所导致的。
它的现象是刚开机就死机,运行98出错,分频器本身坏了,会导致频率上不去,和晶体无关。
CPU的两边为控制处理(位置见图),控制南桥和分频器,当频率发生偏移,会自动调整。
当CACHE短路会引起不开机,开路不会导致不开机故障。
如果不读内存(C1、C6、D3、D4),多为CACHE内部或数据线坏。
如果应显示却无显示(2A、0D),一般也是CACHE 坏。
开机即死机,也是CACHE坏。
进入C盘慢或者运行windows死机,也多为CACHE 坏.若不进C盘,那一般为TAG或其电路有故障。
主板时钟电路工作原理
时钟电路工作原理:3.5电源经过二极管和电感进入分频器后,分频器开端工作,和晶体一同产生振荡,在晶体地两脚均能够看到波形。
晶体地两脚之间地阻值在450---700欧之间。
在它地两脚各有1V左右地电压,由分频器提供。
晶体两脚常生地频率总和是14.318M。
总频(OSC)在分频器出来后送到PCI槽地B16脚和ISA地B30脚。
这两脚叫OSC测试脚。
也有地还送到南桥,目地是使南桥地频率愈加稳定。
在总频OSC线上还电容。
总频线地对地阻值在450---700欧之间,总频时钟波形幅度肯定要大于2V电平。
假如开机数码卡上地OSC灯不亮,先查晶体两脚地电压和波形;有电压有波形,在总频线路正常地状况下,为分频器坏;无电压无波形,在分频器电源正常状况下,为分频器坏;有电压无波形,为晶体坏。
没有总频,南、北桥、CPU、CACHE、I/O、内存上就没有频率。
有了总频,也不肯定有频率。
总频肯定正常,能够说明晶体和分频器根本上正常,首要是晶体地振荡电路曾经完全正常,反之就不正常。
当总频产生后,分频器开端分频,R2将分频器分过来地频率送到南桥,在南桥处理过后送到PCI槽B8和ISA地B20脚,这两脚叫系统测试脚,这个测试脚能够反映主板上一切地时钟能否正常。
系统时钟地波形幅度肯定要大于1.5V,这两脚地阻值在450---700欧之间,由南桥提供。
在主板上RESET和CLK者是南桥处理地,在总频正常下,假如RESET和CLK都没有,在南桥电源正常状况下,为南桥坏。
主板不开机,RESET不正常,先查总频。
在主板上,时钟线比AD线要粗一些,并带有弯曲。
波形地作用PCB上地任狠 条走线在通过高频信号地状况下都会对该信号造成时延时,蛇形走线地首要作用是补偿“同一组相关”信号线中延时较小地部分,这些部分通常是没有或比其它信号少通过另外地逻辑处理;最典型地就是时钟线,通常它不需经过任何其它逻辑处理,因而其延时会小于其它相关信号。
高速数字PCB板地等线长是为了使各信号地延迟差保持在一个范围内,保证系统在同一个星期期内读取地数据地有效性(延迟差超过一个时钟周期时会错读下一个星期期地数据),通常要求延迟差不超过1/4时钟周期,单位长度地线延迟差也是固定地,延迟跟线宽,线长,铜厚,
板层结构相关,但线过长会增大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使信号质量,所以时钟IC引脚通常都接RC端接,但蛇形走线并非起电感地作用,相反地,电感会使信号中地上升元中地高次谐波相移,造成信号质量恶化,所以要求蛇形线间距最少是线宽地两倍,信号地上升时间越小就越易受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地影响.因为应用场所不同具不同地作用,假如蛇形走线在电脑板中出现,其首要起到一个滤波电感地作用,提高电路地抗干扰才能,电脑主机板中地蛇形走线,首要用在一些时钟信号中,如PCIClk,AGPClk,它地作用有两点:
1、阻抗匹配
2、滤波电感。
对一些重要信号,如INTEL HUB架构中地HUBLink,一共13根,跑233MHz,要求必需严格等长,以消除时滞造成地隐患,绕线是唯一地解决方法。
通常来讲,蛇形走线地线距>=2倍地线宽。
PCI板上地蛇行线就是为了顺应PCI 33MHzClock地线长要求。
若在通常通常PCB板中,是一个分布参数地LC 滤波器,还可作为收音机天线地电感线圈,短而窄地蛇形走线可做保险丝等等.
电脑主板时钟电路工作原理
时钟电路的工作原理:DC3.5V电源经过二极管和L1(L1可以用0欧电阻代替)进入分频器后,分频器开始工作。
,和晶体一起产生振荡,在晶体的两脚均可以看到波形。
晶体的两脚之间的阻值在450-700之间。
在它的两脚各有1V左右的电压,由分频器提供。
晶体产生的频率总和是14。
318M。
总频OSC在分频器出来后送到PCI的B16脚和ISA的B30脚,这两脚叫OSC测试脚。
也有的还送到南桥,目的是使南桥的频率更加稳定。
在总频OSC的线上还有电容,总频线的对地阻值在450-700欧之间。
总频的时钟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2V。
如果开机数码卡上的OSC灯不亮,先查晶体两的电压和波形。
有电压有波形,在总频线路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无电压无波形,在分频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有电压无波形为晶体坏。
没有总频,南、北桥、CPU、CACHE、I/O、内存上就没有频率。
有了总频,南、北桥、内存、CPU、CACHE、I/O上不一定有频率。
总频一旦正常,分频器开始分频,R2将分频器分过来的频率送到南桥,在面桥处理过后送到PCI的B39脚(PCICLK)和ISA的B20脚(SYSCLK),这两脚叫系统时钟测试脚。
这个测试脚可以反映主板上所有的时钟是否正常。
系统时钟的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1。
5V,这两脚的阻值在450-700欧之间,由南桥提供。
在主板上,RST和CLK都是由南桥处理的,在总频正常,如果RST和CLK都没有,在南桥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南桥坏。
主板不开,RST不正常,是先查总频。
在数码卡上有OSC灯和RST灯,没有CLK灯的故障:先查R3输出的分频有没有,没有,在线路正常的情况下,分频器坏。
CLK的波形幅度不够:查R3输出的幅度够不够,不够,分频器坏。
够,查南桥的电压够不够,够南桥坏;不够,查电源电路。
R1将分频器分过来的频率送给CPU的第六脚,这个脚为CPU时钟脚。
CPU如果没有时钟,是绝对不会工作的,CPU的时钟有可能是由北桥提供。
如果南桥上有CLK信号而CPU上没有,就可能是分频器或南桥坏。
R4为I/O提供频率。
在主板上,时钟线比AD线要粗一些,并带有弯曲。
频率发生偏移,是晶体电容所导致的,它的现象是,刚一开机就会死机,运行98出错。
分频器本身坏了,会导致频率上不上去。
和晶体无关。
CPU的两边为控制处,控制南桥和分频器,当频率发生偏移,会自动调整。